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曆這麼多年的種種危機,這些危機對於你們量化投資的影響應該是和基本麵投資不太一樣的,那麼這些危機都有些什麼樣的衝擊和影響,你又是怎麼度過這些危機的?

像我們經曆過互聯網泡沫,納斯達克從6000多點跌下來。經過2007年、2008年行業巨大的波動和動蕩,還有2011年的歐債危機。經曆過的各種各樣的事件和風暴還是挺多的。

對於我們做市場中性策略的人來說,市場的大幅度漲,大幅度跌,對我們不一定會帶來很大的衝擊。反而,許多基於阿爾法的交易策略都會喜歡大的波動。波動幅度越大機會反而越多,收益也就越高。為什麼呢?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可以這樣考慮,一個市場的時間不是恒定的。如果市場波動率大,那麼單位時間裏發生的事情就比較多,因此在波動率大的時候,一個月賺的錢就可能相當於波動率小的時候的兩個月所賺的錢。第二,市場波動率變大了,大家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變大,恐慌度大了,這樣各種機會產生得就更多了。

所以如果這種波動持續時間不是很長,通常對於大部分對衝基金,尤其是相對價值型和套利型的策略來說是好的。比如說“9·11”恐怖襲擊事件以後的幾個月裏,這類策略大部分是業績很好的。

但並不是任何形式的波動性都是好的。像2011年這種情況,歐債危機,就覺得樓上的靴子不知道什麼時候要掉下來,而且不止兩個,掉了一個又一個,一直掉不完。這就會造成對衝基金全行業業績受到衝擊。量化的相對價值型和套利型諸策略也不能幸免。危機剛來時股市跌,我們還不一定受影響。但跌的時間久了,會導致很多多空策略基金頂不住而出貨,因為它們是做多市場的。它們選股方式雖然和我們不一樣,但是基本上也是做多被低估的好公司,賣空被散戶捧高的壞公司,這和我們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它們出貨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浮動業績。如果接下來又有大規模的量化的機構因浮動業績差而倒掉了,那麼就會更直接影響其他作量化投資的基金。所以是一環影響一環。還有比如說一個對衝基金既有非量化的多空策略,又有量化的策略。多空策略可能因為做多市場虧得很厲害,導致整個基金要清盤,或者導致券商要求它去杠杆,那就必須把量化的策略也清掉。這樣對其他單純做量化策略的本來業績不錯的基金也會有影響。所以這種事情經常會連帶性地發生,最終會波及很多基金和很多策略。所以2011年對衝基金行業整體業績都不好。

所以對各種風浪的性質和持久性,你要盡快作出判斷,判斷錯了或遲了的話代價就比較大。所以量化投資要作得好絕對不是僅靠數學好就行的。經驗、感覺和心理素質更重要。數學好是一個必要條件,但絕對不是充分條件。

大家說到2007年,2008年,其實2007年對衝領域挑戰就很大了,2008年就不用說了,這種情形下你具體回顧一下,危機或突發事件對你們的影響是什麼?你們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