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32)會戰之初(1 / 2)

掌盤子的大當家們決定好了,當晚就把命令傳了下去,這一次三義鎮大會合,整個藍旗大大小小的頭目首領全聚集在了一起,除了藍旗之外,勢力較弱的紅旗也來了不少頭領,想在這一場大戰裏出一分力,分一杯羹,等韓老萬的決斷一出,先是大小頭目,然後整個三義鎮吵吵嚷嚷喊成一團,不少撚子揮舞刀槍,挺胸凸肚,做出一副雄赳赳模樣,亂紛紛向著頭領們表著決心,堅決要在明天的大戰中打上頭陣。

到了半夜時分,頭領們商量完畢,騎兵們彙集一處,淮備采取撚軍騎兵的老戰術突擊敵人,由韓老萬的嫡係騎兵,加上所有大頭領們的騎兵彙集一處,爭取一次突擊打跨淮軍!

可以說,撚軍是古老中國最後一支彪悍的騎兵,前期地處淮北,戰馬不多,後期的撚軍失去了淮北的根基,開始在中原大地四處流竄做戰,所以最重視搜羅戰馬,以高速機動的騎兵流動戰法來對抗清軍,高樓寨一戰,撚軍騎兵把僧格林沁包圍,在明末清初時曾經縱橫天下的滿蒙騎兵,居然被撚軍騎兵圍的水泄不通,最後全軍覆滅。而在僧格林沁死後,曾國藩繼任剿撚,雖然采用四麵設堡,到處防禦的辦法,使得撚軍活動範圍大幅度減少,不過因為馬匹牲畜眾多,撚軍的騎兵戰法又很先進,結果讓打太平軍處處順手的老曾無法可想,被降旨切責後,把剿撚的責任又交到了李鴻章手上。

老曾這麼形容撚軍的騎兵:“以勁騎張兩翼抄襲我軍,馬呶人歡,慓疾如風雲!”

在撚軍征戰史的後期,甚至連所有的步兵也上馬遊走流動,隻有在做戰時才下馬持矛,以步戰法對敵,此時張華軒麵對的藍旗撚軍,雖然在騎兵數量與質量上還不能和十年後相比,不過對騎兵的重視與使用,已經初現規模與成效,明日三義鎮一戰,將是一場準近代的火器軍隊,與一支完全冷兵器時代的騎兵軍隊的殊死對抗!

早晨四點來鍾的光景,淮軍的夥夫頭們帶著長夫先行起身,折騰一個鍾點的光景,早晨六點不到,全軍萬把來人已經全部吃喝完畢,哨長哨官幫統們依次帶著自己的部下整裝列隊,準六點半,第一個營頭在一輪紅日的照映下開拔動身,沿著官道一直西行。

上萬人的腳步彙集在了一起,在沙沙的聲響中,肩扛火槍打著綁腿的士兵排成三人一排的隊列,一張張黑臉膛在光線底下晃悠著混合在了一起,整支軍隊好像凝聚成了一個整體,以每小時十五華裏的速度均速前進。

到了早晨九點不到的光景,整個淮軍隊伍距離三義鎮不到十裏,淮北平原地勢與蘇北相差無已,幾條大河在淮北穿流而過,也相應有著不少支流,不過等到距離三義鎮不遠時,地勢漸漸平坦,很少河流小溪,人家也並不多,藏在路邊林間,偶見青磚挖頂,或是茅草結頂,不過毫無例外,這些人家都是空無一人。

整個行進途中,不但看不到百姓,也完全沒有了小股撚軍的騷擾。前幾天的行軍途中,路邊有撚軍的騷擾,穿寨過村時,也經常要防備來自暗處的冷槍暗箭,今天自從淮軍開拔,整整三個小時,除小一小股撚軍偵騎曾經遠遠的窺探過淮軍大隊外,再無別的撚子出現騷擾。

“振嶽兄,看來不出你所料,昨兒一場遭遇,撚子藍旗小覷咱淮軍,今兒要全軍出動,與淮軍決戰了。”

張華軒騎在戰馬上,手裏拿著一支英國造的單筒瞟遠鏡遠遠看著,也就三五裏地外,揚起的煙塵不需要用瞟遠鏡就看的分明,多了可能十來萬人,少說也有七八萬人才能弄出這麼大的動靜來,藍旗主力不用多說,已經全部集結在了淮軍對麵不遠之處,隨時可能衝殺過來!

沈葆楨昨天晚上軍議時還有點兒指點江山的味道,這時候大戰將起,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的味道,淮軍將士還好,畢竟已經打過幾仗見過血,他一個文弱書生翰林學士,看兵書時還常常覺得韓信不丈夫,去病貴氣逼人,唯有幾分運氣耳。到了這會子一想到千軍萬馬的會戰,什麼血流成河,血流飄杵的成語就這麼著在腦子裏晃悠,讓沈大翰林有些腦袋發沉。

聽到張華軒說話,他勉強收拾起亂七八糟的情緒,沉吟著答道:“兩軍相逢勇者勝,軍心士氣宜鼓不宜泄,大軍到了淮北就是要和撚子打,他們不跑,咱們還有什麼說的?”

話說的寬泛,不過總算也沒折了林則徐和他自己的麵子……這個沈葆楨還算過的去!張華軒默然點頭,也不去看周圍的那些管帶軍官,自管自咬著牙下令道:“這地方不錯,地勢開闊,傳令下去,全軍改行軍隊形為做戰隊形,停止前進!”

還不等眾人應聲,張華軒又令道:“王雲峰帶著三營和五營做前鋒,張國梁帶著左協四個營護衛兩翼,將是兵之膽,此戰關係重大,我親自領著中軍營在你們身邊助戰,你們打輸了,我親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