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英國人年紀相差不多,性格卻是南轅北轍。李泰國年紀大過赫德,臉上的表情卻是很不耐煩,對整個工廠及附帶建築都是走馬觀花,然後便不停的抱怨淮安的交通不便與落後,抱怨此行沒有任何意義……確實,在李泰國看來,整個淮安府根本沒有任何工業基礎,也不是一個商業中心,連一個最基本的港口都沒有,僅憑一個規模還行的紡紗廠,就想幹出不俗的事業來?
而那些很少看到洋鬼子的圍觀百姓,臉上那種笑嘻嘻看大馬猴的表情,也使得這個驕傲的英國佬無法容忍,時不時的要進入暴走狀態。
赫德倒是謙虛謹慎,不過他也有與李泰國一樣的懷疑。
等他轉彎抹腳的把心裏的疑問向著張華軒問出後,張華軒微微一征,卻是打著哈哈笑道:“這個赫德先生就有所不知了,一張白紙,正好做畫啊!”
這句後世的名言赫德當然不能理解,隻得眨巴著眼退到一邊,暗自消化。
相比與官方身份的李泰國與赫德,怡和洋行的馬地臣卻隻對張華軒的後續發展能力感興趣,在他看來,張華軒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紗廠建成,就說明此人有著興辦工業的決心與強悍的手腕。有此兩者,與怡和洋行的合作自然還會繼續深入下去,而以當時大清的財力物力,哪怕隻是張華軒這樣的一方諸侯,也會讓洋行賺得盆滿缽滿吧……
三個洋人各懷心思,由著張華軒引領著在淮安府轉悠了幾天,眼瞅著紗廠一切運轉正常,馬地臣與張華軒相與甚得,等紗廠一切正常後便告辭離去,李泰國對淮安府的一切幾乎沒有任何一點能看在眼裏,倒也不怪此人,越是在中國呆的久,對中國官僚體係的了解便是越深刻,李泰國當然不知道這紗廠就是張華軒的心血,在他看來,這座工廠不久就會人浮於世,產出少,耗費高,將陷入成本遠高所得的尷尬境地,而最後出來買單的,不過是這塊土地的百姓罷了。
李泰國呆了不久就返回了上海,寫給本國外交部的報告想必也不會有什麼特異之處,而赫德有心在淮安多呆一陣子,甚至提出到淮軍營地參觀的要求,卻都被張華軒打著哈哈敷衍了過去,在這個時候兒,他寧願赫德與李泰國一樣都輕視自己,過早的引起當時最大牌最牛逼的大英帝國的注意,可未必是件好事。
張華軒這支蝴蝶撲騰了幾下翅膀,引起了一場小小的騷動與暗流,卻在蝴蝶有意的閃避下,最終一切又歸於平靜,隻有淮安大地突如其來的多了一座大型的工廠,川流不息的工人行進在廠子內外,而蒸汽機的巨大聲浪與騰空而起的白色蒸汽不論是對張華軒還是淮安這座古老的城市,都是那麼的新鮮與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