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48)大事業(1 / 2)

張華軒卻也不理會旁人,笑吟吟從馬上下來,穿著擦的錚亮的小牛皮靴子就這麼在工地上來回的趟,一小會功夫,一身嶄新的淮軍新式軍服已經滿是灰塵泥汙。

他正看的興頭,沈葆楨與丁寶楨、閻敬銘等幕府中人也從徐州返回,聽說張華軒正在此處,各人顧不得疲憊,也都快馬加鞭趕到張華軒所在之處。

“沈振嶽來了?”張華軒聽聞之後精神一振,立刻笑道:“讓他們過來。”

沈葆楨他們到底還是翰林清要,一個個拿著身份,因這工地上滿目狼藉四處泥水,各人都是皺眉不已,等到了張華軒身邊,看到他如此模樣時,卻又忍不住發笑。

沈葆楨與張華軒已經很是熟撚,當下向著張華軒笑道:“玄著兄,你怎麼如此模樣?”

倒也不怪他奇怪,之前火器局與諸多工廠興建,張華軒都沒事人兒一般,最多到現場看上幾眼便罷,眼前這一處工地卻不知道是什麼工廠,又或是淮軍新駐地,卻又值得這個按察使大人親力親為,把自己搞的泥猴兒一般。

張華軒也是也是一笑,他前世今生都最重儀表,平時絕對是衣冠楚楚,而不會是今天這樣泥猴兒一般模樣。

當下由著幾個戈什哈把身上的泥土拍幹淨,然後先向著丁寶楨與閻敬銘等人笑道:“諸位辛苦,怎麼不回去歇歇,這麼著就趕到這兒來了,兄弟可是當不起。”

按說幕僚除了上司交待好事情去辦時,其餘時間都該在主官身邊伺候,以備谘詢,或是隨時發派任務,現下張華軒的幕僚團已經初具規模,江南才子薛福成管奏折和平時的應酬詞賦等事,幾個老翰林穩重老成可資信任,就專管淮軍的來往公文,閻敬銘這人張華軒深知其品行,敢在光緒年間頂著不給慈禧銀子的戶部尚書,一生清廉如水,這樣的人自然是管淮軍的糧台與一切銀錢往來,至於丁寶楨,這個狠辣果敢的貴州佬,則專管軍法,最被張華軒重視的沈葆楨,將來準備保舉他一個道台,專管營務處。

這樣一來,淮軍雖然與湘軍的人才不能相比,其實在張華軒的統籌運作之下,采取了不少後世的公務員考核與任用製度的細節,在發揮效能上,已經遠在湘軍之上。

可以說,借著對曆史知識與人物的了解,張華軒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個文官幕僚體係,雖然淮軍的參謀體係與現代軍隊製度尚且欠缺,不過張華軒在認識到自己的偏頗之處後,已經著人在遠東四處尋覓英法軍隊中的傑出才幹之士,用來建立他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參謀本部和現代軍隊製度。

丁寶楨與閻敬銘等人都是他的幕僚,按說應該隨時在張華軒左右,不過前日這一幫人已經去考核徐州的煤鐵二礦,他們都是京官出身,與吳棠交結時更加容易一些,而張華軒看著眼前眾人模樣,都是眉梢帶有喜色,應該是在徐州半夜動身,風塵仆仆趕到這兒,卻是應該向著自己報喜來著。

果然丁寶楨第一個忍耐不住,當即向著張華軒笑道:“大人,咱們幾個奉命到徐,兵備道江北團練大臣吳棠發牌票協助,已經勘得十餘處大的鐵礦與煤礦礦脈,隻要選好地址造好道路,就能募工開挖!”

丁寶楨如此一說,隨行一起到徐州的諸人都是滿麵春風甚是得意。張華軒倒是不以為然,自古徐州是兵家必爭之地,一則是徐州是南北要衝戰略要地,可以說是南北交界的腰眼,二則是民風彪悍,又是盛產米糧之地,徐州在手,則兵精糧足,又是南北要衝,而第三則,就是徐州到處都是鐵礦與煤礦,而且有豐富的井鹽儲備,再加上石灰儲備也是極為豐富,所以漢時就在徐州設有鐵官,宋時更有利國監與保國監,專營鐵礦開挖之事,到了清朝滿人顢頇愚昧,徐州的礦產才急劇滑落,這麼多人帶著徐州本地人找到一些易開挖的鐵煤等礦,根本就不足為奇。

隻是他表麵上仍然也是一臉喜色,當即向著丁寶楨等人拱手笑道:“這一番可是辛苦諸位,有勞的很,一會子就在淮安城中設宴,以做薄酬。”

沈葆楨微微一笑,也不做聲,他現下還不算是正式的幕僚,倒也不便說話,其餘諸人卻亂紛紛道:“這都是咱們的份內事,大人倒也不必大費周章了。”

若是換了大清當時別的齷齪官兒,張華軒的話一出來,哪有不滿口答應的道理?眼前這夥人倒不愧是專門尋摸過來,對張華軒的話顯然都不以為然。

當下又亂一通,結果是決定讓閻敬銘先放下糧台這邊的事,專門帶著一套班底到徐州,雇傭人力開挖平整道路,搭建房舍,準備工具,然後在徐淮等人掃募礦工,按張華軒的打算,現在湘軍中還都是以抬槍鳥銃土山炮為主,除了這些土火器要子彈等物需要用鐵外,其餘湖南等地的出產已經足夠,要等一兩年後,湘軍與太平軍都大量裝備洋槍洋炮,連太平軍都隨便能拉出一支幾千人的火槍隊時,再加上鑄炮所需,對鐵礦石與煤的需求才會大大增加,所以開始的鐵礦與煤礦規模都不需要太大,隻要草創之後,能滿足張華軒的火器局所需,附帶著賣給徐淮山東一帶民用軍需,就已經很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