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適的職業生涯目標應該是建立在充分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結合內外環境分析,確定自己在內外環境中的位置後確立的。
一般來說,職業生涯目標首先應該是明確的。幅度過寬、時間太長、同一時間目標太多的做法,都屬於籠統的職業規劃目標。目標就像射擊的靶子一樣,清清楚楚地擺在那裏。幹什麼,幹到什麼程度,要有明確具體的要求。如果目標含糊不清,就起不到目標的作用。就好像有人規劃幹一番事業,具體幹什麼,不知道,這就等於沒有目標。自以為有目標,而沒有明確的目標,不僅起不到目標的作用,還可能造成假想。
其次,目標實現的難度要適中,不能太難或太容易,心理學研究表明,太難和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發人的興趣和熱情,隻有比較難的事,才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才會激發人的充滿熱情的行動。
再者,目標的設置要有靈活性。靈活的目標對於有效的職業規劃管理來說是必要的。因為工作環境和人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過去一直很適當的目標在目前或將來就可能不再合理了。
最後,職業生涯目標要與生活目標結合考慮。人生除了事業目標外,還有財富、婚姻、健康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著個人的職業發展和生活質量。要注意規劃職業目標與家庭目標,以及個人生活與健康目標的協調與結合。要想在職業生涯上取得成功,家庭與健康是基礎和保證。
職業生涯規劃第四步——行動計劃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目標後,接下來便是如何在實際行動中去實踐自己的計劃。最好的方法是把目標轉化成具體的方案和措施,分階段地進行。行動計劃包括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而長期計劃的實現有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大學生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社會發展趨勢,不斷設定新的可操作的短期目標以及相應的行動計劃。
對於大學生來說,職業生涯的規劃應該從進入大學以後就開始,對大學四年生活的規劃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短期計劃。在這個行動計劃中必須明確各個階段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來看,大學四年也將經曆探索期、定向期、衝刺期、再到實現期。其中大學一年級為探索期,在這個階段主要目標是適應大學生活,樹立職業意識。具體要初步了解職業,特別是自己未來想從事的職業或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努力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大學二年級為定向期,這一階段就應清楚未來是深造還是就業,進而了解相關的活動,並以提高自身素質為主;大學三年級為衝刺期,這一階段的目標應鎖定在提高求職技能並確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大學四年級為實現期,這時候大家的方向已經確定,想工作的忙著找工作、想考研究生的忙著考研究生、想出國的就忙著出國,各自應為自己的畢業目標準備著。
反饋調整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而21世紀始終不會變的就是變化。職業生涯規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動態的,需要在實際操作中不斷調整。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很多,對於碰到的問題和變化的環境,要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發展規劃。
作業:請根據自身的情況,擬定一份自我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設計書的內容應包括自我分析、環境分析、職業定位以及詳細的實施計劃。
知識卡片:
施恩職業錨理論
職業錨(Career Anchor)是職業生涯規劃時另一個必須考慮的要素。職業錨是指當一個人做出職業選擇時,最難以舍棄的選擇因素,也就是一個人選擇和發展一生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職業錨的概念是由美國施恩教授提出的,施恩教授在1978年時提出了五種類型的職業錨,隨後大量的學者對職業錨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並在20世紀90年代將職業錨確定為八種類型:
技術/職能型(Technical/Functional Competence)技術/職能型的人,追求在技術/職能領域的成長和技能的不斷提高,以及應用這種技術/職能的機會。他們對自己的認可來自他們的專業水平,他們喜歡麵對來自專業領域的挑戰。他們一般不喜歡從事一般的管理工作,因為這將意味著他們放棄在技術/職能領域的成就。
管理型(General Managerial Competence)管理型的人追求並致力於工作晉升,傾心於全麵管理,獨自負責一個部分,可以跨部門整合其他人的努力成果,他們想去承擔整個部分的責任,並將公司的成功與否看成自己的工作。具體的技術/功能工作僅僅被看作是通向更高、更全麵管理層的必經之路。
自主/獨立型(Autonomy/Independence)自主/獨立型的人希望隨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習慣和生活方式。追求能施展個人能力的工作環境,最大限度地擺脫組織的限製和製約。他們願意放棄提升或工作擴展機會,也不願意放棄自由與獨立。
