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星期結束時,畫上一個圖表,上麵包括的要有你所做的事情,它們帶來了多少意義和快樂以及你所花的時間(你可以為它們評分,看看它們所帶給你的快樂和意義。比如說“-5”分是最低分,而5分為最高分)。在所有時間旁邊,注明你希望以後用更多還是較少的時間在這件事情上。如果希望用更多的時間,就寫個“+”;很多時間的話就寫“++”;減少就用“-”;保持用“=”。
這個練習就像我們生活的鏡子,可以幫助我們對自己保持誠實,在日常生活中體現自己的最高價值。更高的自我一致性可以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其實我們知道很多對我們重要的事情,我們在“知”和“行”上經常會有很大的出入,在做這個練習的時候,最好能和一個熟悉自己、關心自己的人一起完成,讓他來幫助你更坦誠地麵對自己的內心。
在我們覺得有價值的事情上花很多時間,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觀點和可行性。通常,我們因為一些內在的或是外來的幹擾而遠離了我們的幸福生活,而這些事情往往是我們可以控製的——比如習慣、恐懼、他人的期望等。時間是如此寶貴和稀缺的資源,隻有當我們開始學會向一些沒那麼重要的事情說“不”時,我們才能對那些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說“是”。
經常去重複這個練習,因為深刻的改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活動規律化、習慣化。在建立新習慣之外,可以嚐試停止不良的習慣,比如說每天的某某時刻“不”可以做什麼。好像上網一樣,去列一段不可以上網的時間。現代人花太多的時間在電腦上,每隔幾分鍾就檢查電子郵箱,這實際上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創造性,而最終影響我們的心情。
知識卡片
意義療法
1.意義療法的背景
該療法的鼻祖:弗蘭克(V.E.Frankl),他是一名醫學博士,維也納羅斯兒童醫院神經病科的前主任。他是納粹殺人世界——奧斯維辛集中營極少數幾個幸存者之一。
從1942年至1945年,弗蘭克的工作是精疲力竭地挖掘地溝和隧道,或者鋪鐵道。經常在寒冷的冬季隻有極單薄的衣服禦寒。這時他除了“赤裸裸的生命之外,已經沒有任何東西能喪失了”。這時隻有“服從生活的命令”。弗蘭克從集中營回國時有了這樣的認識:人在任何情況下,都選擇他們行動的能力。弗蘭克援引尼采的觀點:懂得為什麼活著的人,無論什麼樣的生活他都能忍受。他認為,在一切情況下包括痛苦和死亡在內,都能夠發現生活的意義。戰爭結束後,他重新工作,即研究意義意誌對人的存在的重要性的學說。在弗蘭克的人格動機體係中,起支配地位的動機是意義意誌,它對心理健康是至關重要的,用意義意誌治療的方法,他稱之為意義療法。他的著作主要有:《意義的意願》《無意識的上帝》《聽不見的要求意義的呼聲》《精神治療和存在主義》《醫生和心靈》《追尋生命的意義》等,這些著作詳盡闡述並發展了他的意義療法。
2.意義療法概述
意義療法是一種在治療策略上著重在引導就診者尋找和發現生命的意義,樹立明確的生活目標,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麵對和駕馭生活的心理治療方法。該方法由美籍德國心理學家弗蘭克所倡導。
意義療法就是要讓人們找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懂得為何而活著,去迎接任何困難,從此走上追求生命意義的人生道路,從中體驗到真正的人生幸福。
3.意義療法的適用範圍
意義療法適用於意向性神經病。弗蘭克把缺乏生活意義的狀態稱之為意向性神經病,患這種病的人生活狀態是缺失意義、缺失目的、缺乏目標的。這種人生活在空虛狀態之中。弗蘭克這樣描寫他的俘虜夥伴:“災難使他在生活中也看不出意義,沒有目標,沒了目的,因而也就沒了堅持下去的意義。不久他就死去了。”弗蘭克證明在各種文化背景下,包括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文化背景中,廣泛存在著生活空虛狀態,而且正在迅速地蔓延著。
意義療法特別適合於因各種原因而出現抑鬱、空虛、迷惘、絕望的就診者。
除此以外,意義療法對於存在著精神性(存在性)問題的神經症、精神病,同樣有效。在對這些病症進行治療時意義療法所關心的,既不是症狀,也不是心理病原,而是患者對疾病的態度。
另外,其實意義療法對於幫助每個人獲得生活中的意義感和目的感都是適宜的。
4.意義療法的基本原理
弗蘭克認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麵的需求滿足的交互作用統合而成的整體,生理需求的滿足使人存在,心理需求的滿足使人快樂,精神需求的滿足使人有價值感。精神分析學說對前兩個維度,尤其是心理維度的理解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它忽視了精神這一人所獨具的方麵,因而對人真實圖像的描繪是不完全的、不準確的。弗蘭克視意義療法為一種補充性的治療方法,通過填補精神這一領域,完善了精神分析。
對生命和生活意義的探索和追求是人類的基本精神需要,人所追求的既非弗洛伊德所說的是求樂意誌,也非阿德勒所說的是求權意誌,而是追求意義的意誌(即Will to meaning)。人們實際上所要追求的最終並不是幸福生活本身,而是某種構成幸福生活的因素,弗蘭克認為這構成幸福生活的因素是生存的意義。當幸福快樂成為注意力的唯一內容和對象,快樂的根基溜走了,而快樂效應也很難再出現。同樣地,權力隻是實現目的的手段,歸根結底,它們的實質還是追求人生的意義。
