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追尋生命的意義——生命教育(1 / 3)

幸福是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是人類生存的終極目標。——亞裏士多德

兩則生死故事

(一)

這是一條讓人震驚的新聞,一個博士生跳樓自殺了!時間是2010年3月22日14時左右,跳樓的是北京郵電大學2009級博士研究生吳某,跳樓地點就在該校本部主樓13層。跳樓原因可以從他留給自己母親的遺書中知曉一部分。

下麵是他留給母親的遺書:

想好了。我想我真的想好了。這個世界是一灘絕望的死水,我在這裏再怎麼折騰也激不起半點漣漪。所有的努力都會被既得利益集團踩在腳下,所有的奮鬥都麵臨著舉步維艱。冷漠的人,謝謝你們曾經看輕我,讓我最終下了這樣的決心。世俗的炎涼,塵世的醜惡,惡心的嘴臉,可惡的壓力,你們都隨風去吧。

對不起。對不起。我可憐的讓我萬般不舍的媽媽,最對不起的就是你。我此刻一想到您蒼蒼的白發,粗糙的雙手,一年大部分的飯菜隻是饅頭就鹹菜,一件藍色的夾克穿了那麼多年,每年過年都是那一件,我都會心痛得要死。

兒子不孝,不肖,沒能讓您的付出得到回報,這麼多年您一個人含辛茹苦供我一直讀到北郵的博士啊。曾經,我所有對您的承諾,都沒有辦法履行了,對不起,對不起。

兒子是一個沒有用的人,自從離開老家以來,其實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讓您也能來北京吃一次烤鴨,看看天安門和故宮,住上樓房,坐上小車,不用再為了我去撿垃圾、拾破爛,不用再去給人家工地上做飯賺錢瞧人家白眼。

可是,這麼多年了,我什麼都沒有給您,我甚至連您一直想要卻舍不得買的假牙都沒能給您買到,每當晚上躺在床上想到您每頓飯都在用那戴不牢的假牙痛苦地磨著幹澀的饅頭,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一百塊啊,不過是您一百塊啊,一百塊還不夠那些老板官員們抽一盒煙的錢,我卻給你買不起!

我太沒用了。

現在知識太沒用了。有用的隻是金錢和權勢,有用的隻是關係和背景。現在要憑正直的才華去出人頭地,太難太難了。我也曾試著找過工作,但是沒有人用我。我對這個世界徹底地絕望了。絕望了。我的肝又開始痛了,不能再寫下去了。我走之後哥哥一家就應該會對您好點了,保重。終於可以一了百了了,我很高興。

永別了,媽!

(二)

這是發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無數感人故事中的一個,一個平凡小男孩的故事,龔輝,洛水小學五(1)班的一名學生。據他回憶當時的情景,地震發生後,大家正準備上課,突然教室開始搖晃,牆上的東西往下掉,他立即往外跑。剛跑到拐角處,樓梯間一下子塌了下來,龔輝馬上被磚塊和預製板壓著,雙手被砸傷,無法動彈。“我被壓倒時,感覺房子還在動,過了好一會才停下來。”龔輝說,他馬上就聽到哭喊聲,有人喊救命,自己也跟著喊了起來。“我們喊了很長時間,但一直沒看到有人來。我當時想,這樣喊下去會口幹舌燥,不如一個接一個喊。”在龔輝的號召下,被埋同學挨個喊“救命”。

由於遠離市區,洛水鎮在震後一段時間內尚無大批營救隊伍趕到。天黑前,龔輝和同學們的呼喊聲被趕來的工人聽見,遺憾的是,同學肖佩林得救了,龔輝卻仍被埋在廢墟裏。

“我聽到媽媽在叫我,那時我呼喊的聲音越來越小了。”龔輝說,他感到口渴難忍,“實在受不了,我就使勁用牙齒咬自己的腮幫,咬了三下,我感到一股血流了出來,馬上吞下。”龔輝說:“剛開始咬的時候還覺得疼,後來咬多了,就習慣了。”“我一口渴,就咬腮幫喝血。”

喝血並沒有緩解龔輝的疲勞,13日淩晨,他迷迷糊糊睡著了。是班長張玉婷叫醒了他:“龔輝,我們都不會死,會有人救我們的!”這句話讓龔輝一下子充滿信心。他在廢墟裏與班長商量:沒有腳步聲,就不呼喊,節省體力。終於,到下午2時,張玉婷、龔輝相繼被挖出來。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年平均有60萬-70萬人自殺,平均每天有2750人自殺,每0.5分鍾會有1人自殺。同時資料顯示全世界已經有45000萬名抑鬱症患者。自殺死亡是青少年前3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中國則是15-34歲年輕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其中大學生自殺尤為突出。大學生自殺率是同齡一般人口的2-4倍,高於同齡非大學生年輕人,且仍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大學生自殺占非正常死亡的第1位。

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從哲學意義上探討了生命的責任和意義,“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隻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那麼,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人生的責任和意義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卻也是最真切實在的,解脫了負擔,人變得很輕,離開了地麵,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當那一個個年輕生命選擇停止綻放時,當我們的世界患抑鬱症人數突飛猛漲時,當越來越多的人體會不到活著的快樂時……他們可以斥責社會的冷漠,可以歸咎於生活壓力太大,可以怪各種體製的不完善,但有一點他們是共同的,那就是對生命及其意義缺乏認真地思索和透徹地理解。

生命及生命的意義

“生命是什麼?”生物學中對生命的定義是“生命主要包括:新陳代謝、生長、發育、遺傳、變異、感應、運動等。生長和發育是生命的基本過程,而新陳代謝則是生命的最基本的過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現象的基礎。”作為一個社會人,毫無疑問,它屬於生命這個大命題,那麼人的生命跟普通的生命有什麼不同呢?我們會思考、有我們自己的語言、有行為的動機、會有七情六欲,這些都屬於心理活動;我們人與人之間有著各種關係:家庭關係、生產關係、政治關係等。在各種關係中,承擔著某種社會責任,這是人社會性的一麵。可以說人的生命由三個因素構成,即形體、心理(精神)和社會性。生命存在三種活動:生理活動、心理活動和社會活動。

為什麼要追尋生命的意義?