安全/穩定型(Security/Stability)安全/穩定型的人追求工作中的安全與穩定感。他們可以預測將來的成功從而感到放鬆。
他們關心財務安全,例如:退休金和退休計劃。穩定感包括誠信、忠誠以及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盡管有時他們可以達到一個高的職位,但他們並不關心具體的職位和具體的工作內容。
創業型(Entrepreneurial Creativity)創業型的人希望利用自己能力去創建屬於自己的公司或創建完全屬於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而且願意去冒風險,並克服麵臨的障礙。他們想向世界證明公司是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創建的。他們可能正在別人的公司工作,但同時他們在學習並評估將來的機會。一旦感覺時機到了,他們便會走出去創建自己的事業。
服務型(Service Dedication to a Cause)服務型的人指那些一直追求他們認可的核心價值,例如:幫助他人,改善人們的生活,通過新的產品消除疾病。他們一直追尋這種機會,即使這意味著變換公司,他們也不會接受不允許他們實現這種價值的工作變換或工作提升。
挑戰型(Pure Challenge)挑戰型的人喜歡解決看上去無法解決的問題,戰勝強硬的對手,克服無法克服的困難障礙等。對他們而言,參加工作或職業的原因是工作允許他們去戰勝各種不可能。新奇、變化和困難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如果事情非常容易,它馬上變得非常令人厭煩。
生活型(Lifestyle)生活型的人是喜歡允許他們平衡並結合個人的需要、家庭的需要和職業的需要的工作環境。他們希望將生活的各個主要方麵整合為一個整體。正因為如此,他們需要一個能夠提供足夠的彈性讓他們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環境,甚至可以犧牲他們職業的一些方麵,如:提升帶來的職業轉換,他們將成功定義得比職業成功更廣泛。他們認為自己在如何去生活,在哪裏居住,以及如何處理家庭事務,及在組織中的發展道路是與眾不同的。
職業錨實際上是內心中個人能力、動機、需要、價值觀和態度等相互作用和逐步整合的結果。在實際工作中,通過不斷審視自我,逐步明確個人的需要與價值觀,明確自己擅長所在及今後發展的重點,最終在潛意識裏找到自己長期穩定的職業定位即職業錨。
自我測試:職業價值觀的自我檢測
根據對不同職場中人們對工作價值觀的調查,有如下的職業價值觀類型,請你自己對照這些類型,在主導自己行為和想法,自己認可的生涯價值觀後打勾,然後,整理、厘清自己的價值觀。
●審美性:很重視美感,希望自己做出來的東西都能帶有一些美感和藝術氣息,追求美感的呈現,不喜歡簡陋、平板的事務。()
●職場物質環境:選擇工作時,會特別注意該工作所提供的工作環境。喜歡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下工作,也會盡量去經營自己的工作環境,使它更舒適而適合自己的工作。()
●威望:較看中自己的尊嚴和威望。希望所從事的工作帶來好的名聲,也因此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肯定,對社會地位較高的職業更有興趣。()
●利他主義:有較明顯的理想性格,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造福人群,喜歡從事能夠幫助別人的工作,希望因自己的付出而讓社會更加美好。()
●自主性:能安排自己該做的工作,很有主見,別人的意見通常隻是僅供參考。堅持己見是常有的事。()
●工作中的人際關係:重視與同事和上司的關係,喜歡在工作中認識很多朋友,更希望自己在工作中人際關係和諧,除了工作時間以外,也喜歡與同事來往,交流。好的同事關係能帶來較大的滿足,而不佳的人際關係,則會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影響生活。()
●經濟報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獲取報酬,重視財富的累積,收入的高低常會有意無意地影響他對工作的選擇。()
●崇法修德:重視工作的正當性,不去從事不正當的、不合乎道德的、或不合乎法律的工作,更不希望他的工作會造成對他人直接或間接的傷害。()
●挑戰性:喜歡麵對不同的挑戰,寧願失敗也不願意守舊,喜歡向自己的極限挑戰,不斷超越自己的成就。()
●成就:較看重工作中的成就感,希望能有成功、突出的表現,也能因為一項工作的完成而獲得滿足。喜歡從事能夠看得到具體成效的工作。()
●心靈成長:希望能在工作中促進自我成長,並通過工作認識各種不同個性、生活背景的人。()
●變異性:希望自己的工作是多姿多彩、豐富變化的,不喜歡每天做同樣的事情,更討厭呆板、單調。()
●安定性:較注重工作的安定、穩定,而不是冒險,不希望經常調換工作,很少想要調工作。()
●實現性:工作的目的在於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喜歡能表現自我風格的工作,更希望能將個人理念透過工作而付諸實現。()
●對組織及工作的影響力:希望能對所在的機構有影響力,喜歡領導別人一起工作時的能力感,而不喜歡無從改革的無力感;若自己無力改變組織中不合理的現狀,則會感到比其他人更深的挫折感,因此,常是組織中最有影響力的領導者。()
●升遷及個人發展:較重視工作的長期發展,在考慮選擇工作時,會以升職、進修、在職訓練機會較多,或者有發展趨勢而選擇工作。()
●專業表現:希望在自己的工作中發揮所學,實現自己的專業理想。因此,一份適合自己的興趣、個性、展現自己能力,發揮專長的工作是最吸引人的。()
●自我充實:對於工作的附帶效益較重視。希望工作能使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增長見識,不斷進步。()
●生活安逸:最重視能過安適的生活,不希望辛苦、挑戰,不希望因為工作而讓自己的生活太過辛苦、緊張,認為工作應該輕鬆、愉快,過得去就好了。()
●休閑時間:較重視假期,希望有較多、較長的假期,無法接受忙碌得幾乎沒有休假的工作,也不希望工作會妨礙到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