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來到大明宮見到李旦。李旦和李隆基急忙迎上去。李旦屏退左右後,問道:“太平,玄武門外的府兵是不是你調來的?”“是我調來的。”
“你把軍隊集結在大明宮門口幹什麼?”
“幹什麼?我想問四哥,你舍得妹妹離開長安嗎?你要是舍得話,妹妹現在就把兵給撤了。你想讓妹妹到哪裏去,妹妹就去哪裏去,絕無怨言。”
“這叫什麼話,朕怎麼能舍得妹妹離開呢。”
“那好,那要是有人慫恿一些小人向四哥諫言,讓四哥把妹妹我趕走。你會答應嗎?”
李旦想起姚崇、宋璟向他建議把太平公主和她的丈夫武攸暨安置到洛陽的事,半響間不知所言,他向太平公主解釋說:“這個……這都是那些大臣的讒言,你怎麼能當真呢?再說為這事兒,你也用不照調兵啊。”
“可能不隻是一些大臣那麼簡單吧?”太平公主轉過頭同眼睛盯著李隆基。李隆基被太平公主的目光掃射的臉色蒼白,心裏發虛,但是他心想這事兒她怎麼知道的。
“三郎,把你姑姑安置到洛陽這件事,是姚崇和宋璟意思,還是你策劃的?”李旦問李隆基道。李隆基心慌意亂的不知道怎麼去回答。李旦繼續追問道:“朕問你,你是知道,還是不知道?”
“兒臣知道。”李隆基無奈地說。
“三郎,姑姑到底哪裏對不住你,你要這樣對姑姑。為什麼要對姑姑如此的狠心呢?”太平公主說。
“這麼說這件事你是策劃的了?”李旦說。
“回父皇,不是的。姚崇和宋璟跑來向兒臣提出要將姑姑遷到洛陽,希望得到兒臣的支持。可是,兒臣一口就回絕了,並要求他們不得再提出任何有損自己與姑姑及諸兄弟關係的事情。但是,兒臣怎麼也沒想到他們居然還是跟父皇說了,實在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兒臣請求對他們兩人嚴加懲處,以還兒臣之清白。”李隆基跪倒李旦的膝下說。
“你說的都是真的嗎?”李旦說。
“兒臣句句屬實,絕無虛言,望父皇明鑒。”李隆基說。
“太平,這下你明白了。這完全是姚崇和宋璟的主意,與三郎無關。朕就說三郎怎麼會有這種大逆不道的想法。”李旦說。
“三郎起來吧,姑姑錯怪你了。”太平公主心裏暗自慶幸,因為她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侄兒,謝謝姑姑的信任。”李隆基說完便站了起來。
“現在事情都清楚了,太平你把兵撤了吧。”李旦說。
“四哥,我可以下令退兵,但是在玄武門外可不止是府兵啊。”太平公主說。
“你也調兵了?”李旦又問李隆基道。
“剛才有人向兒臣報告說有軍隊向大明宮逼近,兒臣不知何故,就派萬騎軍前去查看。”李隆基說。
“胡鬧!好了。現在你們都各自下令退兵吧。”李旦說。
“是,父皇,兒臣馬上退兵。”李隆基把高力士叫進來,說:“快去,讓劉江玉退兵。”
“是太子殿下。”高力士說完便匆忙退了出去,跑向玄武門。太平公主也把自己的侍從叫進來,給李鑒下令撤兵。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派出的人幾乎同時達到玄武門,分別給李鑒和劉江玉傳達撤兵的命令。兩人在接到命令後,都答應了下來。等到傳達命令的人走了以後,李鑒和劉江玉都鬆了一口氣。李鑒走到劉江玉的身邊,說:“劉將軍,告辭。”
劉江玉說:“告辭,大將軍。”隨後,兩人各自領著軍隊回到了駐地。
傳達命令的人回到太平公主、李隆基身邊複命後,便退了出去在門外等候。李隆基看了一眼太平公主的臉色後,對李旦說:“父皇,請即刻下令懲處姚崇和宋璟。”
“對,必須要嚴加懲處,將姚崇貶為申州刺史,宋璟貶為楚州刺史。太平你看如何?”李旦說。
“妹妹,遵從四哥的安排。”太平公主說。
李旦對把一個身邊的侍臣叫進來,說:“來人呐。”
侍臣走到李旦的身邊,說:“回陛下,微臣在。”
李旦說:“擬旨,姚崇、宋璟身為朕之重臣,不思報皇恩。反而,挑撥離間,破壞皇室穩定。此等行為,令朕深惡痛絕,若不懲處,必會助長不正之風。現今將姚崇貶為申州刺史,將宋璟貶為楚州刺史,以示懲戒。此二人自接旨之時起,即刻啟程不得有誤。”
侍臣將這道旨意擬好以後,李旦看了以後,蓋上玉璽,交由中書省執行。
李旦說:“好了,現將這兩個人貶黜出長安了。大家的誤會也就消除了,就別再多想了,你們都回去吧。”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向李旦行禮後,轉身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