小時候,我們就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我們會不斷地追問父母和老師,為什麼星星會發光?為什麼雲會變成雨降落下來?為什麼太陽會從東方升起?為什麼毛毛蟲會變成蝴蝶?大人們絞盡腦汁給我們各種各樣的答案,可是我們卻還是會不斷地問,答案本身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為什麼”。

現在,我們還是會對很多事情產生更多的“為什麼”。為什麼我要選擇讀研?為什麼我要這麼辛苦地工作?為什麼要努力升職?為什麼掙錢買車買房子?隨著時間的遷移,答案也豐富起來,似乎永遠也找不到唯一而簡單的答案。

有一個問題可以讓所有人停止繼續追問“為什麼”,這就是“為什麼要追尋生命的意義”。

答案其實是簡單而肯定的。我們追尋生命的意義,因為對生命意義的追求是人類最大的動力。維克多·弗蘭克是一位一生都致力於研究人的生活意義的歐洲精神病學家。他開創了存在主義分析治療法,也就是“意義治療法”或“應用生活意義來治療”。弗蘭克認為,我們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而成為人就在於,我們會尋求生活的意義。尋求生活意義正是我們得以發展的最基本的動力。人類可以選擇為他們的理念和價值而生活,甚至會選擇為這種理念去死。弗蘭克指出:“一個人左右的東西都可以被奪走,除了一樣:人類的最後一個自由——他可以選擇在任何特定情況下的態度,選擇他麵對的方式。”他認為“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在於來訪者對生命意義的迷失”。在他的《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中,詳細而真實地記敘了他的集中營經曆,那裏麵的生活之艱難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正如他自己所寫:“對於集中營的生活,局外人很容易抱著一種錯誤的觀點,一種混雜著同情和憐憫的觀念。對於發生於囚徒中間的殘酷的生存鬥爭,他們知之甚少。這是一場為了生計,為了生命,為了他自己,或者為了他朋友而展開的無情的鬥爭。”在那艱苦的環境中,囚禁於集中營中的人們靠的就是各種不一樣的生命意義來支撐自己的生命,跟那隨時降臨的死亡作鬥爭,哪怕是為了見上自己的親人,為了向外人揭露集中營中的生活……正如黑格爾曾說過“那些知道為了什麼而活的人幾乎可以承受任何磨難”。而生活的無意義導致空虛和空洞,或是弗蘭克所認為的“存在的虛無”。當人們感受到生命虛無的桎梏時,他們會退縮,而不會努力去創造有目的的生活。確定自己的生命意義及價值與人們生活各方麵有著很密切的聯係,心理學家有研究證明,有著確定生活意義和目標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他們更容易與周圍環境融洽地相處,人際關係更好。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好奇的人在知道為什麼時,總還會有新的想法。會從問不完的“為什麼”轉到“是什麼”和無窮無盡的“怎麼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如何才能使生命有意義”又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

筆者通過網絡對“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展開了調查,讓我們來聽聽我們普通人對生活意義的回答吧!

“像許三多說的‘好好活著就是有意義,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著。’”

“生活的意義是創造完美!”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得到社會的承認!”

“生活的意義最重要的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人生就像一場戲,有戲就有舞台,有舞台就有角色,要麼主角,要麼配角,不管你做出怎樣的選擇,就應該充分發揮你自己的潛能,演好自己的角色,無需強求,和睦相處,和諧發展。”

“生活的意義在於用一生去賦予它一個崇高的意義,挖掘自己的潛能,將自己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朝著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向前進。”

“活出精彩的自己。為自己一生而負責。當歲月催人衰老的那一刻,回味在腦中的成就依舊浮現,感受曾深深觸動我們的種種細節。”

你的生活意義是什麼?你能用幾句簡單的話來回答這個複雜的問題嗎?人生的意義的確定並不是我們在青春期所能實現並從此一成不變的。隻要我們活著,我們就在不斷地發展自己的人生價值觀。隻要我們能保持好奇心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我們就能不斷地修正和重建我們對世界和生命的看法。在思索自己的生活意義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問自己這些問題來尋找答案,“對目前的生活,我最想說的是什麼?”“如果我能對自己的生活加以改變,我會怎麼樣?”“我最喜歡自己的地方是什麼?”正如馬斯洛所說:“人如果不能時刻傾聽自己的心聲,就無法明智選擇人生的道路。”可以經常找時間獨處,傾聽自己的心聲,思索人生。

怎樣使生活更有意義

1.設定目標

也許你曾經也有過這樣的經曆,你決定這學期通過英語六級考試,有了這個目標,你有了一係列的決定,每天要背英語單詞,犧牲了很多娛樂和運動的機會,在中途也會有不想學習的時候,但是你會努力地說服自己,我要堅持,實現目標之後,我會很高興,這樣我可以去好好地逛街,去看電影,那時候我可以盡情地放鬆。堅持到考試完,你感覺結果還不錯,於是想起考前對自己的承諾,考完要好好地犒勞自己,兌現承諾後,接下來的日子,會突然感到很空虛,不知道該幹什麼了,甚至懷念起那段準備考試的日子來。你可能會感慨,原來目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知道目標是什麼以及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