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姑侄黨爭(1 / 2)

隋朝初年,宇文愷主持興建大興城,特意對城東南隅的曲江做了一係列巧妙地規劃和設計,並對遊人開放。由於深挖漢代的曲江成為了大池,所以後來就有了“曲江池”的名稱。隋文帝時期,又將曲江池的一部分水麵作為皇家園林圈了起來,在水麵栽種大量的芙蓉花,這才有了“芙蓉池”的稱號,圈起來的園子也被稱作“芙蓉園”。

唐朝初期,大興城被改名為長安城,並對它進行了新的修建和擴充。至此,整個曲江風景區已逐漸形成。曲江周圍修建了許多亭台閣樓及其他遊樂設施。這些人文景觀或高大雄壯,或小巧玲瓏,與自然景觀和諧統一,相得益彰。這裏群山環繞,水波浩淼,亭台樓閣在山水之中掩映著,給人一種半遮的魅力。芙蓉園以水景為主體,一片自然風光,岸線曲折,可以蕩舟。池中種植著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亭台殿閣隱現於花木之間,在月光的照耀下,不是仙境,卻勝似仙境,李鑒和林妍兒來到荷花池邊。

“你要去洛陽,什麼時候走?”李鑒說。

“等任命的製書一下來我就走。”林妍兒說。

“任命的製書?”李鑒驚訝地問道。

“怎麼啦?女人就不能做官?”

“不是不能,是聞所未聞。”

“你別以為你是輔國大將軍就很了不起,你敢在大公主麵前說這樣的話嗎?”

“不是,我就是隨便說說。那你是什麼官職啊?”李鑒臉漲紅起來,頓了頓一下嗓子。

“禮部員外郎也就是個五品閑職,掛個名而已。”

“大公主可真是照顧你啊。”李鑒樂著言道。

“照顧我?你知道我這些年是怎麼過來的,整天擔驚受怕、提心吊膽的過日子,過了一天算是多賺了一天,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我為她做了那麼多的事情,這是我應得的。”說著淚水便掉了下來。

“對不起,是我說錯話了,都是我不好,我沒照顧好你。”李鑒抱著林妍兒說。

“這怎麼能怪你呢?我十六歲的時候,她把我送進宮裏。你被她送去參軍打仗,一直就生活在軍營,成天在外征戰。你能有什麼辦法?”

“參軍是我自願要去的,沒人強迫我。”

“我雖然不願意進宮,但是她要送我進宮,我也隻能遵從。”

“現在好了,我們以後再也不用分開了。”

“嗯,終於苦盡甘來了。”

“你在洛陽任職,也可以回家了,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嗯,你要不要去洛陽?”

“我現在走不開。等忙完這一陣,我就去洛陽找你。”

“好的,我等你。”

起初,太平公主認為太子李隆基還很年輕,對她表了忠心且言聽計從,並且他們又有一個共同的對手韋氏集團。因而,太平公主並未把李隆基放在心上,視作她的威脅。

李隆基在做了太子以後,開始施展他的政治抱負。他與姚崇、宋璟等人齊心協力地革除唐中宗李顯時期的各種弊政,提拔任用忠正賢良之士,貶黜斥退奸邪不肖之徒,行賞施罰完全依據公理,行賄說情的不良風氣沒有了市場,各項法度重新得到整飭,當時朝野上下一致認為國家又恢複了貞觀、永徽時期的良好風尚。然後,又開始著手清理斜封官。姚崇、宋璟及禦史大夫畢構向李旦提出建議:“先朝所任命的斜封官應當全部予以廢黜。”李隆基支持這個意見,李旦也表示同意,免去了數千名斜封官的職務。

唐朝舊製規定,三品以上官員,由皇帝當麵用冊書任命,稱為冊授;四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員由皇帝頒布製書任命,稱為製授;六品以下官員由皇帝頒布敕書任命,稱為敕授。官員的任命都委托尚書省擬定,而後上奏,文官由吏部擬定,武官由兵部擬定,兩部的尚書稱為中銓,侍郎二人稱為東西銓。唐中宗李顯時期,得到皇帝寵幸的奸佞小人執掌朝廷大權,所選任的官吏好壞混雜,不再有法度可言。其中,對吏治危害最大斜封官就是任命。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還是為他人當奴婢的人,隻要向這些人行賄三十萬錢,就能夠直接得到由皇帝的親筆敕書任命的官位,由於這種敕書是斜封著交付中書省的,因而這類官員被當時的人稱為“斜封官”。這是韋氏等人斂財的手段。這些被任命的斜封官大都是富豪商賈,他們不但不會理政,而且品行低略,在搜刮百姓時卻是心狠手辣,無所不用其極。

李隆基在朝政上英明的舉措,在朝廷上贏得了很好的口碑,漸漸地很多正直地大臣開始向李隆基靠攏。太平公主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多次提醒李隆基凡事不要做的太過火。但李隆基覺自己已經坐上了太子之位,就是要樹立威信,為以後登上帝位打基礎。因而,他把太平公主的提醒根本就不當會兒事,仍然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這讓太平公主大失所望,太平公主決定出手,以打壓李隆基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