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2 / 3)

農夫過去一看,老虎前胸插著箭,身下還枕著一隻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興萬分,卻沒料到中箭而死,真可謂是樂極生悲。所以我們應該謹慎從事,不要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喪失了對危險的警惕,否則就會埋下災禍的隱患。

關公麵前耍大刀,得意的忘乎所以,就會給自己留下隱患。所以有本事、有誌向的人,大都謙虛謹慎。聰明和智慧的人都會審視度勢,在適當的時候把握適當的機會,從而做出正確的事情。

心之感悟:

低調者做人的心態就是千萬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請教,以低的姿態坦誠接受別人的批評與意見,然後加以冷靜地分析,從而悟出為人處世的道理,借此修正自己思想上的偏差。

人要有自知之明

俗話說,知人知麵不知心。人了解人不易,連古人也說:“知人之難,堯舜所病。”是啊,知人難,知己更難。人自以為最了解自己,其實,許多事實說明,人往往最不了解的是自己。

如果我們平庸而不自知,則如同困在水族館裏的深海魚類,在特製的虛擬深海中自由遊戈,渾然不覺外界的變化,不再向往海闊憑魚躍的大海,隻知在這狹小範圍內樂不恩蜀。如果我們平庸而不自知,隻會在平庸的生活中失去自我的棱角。

在李開複給大學生的信中,有這麼一件事情:

我的下屬中有一個“自覺心”明顯不足的人:他雖然有一些能力但是他自視甚高,總是對自己目前的職位不滿意,隨時隨地自吹自擂,總是不滿現狀。前一段時間,他認為我不識才,沒有重用他,決定離開我的組,並期望在微軟其他組中另謀高就。但是,他最終發現。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公司的同事也都對他頗有微詞,認為他缺少自知之明,期望和現實相距太遠。最近,他沮喪地離開了公司。接替他職位的人,是一個能力很強,而且很有“自覺心”的人。雖然這個人在上一個職位工作時不是很成功,但他理解自己升遷太快,願意自降一級來做這份工作,以便打好基礎,而他現在也的確做得很出色。

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夠在他人麵前展示自己的特長,也不會刻意掩蓋自己的欠缺。坦誠自己的不足而向他人求教,不但不會降低自己,反而可以表示自己的虛心和自信,贏得他人的青睞。

一個人走來走去卻從未感到自己軀體的重量,但是,倘若他想挪動別人的身子則會立刻感到沉甸甸的。一個人的眼睛天生隻能看到周圍的環境和人,隻有借助鏡子、水等媒介才能看到自己。同樣,我們能夠清楚地看清別人的弱點和缺陷,卻對自己的不足之處熟視無睹。

據說在古希臘一座神廟入口處,就寫著“認識你自己”這樣一句警語,讓人們永遠記住這句話。因為隻有認識了你自己,才能變得睿智,才能勝不驕、敗不餒,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人生。

明朝有個淺薄的書生,剛剛學會寫幾句歪詩,就不知天高地厚,居然誇口自己要比當時的大學者解縉的學問還要深。他給解縉出了個對聯:“牛跑驢跑跑不過馬,雞飛鴨飛飛不過雁。”解縉並沒有對他說什麼,隻是回了一副對聯給他:“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書生見罷,羞得滿臉通紅,灰溜溜地走了。

書生的尷尬,就在於他沒有自知之明。隻因為自己有了一點點成就,就開始驕傲自滿,目中無人,這無疑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人不能自視其睫。拿著手電筒夜裏走路,也往往隻照前方,而照不到自己;人在宇宙中,也往往隻注重認識外界,而忽視了認識自我。有比較才有鑒別,隻有以周圍人為參照物才能看清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短處。真正的聰明人必須具備自知之明,因為他們都留著一隻眼睛審視著自己。

在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被認為是最聰明的人。於是有人去特爾斐神廟求神諭,詢問是不是有比蘇格拉底更聰明的人,傳達神諭的女祭司回答說;“蘇格拉底確實是最聰明的人,沒有再比蘇格拉底更聰明的人了。”

此神諭傳到蘇格拉底的耳中後,他感到大惑不解,因為他認為自己連最小的智慧都沒有,又何來大智慧呢?為了證明神諭是錯的,他走訪了不少自認為是很有智慧的人。結果他發現這些人都有某些方麵的知識,但是他們卻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即以為自己有了某一方麵的知識,便就以為自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他認識到自己和這些人真正的區別在於,他意識到自己是無知的,而那些人卻不承認自己是無知的。

