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不知名的中國第一猛將(1 / 2)

說起中國古代的名將不知道諸位會想起誰。衛青?霍去病?嶽飛?秦瓊?年羹堯?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號稱中國第一猛將的陳慶之呢?

陳慶之(484-539)是南朝梁人,估計是個在不太窮又沒多富的庶族讀書人或者小官吏(蕭衍後來在褒獎他的詔書中寫“本非將種,又非豪家”)的兒子。

中國古代,尤其是晉後隋前那段時間,庶族(下級地主或者讀書人)和士族(高級地主或者讀書人)之間的分界線是相當嚴格的,庶族不大見得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而且他的武藝很差:“射不穿孔,馬非所便”,因此陳慶之的青少年,也許還包括中年,是以宮廷侍從的身份度過的。

他當時的主人是梁武帝蕭衍,說起蕭衍這個人,很有意思。這人早些時候還算比較賢明,老了就忽然糊塗起來了。

他有三件事情傳為笑柄:頭一件事諂佛,諂佛就要修寺廟,問題是他自己小氣不舍得花錢,老百姓又實在是沒錢了,於是有人給他出了個損招:假出家,讓下人們把自己贖出來。這個就跟小孩耍賴一樣。

其次是浮山駐堰準備水灌壽陽城,三築三敗。這是小孩子瞎想還倔脾氣。再其次是聽信讒言把太子蕭統給氣死了。

這第三件厲害,導致千古文人們瞧他就來氣。蕭統死時“朝野惋愕,健康男女,奔走宮門,號泣滿路。四方氓庶,以及疆徼之民,聞喪皆慟哭”,可惜了一個未來的有為皇帝。

陳慶之就是跟著這樣孩子一般的皇帝幹的,先是下了二十幾年棋:“高祖性好棋,每從夜達旦不輟,等輩皆倦寐,惟慶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但他前半生的履曆除了這個就是空白了。

直到公元525年,陳慶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帶兵機會,那年他已經42歲了。而且那次帶兵是被任命為威武將軍和其他將領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的,沒打成仗,做為一代名將的初陣來說,未免太沒氣勢了些。

隨即,蕭衍任命陳慶之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領兵兩千護送豫章王蕭綜接管徐州。北魏方麵當然不可能丟掉徐州這塊戰略要地,派兩位宗室元延明、元彧領兵兩萬,在陟口一帶紮下營寨準備進兵,陳慶之得到消息之後,二話不說,逼近敵人營壘揮師直擊。

一比十,這是他實實在在打的第一仗,很可能也是他所有戰鬥中實力比例與敵人最接近的一仗。戰鬥的結果,二元的兩萬人馬不過在一通鼓之間被陳慶之的兩千人馬擊潰敗逃。

本來此戰爭勝負已定,奈何陳慶之的直屬上司蕭綜出了毛病:蕭統的母親吳淑媛(不是本名,後宮宮號)大概本來是齊末代皇帝蕭寶卷的嬪妃,跟了蕭衍之後七個月就生了蕭綜。“宮中多疑之者”,後來吳氏告訴蕭綜,蕭綜自己也開始懷疑自己實際上是蕭寶卷的孩子,於是按照當地的民俗,悄悄挖開蕭寶卷的墳用自己的血去滴蕭寶卷的骨頭,“俗說以生者血瀝死者骨,滲,即為父子,”結果確實滲進去了。他猶自不信,又殺了自己的一個兒子取其骨試之,結果又滲進去了。這下蕭綜深信不疑。

蕭衍的哥哥全家是蕭寶卷殺的,蕭寶卷全家是蕭衍殺的,蕭寶卷的弟弟蕭寶寅還在北魏做著鎮東將軍、雍州刺史、開國公,這兩家姓蕭的仇深似海。

蕭綜既然認定了自己是蕭寶卷的兒子、寶寅的侄兒,也不廢話,連夜就帶了幾個人投奔到延明的大帳裏去了。

主帥臨陣投敵,陳慶之再怎麼努力也沒用了,隻好斬關後退,這仗不算贏,但兩國從此都知道了陳慶之這個名字。

公元527年陳慶之從曹仲宗伐渦陽,從他領兵甚少,但有假節,而且可以參與軍機看來,很可能是監軍一類角色。北魏則派遣宗室元昭等人領軍15萬救援,前軍部隊趕到陀澗,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