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走馬觀花(1 / 2)

鹹豐四年的四月,整個蘇北大地已經是春意盎然,蘇北風光雖不及江南,卻也是河道縱橫,到處綠柳成蔭,因為張華軒要辦幾個油廠,用機器榨油,整個淮安府附近沿河兩岸,全部種上了油菜,交四月的時候,油菜花開的正豔,說不上是姹紫嫣紅,卻也是一片鮮亮的黃色,看起來賞心悅目。

紡織廠的機器在月初運到了,五萬個紗錠加上蒸汽機,整整裝卸了三天掛零,十幾個高薪聘來的技師指點著紗廠的工人又裝了十來天,然後調試,在張華軒看起來簡單粗陋的東西,在這個時代卻是頂尖兒的高科技了。

海門與****的棉田要得正夏才能收獲,紗廠肯定不能等到夏天才開工,紗廠興建之初,在蘇北各地已經收購了不少棉花入庫,等機器調試完畢,就能開工織布!

隨著機器一起來的,卻有幾個身份算是尊貴的客人,最少在當時算是特別尊貴。

英國駐上海的副領事李泰國隨著機器一起到了淮安,隨行的還有英國駐寧波的副領事赫德,再有就是怡和洋行的創辦人馬地臣也一並前來。

這幾個大鼻子洋人在當時身份還並不顯山露水,李泰國知道的人不多,其實此人在中國的事業也算是家傳活計,其父李太郭是英國聖公會的傳教士,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此人是英國全權代表的翻譯官,後來也成為英國駐廣州的首任領事。李泰國十三歲便來了中國,擔任上海副領事時不過二十二歲,現如今看起來也就二十五六左右,此人雖然是外交世家出身,卻是滿臉的桀驁不馴,根本不是一個職業外交官的樣子,站在張華軒身前左右,李泰國卻是穿著一身皺巴巴的燕尾服,看著張華軒和大生紗廠的時候,那眼神裏是掩飾不住的輕蔑。

至於赫德,更是後來聲名顯赫的人物,在李泰國之後,任中國海關的總稅務司,掌握中國海關大權數十年之久,等於是清政府對外一切事物的太上顧問,布政使加尚書銜的正一品大員的榮譽給了此人,而清朝的經濟命脈,更是給了一個洋鬼子去掌握!

而赫德左右逢源,既在本國擁有良好的聲譽,也使得大清朝野相信,這個來自英國的洋鬼子,確實是在殫精竭慮的報效大清朝廷!

由一個外國人來掌握本國的經濟命脈而且信之不疑,我煌煌大清是頭一份,不過這赫德,顯然也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吧?

隻是滿懷狐疑的張華軒上下打量,怎麼著看眼前的赫德,也就是一個還不滿二十歲,臉上還有幾片可愛小雀斑的殘跡,個頭平常,表情拘謹,晴天白日的還拿把雨傘,也就是一個保守的優等生的模樣,就這麼著一個尋常的英國鬼子,能在中國呼風喚雨了幾十年?

赫德顯然也知道自己資曆很淺,他十九歲從學校畢業就到了中國,先在香港學習漢學和中文,二十歲不到就到寧波做了副領事,不論是外交還是權謀,他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新手。這一次聽說淮安有一個中國高官對興辦實業施行工業化有著非比尋常的決心,這件事引起了在華英國高層的注意,原本是駐廈門領事巴夏禮要親來,不過臨行前卻又突然通知赫德與李泰國等人,讓這兩個年輕的副領事前來淮安實地考察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