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不知名的中國第一猛將(2 / 2)

當時手下隻有200人的陳慶之,建議夜襲,另一將領韋放則認為敵軍的前鋒部隊都是精銳,不易取勝。陳慶之當時很可能發了一點政治脾氣,最後說你們都不去我帶我那200人去。於是他帶領自己的部屬200人,長途奔襲40裏,一夜之內,擊敗了北魏的先頭部隊!

“百翎貫寨”的事情甘寧也做過,但那是騷擾,陳慶之則純粹是殲滅性質的閃電戰,果然北魏的大部隊聽到先頭部隊腳都沒站穩就被吃掉,全軍震恐,行動遲緩,士氣大跌。

但雙方的實力比較實在是相差太多,而領兵的總將又偏偏不是陳慶之本人,因此雙方在渦陽附近打了近一年,戰鬥上百次,勝負還未分,但北魏已經在梁軍的後方築起營壘,形成夾擊之勢。

曹、韋二人實在是打不下去了準備撤退。陳慶之拿著假節在大營門口堵住部隊,說:“共來至此,涉曆一歲,糜費糧仗,其數極多,諸君並無鬥心,皆謀退縮,豈是欲立功名,直聚為抄暴耳。吾聞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須虜大合,然後與戰。審欲班師,慶之別有密敕,今日犯便依明詔。”實際上他應該沒有什麼密詔,但這一手把軍隊和曹、韋嚇住了把指揮權交給了他。陳慶之立刻率領精銳突襲北魏援軍自以為堅不可摧的十三道營壘,大獲全魏軍的屍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

看到這裏我想起了孫權對呂蒙的評價:“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但我又犯了自作聰明的錯誤這些和陳慶之後期的軍事輝煌比起來簡直微弱得不值一提。

公元529年,北魏國內變亂,有實力的諸如蕭寶寅,葛榮,爾朱榮等紛紛割據,沒實力的像北海王元顥,就隻有象春秋時期那樣自托他國 借助他國的力量去成為本國的皇帝。

於是元顥向梁投降 蕭衍不好回絕,於是派飆勇將軍陳慶之帶領七千人馬送元顥上洛陽稱帝。

這個行動與其說是莽撞不如說是搞笑來得確切。

要是區區七千人真能打下擁兵百萬的北魏國都洛陽,北魏早就被梁滅了。哪能等到元顥借兵。

何況蕭衍也不大相信這事情真有利可圖,蕭寶寅就是個現成例子,北魏對他仁至義盡,可他該造反照樣造反,搭上蕭綜一條小命也在所不惜。

因此蕭衍很可能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顥而已,更有可能的他在出征之前大概就悄悄告訴自己視為心腹的陳慶之:打著玩玩撤了就得了但就是這次敷衍成就了陳慶之的赫赫聲名。

元顥也沒打算真的打下洛陽,他出兵不久就稱帝不走了,給陳慶之封了一堆官位,委任他自行戰鬥。於是在連綿的春雨之中,陳慶之帶領自己直屬的區區七千部隊開始了神話般的北伐之旅。

陳慶之攻克滎城,進軍睢陽。睢陽的守將叫做丘大千,就是在陳慶之初陣中以十倍兵力據營防守,仍然被打了個一敗塗地的那個家夥。

現在這仗幾乎完全是當初那仗的重演:七千對七萬,一樣的一比十,一樣的軍力多的反而防守,不過這次丘大千吸取教訓連築了九座營壘抵擋。但結果毫無二致,陳慶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鬥誌於是舉眾投降。

這場戰爭結束,另一個倒黴蛋元暉業又正好撞到了槍口上:他率領近衛部隊兩萬人占據考城阻止陳慶之,考城四麵環水,易守難攻,陳慶之”浮水築壘,攻下考城,生擒元暉業”獲租車七千八百輛。

勝利之後,陳慶之一股勁地繼續進軍洛陽。一路上有不少地方聞風歸降,大致穩定下來的北魏終於開始正視這支執著得近乎狂妄的隊伍,平定叛亂的新貴爾朱榮也是名將,在騎兵戰術上從不讓人,怎麼能容得這小小的部隊猖狂?

何況北人坐馬,南人乘船,一個南方人陳慶之居然率領七千人殺進北魏的腹地,在騎兵將領爾朱榮看來是何其可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