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能正確看待自己。每個人都有愛表現的心理,有的人懂得謙恭之道,所以沒有過分的言行,而有的人則喜歡炫耀自己,拿自己的優勢招搖,唯恐別人不知道。這樣的人往往沒有多少才學,即便有點才學也會因為自負而走入認識的盲點,要知道,自負離無知隻有一步之遙。
在一列火車上,一個戴眼鏡的人正在向坐在他對麵的漂亮女孩自我吹噓。他口若懸河地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曆,聽了他的一番高談闊論,大家才知道他原來是某名牌大學數學係的博士生。當這個博士生向女孩講述數學的奧秘時,女孩似乎完全入了迷。
這時,坐在博士生旁邊的一個看似民工的年輕人說話了:“這位大哥,聽你說了對數學的一些見解,我十分佩服,正好我這兒有一道數學題,你能否幫我算算?”
博士生被人打斷,顯得有些不高興,但聽對方要請教問題,便不由得顯出了傲慢的神色,他白了年輕人一眼說:“什麼題?你不妨說出來,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年輕人笑著說:“也沒什麼,前些天和家中通電話,我侄女向我求教,是一道小學五年級的題。”
博士生聽了這話,臉上有些不屑地說:“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拿道小學數學題找一名名校數學係的博士生做,這也太可笑了吧。”
“呃,既然大哥你這麼說,那就算了。”
博士生擺擺手,把頭一抬說;“把題拿來吧,我看看。”
年輕人開玩笑似的說道:“那你就試試吧,要是給難住了,可別怪我。”
博士生自負地答道:“哼,小學數學題能難倒我?你別胡說了,趕緊出題吧。”
年輕人點了點頭,便把題說了出來:“3個‘5’、1個‘1’,每個數字隻準用一次,數字的順序可以隨意排列,但結果必須是‘24’,不過有一條,那就是必須用小學生學過的四則運算法則。”
“我還以為什麼題呢,你等著,一會兒就給你答案。”
博士生說完,拿出紙和筆開始計算。年輕人看了一會兒博士生的解題方法笑了一下,便靠著椅背閉目休息。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列車快到終點站的時候,博士生已經算了近5個小時,但是依然沒有得出結果。
博士生有些坐不住了,他感覺自己要崩潰了。萬般無奈之下,博士生推醒了正在睡覺的年輕人,說:“兄弟,你確定這個題目有解嗎?這是什麼破題啊,你不是在耍我吧?”
年輕人揉了揉眼睛,偏著頭看著博士生,說:“你確定這個題目沒有解,而不是你做不出來嗎?”
博士生又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解題步驟,覺得其中並沒有什麼紕漏,便大聲地說:“我肯定這題根本沒有答案,你要是能解出來,我就跳火車。”
年輕人嗬嗬一笑一說:“大哥,你把話收回去吧,別把話說滿了!”說著,他拿過紙和筆,隻幾秒鍾的工夫,就在紙上寫出了算式:(5—1÷5)×5=24。博士生拿出稿紙,看了半晌,臉刷地一下紅了。
自負感的產生往往源於已經獲得的一些成績,是自滿情緒的進一步惡化。可以說有自負感的人,也有一定的資本,但他們在成功麵前不小心失去了自我,以為自己已成了人物,聽不進去他人的勸諫。
夏夜的屋角,一隻氣喘籲籲的蒼蠅碰到了一隻悠閑的蚊子。
蚊子問蒼蠅:“為什麼跑得這麼急啊?”
蒼蠅回答:“我剛才被人拿著蒼蠅拍追,差點就完蛋了,要不是我跑得快……”
“幹嘛那麼怕人類呢?”蚊子輕蔑的打斷了蒼蠅。
“難道你不怕他們?”蒼蠅很吃驚地問。
“那當然!”蚊子不屑的揮揮前爪,“他們還應該怕我咧!”
“哎?”蒼蠅瞪大了眼睛,“怎麼回事?”
