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遇事沉著機敏,富有權變的謀略,武則天認為她很像自己,因而在眾多的子女中對她格外偏愛,經常讓她參預軍國機密要事的謀畫,但她還是懼怕武則天的威嚴,沒有敢招勢攬權。張柬之等人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時,太平公主擁立李顯上位,立下了功勞。因此,在唐中宗李顯時期,韋氏和安樂公主李裹兒都不敢小覷她。後來,她又和太子李隆基一起鏟除了韋氏集團。太平公主屢立大功後,權勢地位更加顯赫重要,李旦經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針。
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談上一段時間;有時她沒去上朝謁見,李旦會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對某些問題的處理意見。每當宰相們奏事的時候,李旦就要詢問:“這件事曾經與太平公主商量過嗎?”接下來還要問道:“與三郎商量過嗎?”在得到宰相們肯定的答複之後,李旦才會對宰相們的意見表示同意。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遷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話,其餘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由於太平公主的權勢甚至超過了皇帝李旦,所以對她趨炎附勢的人數不勝數。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簡三人都受封為王。太平公主的田產園林遍布於長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買或製造各種珍寶器物時,足跡遠至嶺表及巴蜀地區,為她運送這類物品的人不絕於路。韋氏集團覆滅後,留下的財產也被太平公主侵吞。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麵,也處處模仿宮廷的排場。
李鑒曾答應過的林妍兒要盡量保住韋氏身邊那八個侍女的性命。在韋氏被誅滅的時候,李鑒將抓到八個侍女全部抓獲,秘密的送往他原來駐紮在灞上的軍營,並讓他們換上府兵的衣服,保護起來。韋氏誅滅以後,李鑒找了個機會將她們都帶了出來,交給了林妍兒。
林妍兒送她們到長安城外,其中一個年長地姓張女子,問道:“你是太平的人?”
“是的大姐,我從進宮到來到韋氏身邊,全是她的安排。”林妍兒如實相告說。
“那你為什麼要放我們?”
“因為我們是相依為命的好姐妹,沒有你們我活不到今天。所以,我無法眼睜睜地看你們死去。”
話說到這裏,她們抱著林妍兒痛哭流涕,林妍兒也跟著她們一起痛哭不止。因為她知道今日一別,以後可能永遠都不會再相見了。過了好一會兒,林妍兒用手絹給她們擦掉眼淚說:“我就送到這裏,你們走吧,永遠也不要回長安了。這裏根本不屬於我們。”
她們明白林妍兒的意思,看著林妍兒時眼裏仍然含著淚水,心裏雖有千言萬語,但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她們在大明宮裏生活的時間,都比林妍兒長,林妍兒是她們當中年齡最小的人,她們稱林妍兒為小妹。
她們曾經雖然是韋氏的親信,在大明宮內的後宮,除了上官婉兒的寢宮她們不能去以外,其他嬪妃們的寢宮,無論她們出身有多麼的顯赫,家族有多麼富貴。九侍女都可以隨意出入,甚至是搜查。在得到韋氏的許可以後,也可以對那些做出不利於韋氏的人,進行審訊。就連於李氏皇族和朝廷大臣也不敢她們側目而視。至於普通的宮女那更是不用說,她們是韋氏控製後宮的爪牙。
但是,不管在大明宮裏有多麼的風光,終究沒有自由,她們的行為完全受韋氏掌控,沒有韋氏的準許,誰也無法出大明宮。逃跑可以,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沒人願意為家裏,帶來災禍。她們也深知這一點,知道自己的命運並不在自己的手裏,她們也知道即使想收手,也沒人會放過她們。所以,任憑韋氏再怎麼壞,再怎麼無道,她們也會堅定的追隨韋氏,即使有一天她們也許會當做韋氏平息眾口的替罪羊。因為這是一條不歸路,一旦走上了根本無法回頭。除非以死了結。因此,當林妍兒向她們亮明身份時,她們並不怨恨林妍兒。反而,因林妍兒能在危難之即,搭救一把,而萬分感激。因為從此以後,不僅得到了自由,而且不用再被宮廷政治漩渦裏麵的勾心鬥角所左右。在她們即將離開的時候,林妍兒給了她們一些錢財。等到她們騎上馬,她們向林妍兒揮淚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