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歡呼聲中,張華軒率隊離開,然後第一鎮的官兵們回到徐溜的兵營裏暫時休整,洗淨軍服,整理儀容,到了回到淮安後的第三天清晨,所有返回淮安擔任押送任務的第一鎮官兵以整齊的軍容軍姿在激昂的鼓點聲中列隊進入淮安城中,以托明阿為首的八旗和綠營將領被五花大綁押送在隊伍的最前麵,堂堂的八旗都統一品大員們穿著皺巴巴的黃馬褂被捆的野豬一般,任憑幾十萬沿途百姓指點唾罵,托明阿與德興阿等人後悔的腸子都青了,早知道是這樣的下場,還不如在當時戰死了事,朝廷會有恤典,也不會受到這種侮辱。
誰都知道,明朝也好,清朝也罷,午門獻俘都是有的,大軍把那些俘虜一路押到午門附近,然後皇帝金口一開,拿去!然後大漢將軍一起喊,三軍將士也跟著一起,接著就是拿下行刑,開刀問斬。
既然現在淮軍拿他們來搞獻俘儀式,那麼離“拿去”開刀,還會遠嗎?
負責獻俘的第一鎮將士們可沒有體會到這些俘虜們的心情,在滿城百姓的歡呼聲中,將士們的腰杆挺的更直了,手中的鋼槍也握的更加有力了,踩起正步來也更加的虎虎生風,第一鎮的將士走在最前,後頭還有滿員的第二鎮整整八千多將士,小一萬的淮軍一起踩起正步來,用地動山搖來形容也不為過。
在淮安城的正中心早就拆平了一片地方,用來做市民廣場,平時讓百姓消閑散步用,在這年尾的大冬天原本這廣場也沒有什麼人,今天這個時候卻是人山人海,老少男女俱有,甚至有不少白皮膚大鼻子黃頭發的老外擠在裏麵,他們不用踮腳就能把遠方列陣而來的淮軍將士看的清清楚楚。
“赫德先生,您看淮軍的戰鬥力如何?”
一群洋鬼子中,有一夥在大晴天還拿著傘,穿的筆挺的昂格魯撒克遜人聚集在一起,看著淮軍將士士氣高昂的踏步而來,約瀚牛們一個個顯的憂心忡忡,不禁一起向著人群中心的一個年輕人發問。
赫德現在不過二十出頭,自從十七歲來中國後,他在這個古老的中央帝國已經呆了近四年時間,幾年時間已經足夠讓一個用功的英國人說一嘴流利的漢語,對這個帝國的官場規則有一定的了解,對整個中國的地理有粗步的認識,甚至,對這個國家的軍事武裝力量,也應該有所了解才是。
不過赫德此時卻是臉色蒼白,滿臉的困惑。雖然他被從寧波由副領事的位置上調到淮安擔任領事已經快兩年了,這兩年來淮安的形勢飛速發展,很多事情都出乎保守的英國人估計之上,不過在赫德看來,張華軒的才能也就是善於用人,狡猾的商人胡雪岩讓英國洋行吃了不少虧,閻敬銘等人則刻板的如同一座永不誤時的掛鍾,讓英國人常常有誤會對方是普魯士人的誤解,不過也就僅限於此了。這幾年來,淮安當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相比於英國等列強的發展,淮安再富強也就是這麼回事,不值得警惕,也完全不是對手的等量級。
不過今天出現在赫德眼前的卻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強軍,因為淮軍對外國人的軍事封鎖,加上與那些洋教官簽署了保密條例,淮軍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也從不讓洋教官參加,所以淮軍的戰鬥力一直得不到真正的正確的評估,在很多人眼裏,淮軍也就是比落後愚昧的大清土著軍隊強那麼一點,而這結論不外乎是兩條原因,一:使用了火器;二:雇傭了不少來自歐洲的教官。
與淮軍陸軍相比,大英帝國反而更關注在海州的淮軍水師,畢竟那是英國教官,購買的是蒸汽戰艦,不過也僅限於關注了,海州一切是從零開始,想要真正形成戰鬥力還要很久的時間,要挑戰大英帝國的話―――還是別開這種玩笑了。
現在,赫德滿臉的困惑:“真是活見鬼,這樣一支強悍的軍隊是從哪裏蹦出來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