於是蘇格拉底從中悟出了神諭的真正意義:人類中最聰明的人就是,認識到自己在智慧方麵實際上是不足道的人。

人隻有承認自己是無知的,才能發掘自己的智慧,由無知變成有知,人隻有承認自己是無知的,才能接受自己的弱點,不斷地改進;人隻有承認自己是無知的,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吸取別人的經驗。

一天,陽光明媚,年輕的黑格爾與父親一起在林中散步,走到一處僻靜的地方,父親問黑格爾:“除了小鳥的叫聲之外,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

黑格爾說:“我聽到了馬車的聲音。”

父親說:“對,是一輛空馬車。”

黑格爾很奇怪,就問父親:“你又沒有看到,怎麼知道是一輛空馬車呢?”

父親回答:“從聲音就能分辨出是不是空馬車,馬車越空,噪聲就越大。”就這麼一句看似平淡無奇的話,讓黑格爾銘記一生,也使他遠離平庸。

馬車之所以有噪聲,是因為它的空洞;做人之所以貧乏,是因為缺少智慧的填充。在這個世界上,金錢不會讓你變得充實,地位不會讓你遠離無知,隻有給你光明與力量的知識寶藏,才會讓你變得厚實與凝重,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你生命的砝碼。人生於俗世之間,相對於浩如煙海的知識寶藏而言,全知全能是神話,無知在所難免,但是它並不可怕,隻要你有一雙願意傾聽的耳朵,一雙渴望智慧的眼睛,一個渴求高尚的靈魂,相信休同樣可以獲得許多。“馬車越空,噪聲就越大”,就是告誡我們不要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要心懷虔誠,虛懷若穀。

心之感悟:

“氣就怕盛,心就怕滿,才就怕露。”盛氣就會淩人,心滿就不求上進,露才就流於膚淺。這三條都是人們修身的大敵。所以,隻要是聖賢哲士,都極力做到虛懷若穀,謙恭自守。

驕傲使人更愚蠢

謙虛謹慎使人清醒地認識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明白世界上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自己所掌握的一點不過是丸牛一毛,滄海一粟,根本就沒有驕傲的資格。驕傲的人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認為全世界唯其獨尊,以為世上沒有人能比得了自己,從此迷失了自我,不再努力,結果終把自己毀掉。

伊索寓言中有個故事:有一隻狐狸喜歡自誇自大,它以為森林中自己最大。一天傍晚,它單獨出去散步,走路的時候看見一個映在地上巨大的影子,覺得很奇怪,因為它從來沒有看過那麼大的影子。後來知道是它自己的影子,就非常高興。它平常以為自己偉大,有優越感,但一直找不到證據可以證明。為要證實那影子確實是自己的,它就搖搖頭,那個影子的頭部也跟著搖動,這證明影子是自己的沒有錯。它就很高興地跳舞,那影子也跟著它舞動。它正得意忘形時,來了一隻老虎。狐狸看到老虎也不怕,就拿自己的影子與老虎比較,結果發現自己的影子比老虎大,就不理它繼續跳舞。老虎趁老狐狸跳得得意忘形的時候撲過去,把它咬死了。

餓昏頭的人有時真的會相信,在本來空無一物的地上看見了食物。由於尊嚴匱乏造成幻象,也常使人錯生“優越感情結”的海市蜃樓。從這種錯誤的心理出發,表現出自以為是、我比你行、剛愎自用的傲慢態度。幻象總是比較顯著地出現在一個人生命中最自卑的地方,以便身體的平衡係統幫他從自卑的鬱結中解放出來。

驕傲並不是自尊或自信,而是過度的自我意識使然。有一位哲學家說:“一個人若種植信心,他會收獲品德。”一個人若種下驕傲的種子,他必收獲眾叛親離的果子,甚至帶來不可預知的危險,就像那隻自誇自大,自我膨脹的狐狸一樣。

人因自謙而成長,因自滿而墮落。成功固然值得自豪,然而自傲就是自暴,自滿就是自棄。老子《道德經》中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又說:“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如果成功之後,隻知自我陶醉,而迷失於成果之中停滯不前,那就是為自己的成就畫下句號。

有人會說,大凡驕傲者都有點本事,有點資本。你看,《三國演義》中“荊州”和“失街亭”的關羽和馬謖不是都熟讀兵書,立過大功嗎?這種說法其實是隻看到了事情的表麵,而沒看到事情的本質。關羽之所以“大意失荊州”,馬謖之所以“失街亭”,不正是因為他們自以為“有資本”而鑄成的大錯嗎?

