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藍旗(1 / 3)

軍議結束,所有的軍官都退出帳外自去休息,張華軒簡單的洗漱過後卻是怎麼也睡不著。今天這一仗,充分暴露出淮軍仍然還是一支菜鳥軍隊……最少在和歐洲列強的精銳之師相比之下仍然有很大的不足之處。

淮軍的裝備已經並不落後,裝備的滑膛火槍已經是英軍的製式裝備,整個英國和印度生產了三百萬支,到現在為止英軍使用的製式火槍與淮軍是完全一樣的。

就算是不久後的美國南北戰爭,南軍所裝備的火槍也與淮軍相同,隻是多出少量的線膛後裝槍,因為造價昂貴,南軍又沒有工業生產能力,線膛槍一支要五十五美元的價格,與北軍自己生產的十七美元一支的線膛槍相比代價過高,所以不能大量裝備。

而普魯士的雷明頓與毛瑟也得過幾年才能研製,列裝還得十幾年……而且歐洲人也有保守的一麵,後膛線裝出來後,不少國家的元帥將軍拒絕裝備,說是男人不能使用從後麵填裝子彈的火槍,那太肮髒……

所以不管怎麼比,從美洲到歐洲,張華軒花了極大代價一手打造的淮軍都不弱於人,而訓練嚴苛與殘酷,更是遠勝於列強,唯一欠缺的,便是大規模會戰的經驗,這種經驗不是靠著在揚州城頭放一陣槍,或是在宿州打一打那些連長矛都沒有幾根的小股農民武裝就能得到的。而這種經驗的欠缺,並不是普通的士兵才有,在剛才的亂戰中,精心選拔出來的中下級軍官忘了自己的責任,多數人驚慌失措,少數人憑著個人武勇帶動少量的士兵突前反擊,使得局麵更加混亂,而高級軍官臨敵指揮經驗不足,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扭轉局麵,使全軍恢複鎮定。

而唯一能鎮住軍隊穩住大局的張華軒,在亂戰之初其實也有點手腳失措,連續多天的艱苦行軍使得他心浮氣躁,而突然的大股軍隊襲擊使得他一時也沒有做出正確的應對,等到局麵混亂不堪,甚至有全師莫名其妙的潰敗危險時,張華軒才憑著幾次勝仗積累起來的個人威望,強行穩住了大局。

把一支基本上由農民組建的武裝帶成現代軍隊,不光是在裝備與訓練上,甚至讓士兵殺人也無濟於事,一定要有大規模的會戰,唯有如此,方能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使這支軍隊真正的成熟起來!

張華軒深夜推枕,暗下決心要與撚軍藍旗主力打一場硬仗,徹底把對方打跨,雖然身體疲憊之極,卻也有一種決斷後的輕鬆與快意。

原本在他的見識中,淮北撚軍可能都如宿州的李殿元那般,可以在一通槍響後輕鬆搞定,今日之後,他卻深知淮軍之弱,也深知自己這一次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貿然會戰,很有可能會造成全師潰敗的局麵,而如果依托城池與地利,等著敵人來攻,或是打打小股撚子,對朝廷交待的過去,這一次淮北戰事就可以了結。不過幾次三番的考慮之後,終於下定決心,要以淮軍全軍之力,與敵人生死相搏!

做大事,不冒險不成,沒有一切盡在掌握的事兒,就算那些蓋世明主,也常有天命是否在吾的感歎,而做出讓淮軍冒險一搏之後的張華軒,確實也有一種宿命之感。

不論如何,讓淮軍在置之死地的戰鬥中,爆發出真正的力量吧……

~~~~

伏擊淮軍的確實是主力囤積在順河集的藍旗撚軍,自從淮軍開進宿州,打跨了隸屬藍旗的李殿元之後,這支裝備了大量火槍的清軍就引起了淮北撚眾的注意。韓老萬原本是要反攻宿州,不過袁甲三當時正在桐城與舒城之間,各地撚頭被他壓迫的厲害,與袁甲三配合的還有秦、晉、豫、魯四省的各路兵馬,加上當時太平軍圍攻廬州勢頭正猛,淮北撚軍雖然內鬥,不過對太平軍的支持也很積極,幾相權衡,藍旗算是咽下了一口氣,並沒有立刻反撲把宿州地盤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