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摘果子(2 / 2)

購買機器的同時,中國雇工的招募也在緊鑼密鼓中進行。

紡紗廠的選址很費工夫,需要離棉田產地近,又不能離集鎮太遠,最終還是決定寧願運棉時浪費一些時間,還是將廠址建立在淮安府附近,以張華軒的野心來看,一個紗廠隻是工業化的開始,最終將在蘇北先形成一個大工業圈!

這年頭中國什麼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人力資源。四萬萬人的國家在招工上當然是獨天獨厚,紗廠已經招募了幾千工人,開始由聘請來的技師做簡單的培訓,而火器局的工人技師難招一點,在當時的中國火器發展完全陷於停滯,張華軒寧願自己早托生一百多年,在明末的天津振臂一呼,少說也能招到幾萬個能造紅衣大炮,能造三眼火銃,造鳥銃跟玩兒似的火器工匠!

沒奈何,這法子還得從綠營用的工匠上想,從年前就已經著手,一個多月功夫,張華軒在江南和江北大營挖了一百多個熟手師傅,能造也能修鳥銃,也能鑄造空心炮筒,能對大炮和炮身做一些簡單修理,當然,重要的是還能搗鼓出黑火yao和彈子兒,張華軒買的都是新武器,平時的維修保養從不敢怠慢,修理不急,重要的先是能造出火yao和炮彈子彈。

鹹豐四年的上半年一開始,張華軒過的極其悠閑。工作計劃就是造工廠,修建火器局的廠址,培訓工人,一百多個老匠人帶著幾百個學徒,見天兒的造火yao,仿造火槍,因為沒有合適的鑄壓機器,造出來的槍管粗厚不一,精度不足,炸膛是常有的事,哪一天軍營裏不鬧幾次巨響就是出了妖蛾子,非得出更大的亂子不可。

鬧騰成這樣,張華軒也沒放棄,能修理不算啥,那時候的火槍機械原理極其簡單,是個人就能拆裝一下,火yao也簡單,中國人可是火yao的老祖宗,槍子兒也算不得什麼,十來天功夫那些老師傅就學做的有模有樣,可惜就是沒有機器,在機器上落後人家了,啥話也甭說了,安心等機器吧。

紗廠的修建早就結束,冬春之交正是農閑,張華軒讓淮安府和幾個州縣下了牌票,動員了幾萬民伕,兩月功夫不到,就把一個規模宏大的紗廠建了起來,官府除了協助,錢糧上的事一概不能沾手,也不能過問,整個淮安府附近官員叫苦連天,可是在橫眉愣眼的督場淮軍將士麵前,楞是一句怪話也不敢說。

兩邊工廠造著,銀錢涮涮的用,張華軒積攢的一點厘金錢早就用光。不過他很快就開辟了新的財源。

清江浦事變後,整個淮安府周遭都被張華軒抓在了手心裏,幾個河督漕督開的厘金局關門大吉,江南大營開設的厘金局根本無人買賬,負責的道台每天看著門前的野草發呆,琦善撈了一票後見機收手,算是在張華軒麵前留了一點麵子,現如今,整個蘇北大地就匍匐在張華軒的腳下,等著他伸長了手摘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