奧地利在滑鐵盧戰役前夕已經看出了法國即將戰敗的端倪,這是奧地利王朝所不願看到的結果,為此它暫時沒有加入新的反法同盟,而是派出外交大臣進行調解,希望法國與反法同盟握手言和。應當說,這對法國是十分有利的,也是爭取奧地利至少保持中立地位的良機,但拿破侖卻被自己以往的勝利蒙蔽了眼睛,他認為自己繼續作戰必勝無疑。

因此,他不僅不把奧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的意見放在眼裏,反而認為這是對他的一種侮辱,他怒火中燒,大罵奧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啊!梅特涅!你說說,英國給了你多少錢,讓你扮演這個角色來反對我?好吧,讓戰爭爆發吧!再見吧,我們在維也納再見吧!”

這種侮辱對歐洲的一個大國來講是無法忍受的,奧地利很快便投入了同盟國的懷抱,隨之而來的便是法軍的慘敗。傲慢是一把自殺的利劍,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傲慢而一意孤行,最終敗走麥城。麵對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應該自豪,再接再厲,但不能被這些成績衝昏頭腦,以致最後一敗塗地。

我們說,一個人有一點能力,取得一些成績和進步,產生一種滿意和喜悅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這種“滿意”發展為“滿足”,“喜悅”變為“狂妄”,那就成問題了。這樣,已經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將不再是通向新勝利的階梯和起點,而成為繼續前進的包袱和絆腳石,那就會釀成悲劇。

有一角力高手,渾身足有360種解數,每逢比武,靈活變化,交替使用,所以,每次出手都各不相同。他最喜歡的是長得英俊的那個小徒弟。他把自己的本事教給他359種,隻保留一招未傳。小徒弟力大無比,學成後誰也敵他不過。

後來,小徒弟跑到國王麵前誇下海口,說:“我之所以不願勝過師傅,隻因敬他年老,又看他畢竟是自己的師傅。其實,我的本領和力氣,絕不比師傅差。”

國王見他這樣目無師長,很不高興,令他師徒二人當著滿朝達官貴人的麵,進行比武。那青年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地走進賽場,像頭憤怒的大象,仿佛他的對手是一座鐵山,他也會把他推倒。

他的師傅見他力氣比自己大,隻好使出留下未傳的那最後一招,一把將他扭住。他還不知怎樣招架,就已經被師傅舉過頭頂,拋在地上。滿場的人都歡呼叫好。國王賞賜師傅一襲錦袍子,並斥責那青年說:“你妄想和你師傅較量,可是你失敗了。”

徒弟說:“陛下!他勝過我並不是憑力氣,而是用他留下沒教的那一點兒小本事,才把我打敗的。”師傅說:“我留下這一招,為的就是今天。聖人說過:”不要把本事全部教給你的朋友,萬一他將來變成敵人,你怎樣抵擋得住。還有個從前吃過徒弟虧的人說過:“也不知是如今人心改變,還是世上本來沒有情義。我向他們傳授射箭技藝,最後他們卻把我當作天上的飛鵠。今天看來,我當時的決定是對的。”徒弟聽完後羞愧難當。

真正有本事,胸懷大誌的人是不容易驕傲的,這是一個人的修養達到較高境界的表現。倒是那些胸無大誌的人,一知半解的人,很容易驕傲。這說明:驕傲的程度與愚蠢的程度成正比,與成功的概率成反比!要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既堅定又穩健,必須戒驕戒躁,永不自滿。千萬不要做半瓶子醋,要以一種空杯為零的態度虛心學習,養成求取進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樣,我們才會在有所成績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才會有成功路上堅實的步履。

心之感悟:

成功常在辛苦日,敗事多因得意時。切記!不要盡想出風頭,要等風頭來找你出!一個人的成績都是在他謙虛好學,伏下身子紮實肯幹的時候取得的,一旦驕氣上升自滿自足了,那麼他必然會停止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