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和平、安全、發展和環境(1 / 3)

在環境麵臨的各種危險中,核戰爭的可能性無疑是最為嚴重的。和平與安全問題的某些方麵,直接地對於持續發展概念產生影響。傳統上理解的“安全”的整個概念——從對於國家主權的政治和軍事威脅的角度來認識的概念——必須加以擴大,以便於包括日益增長的環境壓力的影響——地方的、全國的、區域的和全球的影響。對於“環境不安全”,沒有軍事解決的辦法。

各國政府和國際機構應當從取得安全的角度,並且將花在軍備上的錢與花在減輕貧困或者恢複被破壞的環境上的錢加以比較,從而做出成本——效益分析。

但是最重要的,是有能力研製具有大規模破壞武器的大國實現關係的改善。需要達成更嚴格地控製各種大規模破壞性武器——實現非核,包括有環境影響的武器的擴散的協議。

從長遠的戰略觀點出發,各國必須創造條件,發展《南極條約》成員國和聯合國內外負責科學技術、環境保護與環境管理任務的有關國際組織之間緊密的工作關係。在南極問題上,要取得各國支持的一致意見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它需要時間和耐心。每一個有關發現礦藏的謠傳,都增強了礦藏對於人們的誘惑力。然而,隻有這種一致,才是避免南極這塊寧靜的大陸遭受悲劇性掠奪的唯一途徑,也才是能夠保護南極洲作為國際和平合作和環境保護的象征的唯一途徑。

在所有威脅人類環境的危險因素中,核戰爭的可能性或者規模小於核戰爭但是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軍事衝突,無疑是最嚴重的。和平和安全問題的某些方麵,與持續發展的概念是直接相關的。實際上,它們是持續發展的核心。

環境壓力既是政治緊張局勢和武裝衝突的起因,也是它們的結果。國家之間常常為了爭奪原材料、能源、土地、河流流域、海上航道和其他重要的環境資源的控製權而發生武裝衝突。隨著資源的減少和競爭的加劇,這種衝突也可能加劇。

在武裝衝突中,熱核戰爭對於環境的破壞將是最嚴重的。但是,常規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以及伴隨著戰爭和難民的大規模遷移而出現的經濟生產的停頓和社會組織的癱瘓,對於環境同樣起著破壞作用。甚至在戰爭得到防止以及衝突得到控製的地方,一個“和平”的國家仍然會把大量的資金用於軍備生產,而這些資金至少一部分本來可用於促進持續發展的。

許多因素影響環境壓力、貧窮和安全之間的關係,例如不適當的發展政策、國際經濟的不利趨勢、多種族多民族社會的不平等以及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壓力等。環境、發展和衝突之間的聯係是複雜的,在許多情況下,人們了解甚少。但是,實現國際和國家安全的綜合方法應該摒棄武力和軍備競賽的傳統做法。在不安全的實際原因中,還包括不能持續發展這一因素,它的結果與傳統的各種衝突交織在一起,使得衝突擴大並且加劇。

一、環境壓力是衝突的一個根源

環境壓力很少是導致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重大衝突的唯一根源。然而,它們能夠起因於部分人生活的走投無路以及由此引起的暴力。當政治手段不能夠控製環境壓力(例如水土侵蝕和沙漠化)產生的影響時,這種情況就會出現。因此,環境壓力是衝突的所有起因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某些情況下環境壓力甚至是催化劑。

貧窮、不公正、環境退化和衝突以一種複雜的和密切相關的方式相互作用。一個引起國際社會日益關注的現象是“環境難民”。引起大規模難民遷移的直接原因,可能表現為政治動亂和軍事衝突,但是潛在的因素往往包括了自然資源基地的惡化及其維持人類生存能力的下降。非洲角所發生的事件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幹旱和饑荒襲擊了埃塞俄比亞。然而,人們發現,饑餓和悲慘主要是由於對高原土壤多年的過度使用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壤的嚴重侵蝕,而不是幹旱造成的。

戰爭總是迫使人們離開他們的家園和土地而變成難民。

除了貧困、不公正和環境壓力這些相互關聯的問題外,對於不可再生的原材料、土地或者能源的爭奪,也能夠製造緊張局勢。

如何使自然界與包括國民經濟的人類社會相協調呢?以這種方式提出問題,意味著把自然和人類社會看成兩個分離的部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人類生存於自然界之中,並且靠大自然維持生命。我這個說法不是比喻,而是事實。我們是生活在生態係統中的呼吸空氣的動物。當然,我們在生態圈內按國家和地區劃分界線,但是它仍屬於一個整體。

因此,當我們樂觀地宣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可以同時並舉時,我們必須加上這樣一個條件,即必須將生物圈的保護放在首位。經濟發展必須放在第二位,必須有嚴格的生態標準所指導。這些基本思想還遠遠未被人們普遍地接受。

薩斯喀徹溫環境學會斯坦利·羅

中東的衝突不可避免地埋下了大國武力幹涉和全球衝突的種子,部分原因是由於國際上對於石油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