“你來,我帶你看一樣好東西。”說完,蚊子連拉帶拽地將蒼蠅拖進了書房。
書房的桌子上擺著一本打開的書,是本關於哲學方麵的書,他們就落在了那本書上。
“看看吧,上麵是怎麼寫的。”蚊子指著書中的一段傲慢地說。
“一隻蚊子在大洋的另一邊扇動翅膀,可能會引起美國氣候的改變……”蒼蠅納悶地讀道。
“哈哈哈……”蚊子狂笑著,說:“看到沒有,可以引起美國氣候的改變!以前我都不知道自己有這個能力,沒想到我這麼厲害!現在我還怕什麼人類,我隻要輕輕地扇一下翅膀,他們就會被吹到九霄雲外去……”
這時,一隻壁虎出現了。蒼蠅先看到,拚命地飛起來,並對蚊子大喊:“快跑啊!有壁虎!”
蚊子不屑地瞄了他一眼,說:“我連人都不怕,小小的一隻壁虎能奈我何?看我不把你扇到世界盡頭去!”於是,非常自信地扇動著翅膀向壁虎走去。
壁虎張開嘴,舌頭一彈,蚊子不見了。蒼蠅看到,歎了口氣,搖搖頭,飛走了。
自視過高的蚊子終於付出了失去生命的慘痛的代價,這不能不說是他咎由自取。想想,蚊子如果不是過於自負,假如對於蒼蠅的勸阻他能聽得進去,那麼,他就還會如此輕易地丟掉性命。
自負者因為過於自信,總是仰著頭走路,他們常常趾高氣揚,昏昏然不辨東西,等待他們的,不是迷途就是跌跤!
心之感悟:
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高明、太有能耐,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隻會遇到尷尬。因為過於抬高自己,過分自我膨脹,而不客觀地審視自己,就注定會走向失敗。
高姿態隻會招來他人的嫉妒
平常相處中就有這種情況:某人才思敏銳,言辭鋒利,一開口就流露出一股子傲慢之氣,此種印象形成後,別人就不易於接受他的觀點。因為他的目的就是表現自己,顯示自己的優越,從而讓別人佩服和服從,但卻往往事與願違,在人群中頗不得人心,從而招來嫉妒。
不管是誰,也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在交往中,人人都想獲得良好的評價,自覺和主動地維護著自己的尊嚴。如果你放下身段,拋開身份,也許會發現,前麵的路越走越寬;如果你降低姿態,低調做人,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就發現,你得到了更多。將心比心,如果對方過分地顯示自己,有著高人一等的優越,這樣無形中對你的自尊就形成了一種輕視和挑戰。你心理自然就會對他產生一種排斥的態度,甚至產生嫉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總之,在與別人交往中,豁達而謙遜的人最受人喜歡。與之相反的是:盛氣淩人,瞧不起別人者常會引來反感,在交往中處於四顧無援的境地。這樣其實是害了自己,我們要學會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不然的話就會像戚姬那樣被他人嫉妒的怒火焚燒掉:
漢朝元年,劉邦帶兵東征,得到定陶美人戚姬,伴隨軍中。事隔不久,戚姬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如意。到了漢七年,削除韓信、彭越等異姓王以後,劉邦分封諸子,長子劉肥已封齊王,薄姬所生劉恒封代王,趙姬所生劉長封淮南王,戚夫人所生如意封趙王,另有劉建封燕王、劉友封淮王、劉恢封梁王。因為劉邦喜歡戚姬而疏遠了呂後,自然使戚姬遭到呂後的嫉妒。
