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183)選將(1 / 2)

張華軒麵色鐵青,擺手斷然道:“不成,這個計劃耗時耗力耗費大量軍資,淮軍有錢也經不起這麼個折騰法兒。”

他這個理由倒也足夠,吳穆身為總參謀長雖不必似丁寶楨那樣要時刻關注淮軍政務稅收,不過大體上淮軍的家底如何他還是清楚的。看起來淮安不過十來個府一百多個縣不到兩千萬人口就已經有了堪比清廷大半稅賦收入的實力,風光無比,不過在淮軍這個吃銀怪獸的嘴裏,這點銀子根本就經不起折騰。嚴格來說,淮軍隻能把戰鬥控製在自己可接受的時間範圍之內,不然,就是隻能等待破產。

張華軒折騰起了近代化的軍隊近代化的裝備與火器,也得承受完全近代的財政消耗,而他的政府卻隻是一個地方政府,它沒有發行國債的打算和民眾基礎,也沒有在國際上的合作夥伴和深厚的信譽,一旦有什麼變故,就隻能等著清盤破產。

與西方的財團銀行建立聯絡張華軒也不是沒有想過,不過這個時代的西方銀行業與國家是捆綁在一起的,中國曆史上屢戰屢敗後,整個國民經濟命脈都被列強所把握,借款需得向固定的銀行借款,利率高低也由人控製,到得最淒慘時,連關稅和礦山都被做了抵押,銀行,不過是列強掠國中國財富的一個手段,想在這個時代與西方列強的銀行做公平的交易,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被張華軒一言否決,吳穆也是滿臉苦笑,到了這會兒他也隻得雙手一攤,答道:“大帥若是否決此計,那麼總參隻有再派遣兩個鎮援兵的計劃了。擬先用駐在淮北的第九鎮先期進入河南,與第六鎮會合穩定陣線,然後新編成的新鎮再入河南,三鎮會合,以雷霆之勢掃平全境。”

他見張華軒麵色陰沉,知道這位大帥對這個計劃仍然不滿意,當下摸摸鼻子,有點兒不知所措的接著道:“大帥,這麼做的缺點當然還是耗時日久,與之前的計劃所消耗的人員物力並不減少,好處就是咱們可以徹底穩住中原腹心,並且有相當優勢的兵力進入山西關陝,這樣一戰之後,除了西藏新疆蒙古諸地外,北方算是一戰而定了。”

他頓了一頓,又道:“還有一點可慮,這樣一來,淮安與海州等地腹心就算空虛之極了,就算不調新編鎮出來,淮安現下也沒有編製完全的軍鎮了,且淮安也沒有內鎮軍,隻有少量的內衛留守,如果把新編的一鎮兵也調出來,淮安就太空虛了一點。”

張華軒默然搖頭,半響過後方道:“淮安地處腹心,四麵全是淮軍強鎮,且放眼南北無有人能危及淮安的安全,倒也不妨。不過新編鎮不必調出來,兩鎮兵隻要用的得當,攻打河南足夠了。”

他屈指默算,淮軍打算短期內編成八鎮,一年內編成十到十二個鎮,所費極多,現在不過編成的是駐守在揚州沿江一線的第一鎮,然後便是廬州的第三鎮,現在攻入山東的是第二鎮與第四、第五三個鎮,攻掠河南的是第六鎮,還有便是鎮守淮北的第九鎮。在編的便是新編第八鎮。

滿打滿算,小半年的時間過去了,淮軍勉強按以前的計劃編練成了八鎮九萬餘人的大軍,再加上新成立的三個內鎮軍府,數量不等的內衛部隊,講武堂、水師學堂,淮軍現下要供養的是接近十三萬人的軍隊和各級政府部門及其下屬機構。北伐戰爭一起,編練成的淮軍各鎮迭次被派往各地,新編淮軍已經編成了八個鎮,除了第八鎮外,其餘各鎮已經形成了戰鬥力,並且派往戰場。

如果把第八鎮也調出來,那麼淮軍的腹地就當真空虛了,除了少數內衛部隊,再無任何軍事力量可言。再次整編新軍的計劃,最早也得在北伐告一段落,龐大的軍費相應來說削減一些的時候,淮安才能騰出手來,再次招募新兵。

到時候,經曆過北伐戰爭的部隊又能分流出一些軍官與老兵,以老帶新,以精銳帶精銳,使得淮軍的各鎮都可以在編練結束後就有一支雄師的樣子,再打上幾場,便是無敵雄師!

吳穆適才提及淮安空虛時倒也沒有太過擔心,淮安畢竟是內陸城市,四周除了海州沒有港口城市,而海州有淮軍的水師學堂和內鎮軍防守,南麵有第一鎮和第三鎮,北方全在淮軍掌控之中,所以雖然是根本要地,其實倒也不必太過擔心,而張華軒當即便下令留下第八鎮繼續整編,並不打算派上戰場,吳穆聞言便是急眼道:“大帥,這樣小心打成添油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