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兵是個挺枯燥的活,在西山兵營這裏,除了監管訓練,就是查看地圖,沙盤推演,不過相比於在紫禁城裏的忙碌和小心翼翼,這裏雖然條件簡陋,但像現在這樣輕鬆悠閑地生活,反倒令永琮感到舒適。
永琮到底是沒帶過兵,雖然這回訓練是他來負責,但乾隆依然派兵部侍郎定長(1)為副將輔助他。永琮對此倒沒什麼不滿,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將在身邊,才能使自己的計劃更合理的進行下去,他本來還想著怎麼像皇阿瑪開口要人呢,皇阿瑪此舉正中他的下懷。
永琮前世是個軍事發燒友,是個大軍事論壇的常客,對各**隊的訓練方式有一些了解,從記憶裏找出適合山地作戰的訓練方式,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又寫了些現代軍人守則等等,火急火燎的就跑去找定長,同他一起商議其可行性。
事實上永琮是想在清朝訓練出一支現代特種兵來的,可惜由於攻打金川在即,訓練時間實在有限,隻好先可山地作戰訓練開來。不過訓練特種兵部隊的想法,永琮並未放棄,其一是今後朝廷要同緬甸等開戰,一支訓練有素的特種兵往往能給戰局帶來巨大的影響;其二是為了彌補滿洲軍隊戰力的低下。
滿洲八旗的官兵,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之時,的確悍勇善戰,入關以後,雖然大部分的征討由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這些人所帶領的降兵降將擔任,當旗兵、旗將與若幹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卻在打仗的時候濫竽充數,並不真正地衝鋒陷陣。
到了康熙對吳三桂、尚可喜及耿精忠作戰之時,就是有綠營的漢兵、漢將在真正出力。滿洲旗人充任將軍與大將軍的,大多數無非是坐享其成而已。其後康熙打敗老葛爾丹,打走策妄阿拉布坦派駐拉薩的策淩頓多布,打平羅卜藏丹津,每次用滿洲八旗總是吃虧,用綠營就獲得勝利。雍正對小葛爾丹的戰爭,乾隆對大、小金川的戰爭,都是這樣的情況。
原因是滿洲八旗之人在得到了天下以後,上層習於富貴,下層習於有保障的生活,貪於安樂,於是怕吃苦、怕死的人比比皆是。利用阿睦爾撒納所領導的厄魯特人,乾隆打走了厄魯特之中的準格爾部達瓦濟汗,又驅策喀爾喀、科爾沁、察哈爾各旗的蒙古人,消滅了準格爾部。
到了必須對付大小和卓之時,乾隆找不到多少當地人可以利用。對清朝效順的吐魯番回王哈什木與頭目莽蘇爾、城長莽阿裏克,都沒有多少回兵可供乾隆調動。因此,雅爾哈善與兆慧所先後率領的軍隊,仍以蒙古人和漢人為主。
由此可見,滿洲八旗已經腐化到一定程度了。滿洲八旗既有著朝廷發放的薪俸,打仗的時候卻不能出力,平白的浪費國家的糧食和錢財,升遷的時候又比漢軍快,所有的好事八旗全占上了,苦的、累的通通推給蒙、漢軍,長此以往,能沒矛盾嗎?
因此這次練兵,永琮特地要求皇阿瑪調來一半滿洲、一半漢軍,之所以抽調漢軍是為了同八旗做對比的。永琮先是把他們分開訓練,無論滿漢隻有達到標準的才有資格吃好的夥食,然後再合並到一起,規定隻有優秀的士兵才能優先取得食物等等,他就不信一年的時間,經曆過最嚴格、嚴酷的訓練之後,這幫人滿洲大頭兵還勇猛不起來。
朝廷既然提出滿漢一家,甚至允許漢人入朝為官做到宰相,軍隊裏還搞什麼歧視,你又要讓人給你賣命,又要打壓人家,這本來就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行為。天下間滿人有多少,漢人又有多少?光比數量的話,你比得過來嗎,就是軍隊素質也比不過啊!
永琮知道朝廷這樣做是為了維護統治,清初的時候,反清複明的意識高漲,民間的反動浪潮一個接著一個,為了保證國家的穩定和安全,這樣的做法是必須的,畢竟文**國,武人滅國,文人再厲害,也不能直接推翻朝廷的統治,必須要有軍隊的支持才行。
但到了今天,百姓早已習慣滿人的統治,接受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民間的反動阻止沒有了群眾基礎,根本就鬧不起來。現在民間的所謂天地會也好,白蓮教也好,不過是所謂的明朝的遺老遺少們,打著反清複明的招牌,意圖謀反作亂,稱王稱霸罷了。
因為沒有民間的群眾支持,加上統治者的打擊分化,這幫人隻能跑到偏遠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生活,靠著各種手段收買或控製苗人、瑤人等諸部,憑借險要的地勢,加上其地民風樸質,願以死效力,易於策動等,暗地裏製造各種陰謀,破壞國家的統一,製造動亂,威脅國家安全。
光隻是如此還好,可這幫不要臉的家夥,偏偏還打著正義的旗號,行通敵賣國之事,這點才是最讓永琮所痛恨的。不說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戰,完全就是天地會所支持,大小和卓之亂中也有他們的影子,就是一年後二次金川之意,也在剿滅其後的天地會,這是通敵。金川土司是藏族,大小和卓是回族,同樣是少數民族,和滿洲有什麼不同?
即便是好運的讓他們成功了,坐上江山的也還不是漢人,你以為人家入住中原後還能把統治地位讓給你不成,別異想天開了!這種謊言騙騙不明事理的愚民還好,稍微有點見識的都知道這不可能,要不為啥朝廷的漢族官員們都沒動靜呢?就連早些年天地會策反嶽鍾琪(2),不也落得個策反人失敗被抓的下場?
賣國就更可恨了,清軍對安南(今越南等地)和緬甸開戰的之時,這幫天地會和白蓮教的家夥們不僅配合他國對付清軍,甚至還在安南王阮文慧的支持下,武裝起來,幫助安南侵犯邊境,劫掠本國商人、百姓等。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他們甚至挾持良民加入安南海盜,逼迫他們殺人,斷送他們的後路。這根本就是□裸的賣國行徑。這種人說自己要反清複明,可實際上他們危害的是本國同胞們的利益,縱然嘴上說得再冠冕堂皇,可行為上與其說法完全不一致,不覺得太可笑了嗎?
其實百姓們對誰統治天下並不關心,他們所在意的,不過是統治者是否能給他們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讓他們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就好,隻要統治者能滿足這點條件,誰沒事吃飽了撐的,跑去造反去支持一個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的新的朝廷呢?
況且明朝也沒好到哪裏去,明末的時候百姓生活困苦,要不然也不會有李誌成滅明了。明朝的推翻嚴格上來說同清朝沒什麼關係,實際上在滿清入關之前,京城就已經被起義軍給攻破了,明朝在那時就已經算是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