劉邦不喜歡太子劉盈,因為他是呂氏所生的兒子。劉邦在分封為王的諸子中,最喜歡的是戚夫人所生之子趙王如意。劉邦經常說起:“劉盈為人仁弱,隻有如意這個孩子最像我。”劉邦還常在戚夫人宮中,把如意抱在膝上。在戚姬的慫恿之下,廢立太子的想法已是滋於言表,後宮更是無法安寧。此時,呂後的嫉妒之心再次加重了。
劉邦要想廢太子,自然要征求大臣的意見。最少要讓大臣不致反對,生出事端,畢竟太子是儲君,是國家未來的王者。到了西漢十年,劉邦在朝堂上正式提出廢太子劉盈。朝臣開始很驚詫,繼之強烈反對,尤以劉邦的同鄉汾陰侯周昌反對最烈。周昌連聲反對,劉邦也很無奈,此時隻好暫時作罷。之後,呂氏跪謝周昌。因為要不是周昌,太子可能就廢了。
後來,呂後聽從張良的計策,請來了商山四皓,這才保住了太子的地位。得寵的戚夫人並不想做皇後,但處心積慮要立如意為太子,每日在劉邦前哭泣。劉邦多次廢立未遂,便在一次見到八十多歲的商山四皓之後,招呼戚夫人指著他們說道:“我是想換太子,大臣們卻拚死護著,寡人不能夠為了此事動搖了江山社稷。就連那幾個老家夥都來幫忙,他們就是商山四皓,以前我請都請不到,他們卻是慕名輔佐太子。現在沒有辦法了,太子劉盈羽翼已經豐滿,恐怕以後難以更動。日後我去了,你務必要低調為人,呂後才會放過你啊!”戚夫人聽到這些話,傷心地哭了起來。劉邦撫著戚夫人,要她稍微平靜一些,柔聲地說:“咱們原先都是楚國的人,你起來吧,給我跳一下楚舞,我來陪你唱支楚歌吧。”戚夫人淚水漣漣,展開雙袖,跳起了楚地舞……從此以後,劉邦再也不提廢立太子的事情,但是戚姬總是不甘心,她一點都沒意識到自己已是呂後的眼中釘了。
劉邦駕崩以後,太子劉盈即位,那時才17歲,稱作漢惠帝。而呂氏尊為皇太後,裁決政事,實際上已經是掌權之人。呂後臨政的第一件大事是報複,她派人把戚夫人抓起來,囚在深巷。後來又差人把戚夫人的頭發剪去,給她戴上腳鐐手銬,拿囚犯的衣服逼其穿上,還命她每天幹重活。戚夫人過慣了富貴榮華的生活,突然一落千丈,幹起了這些苦活兒,心中便無限傷痛。她在幹苦役的時候,想起以前的種種,便後悔沒有聽劉邦的話,遭受呂後的嫉妒和報複,落到了如此田地。
如此這般,呂後還難以消除心中的嫉妒,還派人去趙地接趙王如意。惠帝劉盈知道母親的用意,心中感慨,畢竟如意是自己的兄弟,他決定保住如意的性命。所以,當她聽說如意將到長安,便親自接到宮裏,飲食起居和他一塊。幾個月的平安生活,倏忽而過,劉盈以為母親不再追究了,就放鬆了警惕。有一天,惠帝起床後到宮外練劍,沒叫醒如意,讓他獨自一人留在宮裏。結果,回宮以後如意已被強迫喝毒酒而死。惠帝很傷心,但是也沒辦法,隻能夠好生安葬了他。
這還不算完,趙王如意死了,就輪到戚夫人。呂後派人砍去了戚夫人的四肢,又讓人挖去了她的眼睛,再用藥熏聾耳朵,強迫她喝下啞藥,然後不死不活地扔在廁所裏,最後戚夫人就這樣在受盡折磨之後,無聲無息地悲愴而死。到此,呂後的嫉妒心才得到了宣泄。
也許我們會感慨呂後的毒辣,隻是因為嫉妒就用那麼殘忍的手段殺死了戚姬,而且連她的兒子都不放過,這樣的行為簡直就是讓人發指。事實上,人生之中總會遇見這樣的小人,如果我們和戚姬那樣不懂得收斂,那樣必定會遭人嫉妒和憎恨,隻會惹禍上身。
每個人都不一樣,也許有人身居要職,聲名顯赫,也許有人腰纏萬貫、富可敵國,但是,即使如此,你也不過是個普通人而已,如果不懂得低調做人的道理,飛揚跋扈,不可一世,隻會招惹他人的嫉妒和厭惡。
心之感悟:
一位西方的哲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滴水的最好去處是哪裏?那就是大海。每個人都隻是大海裏的一滴水。因此,倒不如放下高傲,還自己一個普通人的本來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