弗蘭克認為,人生的意義建立在精神層麵的價值感的獲得。意義治療的核心就是要幫助來訪者尋找失落的生活目標和三種價值,建立起明確和堅定樂觀的人生態度。
5.意義療法的幾個中心觀點
●生命是有意義的。
●我們有尋求意義的意誌,這是我們活著的主要動機。
●我們有在思想與行動中發現意義的自由。
●我們是心靈、肉體和精神的綜合體。自我的這幾個維度相互依存。而關鍵在於精神;它使我們能夠行使意義的意誌,正視我們的目標,越過本能與性的需要實現自我超越。
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意義是什麼,隻有通過承擔他自己的生活才能向生命做出回答;指通過成為負責人的人才能對生活做出反應。
意義療法相當強調責任的作用。意義療法試圖使患者完全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他應當為什麼負責、負責什麼、向誰負責的問題必須由來訪者自己選擇。這跟我們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案主自決的理念是一致的。
生命意義如何實現?一個人對於自己遺忘得越多,通過將自己獻身於所服務的事業或者是他所愛的一個人,它就越具有人性,就越能實現自我。
所謂的自我實現根本不是一種可達到的目標,原因僅僅在於,人越是爭取得到,他就越容易喪失。換言之,自我超越隻有作為自我超越的副產品時才是可能的。
終極的意義:如果案主具有堅定的宗教信仰,則這種精神資源將幫助他找到意義。
弗蘭克指出,意義分析是一種補充性的治療方法,它可以與現有的其他精神病學方法共同發揮作用。
意義分析是最早從心理學角度對自我進行存在分析的治療法之一,也是歐洲最早溝通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治療方法。它重申了存在主義對選擇、自由和責任的強調,同時又保留了人本主義對理性的崇尚及其最根本的主張——即自我不僅僅是各個部分的總和。
6.治療方法
生命的意義可以從三方麵獲得:第一,從我們所給予生活的東西中,即我們的創造物中;第二,從我們向世界索取的東西中,即我們認為有價值的事情上;第三,從我們對命運所采取的立場上,這一立場是我們深信不可改變的。生命的意義伴隨人的一生,它隨時變化,但絕不會消失。
發現生命意義有三種不同的途徑:第一,通過創造和工作;第二,通過某種經曆感受或與某人相遇相愛;第三,通過對不可避免的苦難所采取的態度。
工作的意義:工作使人的特殊性在對社會的貢獻中體現出來,從而使人的創造性價值得以實現。這是發現生命意義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人所從事的工作是什麼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他是如何從事這項工作的,或者說他對工作采取了何種態度。正是積極的、創造性的、有責任感的態度賦予工作以意義。然而,工作常常被有些人用作填補生活的空虛與無意義感的手段。於是,一旦一周的匆忙結束,無目的、無意義便再度襲來,並使人覺察到他對自己生命的不滿意。這正是“星期天神經症”的起因。工作作為發現生命意義的重要途徑,還可以從“失業神經症”中體現。由於失去了工作,有人會感到無用與失落,並且病態地將失業作為一切問題的根源,推卸自己的責任。此時,意義療法會指導病人:工作並不是發現生命意義的唯一途徑。在失業這一不幸麵前,人仍能不為環境所左右,保持內心的自由,從困境中發掘出生命的意義。
愛的意義:發現生命的意義的第二條途徑是體驗價值。可以通過體驗某種事物,如真、善、美,通過體驗自然、文化,尤其可以通過愛體驗某個人。愛是將某個人當作獨特的個體去體驗。隻有借助愛,才能進入另一個人最深的人格核心,也隻有借助愛,才能發現所愛者的潛能,並促使他發揮那些潛能。在這種超越自己的愛中,潛藏著生活的深蘊和價值,等待著人們的發現。弗蘭克將兩性之間的關係分為三個層次: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這三者分別對應著性、情、愛。諸多類型的性神經症有一個共同特征:患者或害怕不愉快、單戀帶來的緊張,或不相信愛的存在,因而回避一切愛的機會,將兩性關係降格到較低的層次。對於這部分人,意義療法采取的方法是引導他們學會並樂於接受九苦一甜的愛,以及隨之而來的責任。
苦難的意義:當一個人麵臨無可改變的厄運,創造性價值和體驗的價值都難以實現時,人們也得到了一個機會,去實現最深的意義與最高的價值——態度的價值。因為坦然正視命運所帶來的痛苦本身就是一種進取,而且是人所具有的最高的進取。苦難還使人遠離冷漠與無聊,使得人更為積極,從而導致成長與成熟。當然,隻有在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時候,忍受痛苦才具有巨大的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講,當發現一種受難的意義,如犧牲的意義時,受難就不再是受難了。否則,苦難不稱其為苦難,忍受也就沒有意義。
這裏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年老的全科醫生因嚴重抑鬱而向弗蘭克谘詢。他一直因兩年前失去他所鍾愛的妻子而痛苦。弗蘭克說:“大夫,如果你先死了,而你的妻子還活著,將會發生什麼呢?”他說:“噢,對她來說,這將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她將遭受多大的痛苦啊!”弗蘭克說:“大夫,您看,她免受了這場痛苦。正是您使她免受了這場痛苦——當然,付出的代價是您現在必須活下去並懷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