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發財大計(2 / 2)

江南大營也在江北開設了糧台,準備與琦善搶搶生意。

再加上漕運與南河總督也有資格開局收捐,厘金之患,將肆虐江北大地。

其實自從太平軍興,一直到同治年間徹底被滅,清政府在一段時間內有巨大的財政虧空,皆是仰仗厘金收入,才勉強彌補過去,到了光緒年間,厘金有過百種之多,收入一度達到四千多萬兩白銀,居然超過了正賦!

張華軒雖然也設了糧台,也開始收取厘金貼補最近的用度,卻並沒有當真打算在百姓頭上敲骨吸髓,他要建立的是新式軍隊,而且要的是地方百姓將來的支持,現在拚命收厘金,一年估計也能收入百萬以上,不過這種殺雞取卵的辦法,對他而言是絕對的得不償失。

不僅他自己將來不收,反而要想方設法,讓別人也收不成!

不收厘金,也沒有朝廷撥款,僅憑現在的收入當然不成,興辦工業,現在本錢不足,他的資曆威望也不足對抗來自朝廷的攻訐。要知道現在洋務運動未興,以曾國藩與李鴻章加奕欣等人的威望,才算開創起工業化的皮毛,憑他現在的實力,如果想辦工廠,修鐵路,等待他的一定是彈章四起,最終免官罷職!

一口吃不成胖子,張華軒打定主意,羽翼未豐之前,先慢慢兒充實荷包,多打勝仗,等他勢大難製之時,再言其它。

第一步,自然是以現有的條件出發。

蘇北一帶也是魚米之鄉,鹽城的大豐、濱海、響水諸縣一帶,沿海的荒灘無主土地很多,隻是政府無心無能,根本沒有人去打這些土地的主意。張華軒已經得到總督怡良的首肯,再加上巡撫吉爾杭阿允準,用三萬兩白銀的價格,買得這幾縣十五萬畝的灘塗土地,這價格等於是白送,不過這些土地原本是灘塗地,需要平整加以施肥後才能使用,所費極大,根本無人問津,張華軒是當紅按察使,這一筆買賣雖然與他的官職無關,也不是用什麼養兵屯田的名義,而純粹是用張家生意人的途徑去談,怡良與吉爾杭阿不過是賣張華軒一個麵子,圖的是他的軍隊支持自己這個總督與巡撫罷了。

送十幾萬畝無主灘塗地,得一個實力按察使的支持,總督與巡撫當然算得過賬來。他們隻是奇怪,張華軒與張家也是生意世家,看起來不大象愛做賠本買賣的人,買這十幾萬畝灘塗地卻是做什麼?

其實華軒還嫌土地買的不夠,隻怕將來這種灘塗地還能買的更多。

至於用來做什麼,答案卻是很簡單:種棉花。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