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太平公主的崛起(1 / 3)

太平公主舉著酒杯,在宴會場上來回的走動,同群臣們籌光交錯,豪放痛飲,盡情的抒發內心的喜悅。姚崇、宋璟、張說等人也是看在眼裏,痛在心頭。在他們看來,韋氏倒台嗝屁了,但太平公主又逞性妄為了。攆走了一隻狼,卻請來了一隻虎,不由得為李唐的命運感到堪憂。

太平公主來到李隆基的身旁,李隆基這次可沒像上次韋氏舉辦的宴會上,借著酒勁抒發心中的不滿,因為此一時彼一時,他還需要太平公主的支持,角逐太子的位置。所以,李隆基站起來端起酒杯,說:“姑姑,今日我等稱彼兕觥,祝姑姑萬壽無疆。”

太平公主說:“好,好。”

姑侄倆飲完酒,太平公主說:“三郎,今日大家都如此高興,你不妨獻奏一曲,為大家助助興,如何?”

李隆基說:“侄兒正有此意。來人拿琵琶來。”

一個宮女將一隻琵琶交給李隆基。李隆基略思考了一下彈奏了一區《陽春白雪》。這首曲子將《陽春》、《白雪》兩首曲子地糅合在一起,《陽春》取萬物之春,和風淡蕩之意,《陽春》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起、承、轉、合銜接巧妙,表現的是冬去春來,大地複蘇,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暢,節奏鮮明輕鬆愉快,並且在其中加了特地增添了特定的元素。他先是為原曲中增加一些低沉、幽怨的旋律,以此來暗語,在韋氏當權的時候,玩弄權術,殘害忠良,打壓群臣,致使朝政混亂,李唐前途渺茫猶如在漫漫寒冬中苦苦掙紮。然後,曲調慢慢地渡到平和婉轉的音律中來,給人柔情似水,春意來襲的感覺,以此來比喻太平公主的出現,讓李唐看到了希望。緊接著,曲調激昂充斥著金戈鐵馬的肅殺之聲,以此來表現在太平公主的謀劃下,一舉清除韋氏及其黨羽,拯救李唐於危難之中。結尾時,曲調輕快愉悅,以此來表達除掉韋氏以後,天下拍手稱快,彈冠相慶的喜悅之情,以襯托太平公主的英明果敢和不朽功績。

李隆基在演奏的時候,讓在場的人無不暗自佩服李隆基高超的演奏技藝及驚人的音樂才華。姚崇、宋璟、張說等人聽到那柔情的樂聲時,就知道李隆基是在向太平公主獻媚。但是,李隆基非凡的音樂才華讓他們深深地折服,不得不讓他們暫時忘記曲子裏隱含的東西,而隻是去沉浸在音樂的魅力之中,大飽耳福。李隆基演奏完畢,得到了群臣的陣陣讚歎。太平公主更是拉著李隆基的手,激動地說:“還是三郎懂我啊。”太平公主拉著李隆基一起,接受群臣稱頌,與群臣對飲,歡歌取樂,並向群臣介紹自己的這位侄兒。

不久,李旦召集群臣想要立太子。但由於宋王李成器是嫡長子,而平王李隆基有大功,所以在太子的人選上猶豫不決。李成器知道自己沒有實力去競爭太子,就推辭道:“國泰民安則應當先立嫡長子,國家多難則應當首先將有功的人立為太子;如果在這個問題上違反時宜,就會讓普天之下的人大失所望。臣寧可去死也不敢位居於平王之上。”為此他接連幾天一直流著眼淚向李旦堅決請求將太子之位讓給平王李隆基。太平公主和大臣們也大多認為平王李隆基有大功於社稷,應當被立為太子。

劉幽求說:“臣聽說鏟除天下禍患的人,應當享有天下的福分。平王使大唐社稷免遭傾覆,拯救君親於危難之中,講功勞沒有誰比他更大的,論德行又最為賢良,立他為太子是沒有什麼可懷疑的。”

太平公主讚同劉幽求的說法,也得到了大臣的支持。於是,李旦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把平王李隆基立為太子。李隆基象征性地上表謙恭地請求將太子之位讓給李成器,李旦自然沒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