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105)肅反擴大化(2 / 2)

張華軒一眼看去,隻見翁同書臉色慘白,他心中暗笑,卻也並不點破,甚至並不拿正眼看自己這個大舅子。現在翁同書被自己綁在這裏,翁同和被安置在海州,這兄弟兩人身邊都有張五常的暗探看管,根本就逃不了,可以說,從一開始翁同書被沈葆楨帶過來時,他就處心積慮要把他留下,原因不是這個翁某人有多少的才幹,更不是對方同意結親,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對方在江南甚至全中國來說,都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望族,把這樣的望族綁在戰車上,無形中就比太平軍那樣的胡鬧高出一格!

他環顧四周,看到除了丁寶楨不知道死活的滴咕幾句外,別的幕僚雖然不少人露出氣憤的神情,不過究竟還沒有人當場出來要死要活的,心裏已經大是滿意。這個年頭清朝沒有在士大夫階層失去民心,太平軍折騰十幾年,除了俘虜外根本沒有士大夫階層的人投靠,這就是明證。他現在手頭的這些人最少也是個舉人,算是統治階層的部分,指望他們現在納頭就拜,口稱明公當取天下,那無疑是癡人說夢。

既然不當場鬧事,那就好辦,張華軒轉身上馬,不再去刻意安撫這些幕僚,反正現在淮安的事情上了正軌,在他沒有正式造反之前,這些人應該還有一層遮羞布,該當做的事情,自然一點也不能少做。至於將來,則將來再說吧。

忙活了半夜,淮軍內部的不合諧因素這一次被徹底清除掉,底下的事情做起來當然就順手多了。

與在宿州時相比,搞肅反的淮軍顯然更加有經驗了。當初在宿州時因為土改不順利,淮軍在張華軒的授意下滅了不少大家族的門,當時是打著刺刀明火執仗,反正宿州是戰亂區,不必要顧忌太多。這一次是在淮安境內,因此雖然動員的淮軍有十幾個營頭幾千人,不過承擔的任務也隻是把淮安境內的官道和小道全部控製起來,捕人與殺人的事情,還是交給了張五常的部下與張華軒的中軍營來進行。

從鹹豐五年的八月中旬肅反開始,先是抓捕名單上的人,然後徹夜審訊,什麼辣椒水老虎凳之類的審訊器材全部都用上,每天由夜間到白天,淮安全城都能聽到那些人犯的慘叫聲與哀嚎聲,到了淩晨時分,不出意外,總能聽到一陣陣砰砰的槍響,顯然就是審訊過後,開始殺人。

張五常一開始的名單很謹慎,不過是一些搞反攻倒算的士紳,還有一些趁機搞事的流氓無賴,張華軒在淮安的統治太強勢,壓的這些人喘不過氣來,所以風聲一傳出來,這些人就出來搗亂,也是出一口惡氣的想法罷了。然後,就是一些讀書人非議張華軒在淮安的舉措,被定性為造謠生事,擾亂地方,一並嚴辦。

最後,就是一些**********的異已份子了,這些人還多半是鄉間有聲望的人家,他們拒絕任何形式上的改變,對張華軒的工業化進程始終持反對的態度,對洋人進入淮安也是深惡痛絕,在他們的影響下,導致不少地方的老百姓也跟著一起反對,這些人早在兩年間就登記在案,這一次便也順手一起捕了。

在肅反的開始名單上的人還不多,一共隻有不到兩千人,等抓了一批回來,審訊過後,受刑不過的犯人多半開始胡亂攀咬,把親族好友平時議論過時政的一並供出,但求能夠擺脫審訊早點受刑就好。這樣一來,名單就越滾越長,捕了一批殺了一批,卻又滾出來更多的人,而每一次抓捕到一批人,總會又供出更多的人。

因為殺人太多,張五常心中反而先害怕起來,不過在得到張華軒:“肅反不能心慈手軟!”的指示後,索性便放開手腳大幹起來。肅反到了八月底的時候,原本名單上的人早就埋了十幾天,而新名單上的人名數也數不過來,由於每天處決的人太多,張五常麾下的行刑隊根本執行不過來,索性調派淮軍輪流充擔執行的責任,而每天淩晨時分的槍響,便是越發的密集起來。

到了九月中,肅反已經搞了一個月,除了淮軍及其家屬嚴禁波及外,淮安的士紳地主階層幾乎被鏟除了個幹淨,而除了這一階層外,所有非議過張華軒及淮軍的異已份子也被殺個精光,根據事後的統計,在淮安、海州、宿州等地,一共被處死了三萬多人。

這兩天有點小感冒,慢了一些。(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