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被人揪住了小辮子頓感臉麵無光,他暴跳如雷,揮著膀子來到張說麵前。張說也是不甘示弱,兩人指著鼻子相互指責。宣政殿畢竟是一個比較莊重的地方,大臣又多。雙方的人還能保持點兒克製。李旦為了使處理這件事不至於引起軒然大波,才把這些重臣請到延英殿裏商議的。可是,來到延英殿,這些人就更沒什麼顧慮了,雙方吵的唾沫橫飛,掙的麵紅耳赤,互不相讓。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則靜靜地坐在一旁,不動聲色。
李旦用眼看了好幾次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希望他們站出來出出主意。但是,他們兩人對李旦的求助都沒反應。李旦無奈地高聲,說:“都別吵了。諸位都是朝廷重臣,吵吵鬧鬧的成何體統。”
當延英殿裏安靜下來以後,李旦說:“太平,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
太平公主站起來,來到姚崇麵前對李旦,說:“陛下,不管大事小事,都是我們李家的家事,大家既然說不到一起去,那就我們自己來處理,用不著這些外人來攙和。”姚崇等人聽到這話氣的鼻子都歪了,心裏感到很難受。
李隆基心想此時此刻他必須站出來和太平公主劃清界限,因為在這個時候更能團結起支持他的人,是一個樹立威望的大好時機。於是,他站起來來到太平公主的麵前,說:“姑姑啊,國事麵對的是天下人,可家事麵對隻是我們一家。斜封官致使吏治敗壞,人怨沸騰。天下人早都已經憤憤難平了。因此,我們討論的是國事,可並不是什麼家事。”李隆基此言一出,姚崇等人立馬來了精神。
姚崇說:“大公主,如果想把國事當做家事來處理。那還要三省六部幹什麼?還要我們這些大臣們幹什麼?大公主不如找來一群三歲小孩,擔任朝廷要職,每個人嘴裏塞顆糖。他們豈不是更聽話,更能順應大公主的心思。”姚崇說完以後,身後的人都笑了。
太平公主眼裏閃爍著凶狠的目光,望著李隆基等人。崔湜說:“大膽?姚崇你怎麼能這麼跟大公主說話?我們身為臣子為聖上效勞是我等之本分,也是我等之榮幸。天下之事是國事,但更是聖上之家事。你怎麼能口出狂言,不知分寸呢?”兩派人又一次吵成一團。
李旦說:“好了,這件事今天討論到這裏。諸位愛卿回去辦差吧。讓朕靜一靜,擇日再議。”李旦一說完,群臣便向李旦拜別。
群臣剛一走,太平公主倫起手掌在李隆基的臉上掄了兩個耳光,暴躁地說:“你個臭小子,你給我跪下。”
李隆基跪下後,太平公主說:“沒有我,你哪兒有今天?你早被韋氏給宰了。你居然當著那麼多人的麵,跟我較勁。你現在是太子,翅膀變硬了,能自己飛了,是吧?”
李旦急忙走過來,拉住太平公主,說:“太平,你這是幹什麼?有什麼話好好說嘛!”
太平公主對李旦哭著說:“四哥,我所做的一切還不都為了大唐,為了我們李家。要是一下把那一萬五千多名斜封官裁全部撤掉,這可是會出大亂子的。可是三郎不明事理,當著群臣的麵頂撞我,你讓我怎麼辦啊。”接著她順勢倒在了李旦的懷裏,哭泣不止。
李旦安慰太平公主說:“妹妹別哭了,朕看到了,這是三郎的不對。別哭了,別哭了。”李旦又對李隆基說:“你還不快向你姑姑道歉。”
李隆基明白從長遠著想,必須廢除斜封官的任命。而太平公主反對廢除斜封官的目的在於是想爭取那些被任命的斜封官支持,以擴大政治勢力。現在太平公主借助李旦的影響來壓製自己,讓他感到很氣憤。但是,他現在勢單力薄,還不足以與之對抗。因此,李隆基服軟向太平公主磕頭後,說:“侄兒剛才一時失言冒犯了姑姑,還請姑姑原諒。”
李旦說:“你看三郎都向你道歉了,你就別哭了。”
太平公主這時反而是哭的更加傷心,說:“我一心一意為了大唐,可到頭來連自己的侄兒都反對我,我很心痛,我不想活了。”
李旦說:“胡話,竟說胡話。好了別哭了。”
太平公主在李旦的不斷勸慰下才逐漸止住了哭聲,李旦說:“三郎,起來吧。太平,讓三郎送你回家,你們姑侄倆兒,好好聊聊,不要再做爭吵,要一團和氣才是。”
太平公主沒說話,李旦說:“三郎,送你姑姑回家。”
李隆基說:“是,父皇。”
李隆基在送太平公主出宮的時候,太平公主一路上對李隆基指指點點,罵罵咧咧。李隆基也隻能忍氣吐聲,點頭稱是。可當李隆基把太平公主送到建福門門口後,李隆基跳下馬車頭也不回地跑進建福門裏,對看門的侍衛,說:“把門關了。”侍衛們接到李隆基的命令後,便伸手去推宮門。太平公主本來還想再罵李隆基幾句,一看這情形也隻是幹氣沒辦法。
坐在馬車裏的太平公主,忽然間聽到了宮門關閉的聲音。太平公主想她這剛從大明宮裏出來,就要關宮門,這不是純粹給她難堪嗎?於是,她實在是氣不過李隆基這樣傲慢無禮的對待,掀開馬車的窗簾,向大明宮看去,發現李隆基正站在建福門裏望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