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溶劑漆由合成樹脂、固化劑、活性稀釋劑等組成。具有固化快,粘度隨溫度變化大,浸透性好;固化過程中揮發物少,絕緣整體性能好。因此,可提高繞組的導熱和耐潮性能。能降低材料消耗,縮短浸烘周期。無溶劑漆,將成為浸漆工藝的主導產品。
(二)覆蓋漆
覆蓋漆有瓷漆和清漆兩類。
1.瓷漆
瓷漆含有填料或顏料。
2.清漆
清漆成透明狀,沒有加添顏料或填料。
覆蓋漆用於塗覆經浸漬漆處理後的繞組端部和絕緣零部件,在其表麵形成連續而厚度均勻的漆膜作為絕緣保護層。用以防止機械損傷和受潮氣、潤滑油、塵埃及酸堿、菌類的侵蝕,提高表麵放電電壓。
9.2.3浸漆設備準備
城鎮三相電動機修理主要浸漆設備包括烘房、浸漆槽、滴漆架、轉子甩漆機等。而這些設備之中,烘房則是最重要的,其他則可因陋就簡。
烘房又叫烘幹房。要求升溫快,溫度均勻,幹燥性能好,控製靈敏準確,能源消耗少,安全可靠,維修方便。有批量修理業務的業主一般采用熱風循環式烘房。
熱風循環式烘房主體結構采用耐火磚砌成,烘房的隔熱材料采用石棉粉或矽藻土等,外層牆則用普通磚砌成,加熱器安裝在烘房頂上或烘房背麵,以便於維修。加熱器中的發熱組件用鎳鉻合金電熱絲,為防止浸漬漆中的溶劑與灼熱的電熱絲接觸後發生爆炸事故,應將電熱絲裝入充滿石英砂的鐵管內,並將接頭處加以密封。電熱器的功率可按計算。這種結構的烘房空氣流動快,房內溫度較均勻,幹燥效率高。
如果修理業務不多,而且三相電動機功率又小,這時可采用電熱恒溫箱,它能自動調溫,操作甚為方便。
9.3浸漆操作工藝
浸漆操作工藝由預烘、浸漆、幹燥三個主要環節組成。現將各個環節的作用和操作應該注意事項介紹如下。
9.3.1預烘
浸漆前必須預烘,其目的是驅除定子或轉子繞組中所含的潮氣和其他易揮發物,以提高繞組浸漆質量。另外,預供也能提高鐵芯及繞組的溫度,使它們與絕緣漆接觸時,絕緣漆粘度降低,以便能很快地浸透到繞組裏,填充線圈匝間、線圈與鐵芯之間的間隙。
預供的主要工藝參數是溫度和時間。為了縮短去潮的時間,則需要將預烘的溫度調高些,但溫度太高又會影響絕緣材料的使用壽命。為了調和矛盾的雙方,科技人員摸索出規律,根據絕緣材料的耐熱等級來設定預供溫度,這樣既能縮短去潮時間,又不會烘壞絕緣材料。
預烘一開始就要計時,每隔1小時就要測量繞組的絕緣電阻,並記錄下來,並同時記錄烘房的溫度值。當繞組的絕緣電阻值的變化小於109並且連續穩定達三小時以上才告預烘結束。
預烘時須注意如下事項:
1.不得用木板或其他易燃材料作繞組的墊塊,以免引起火災。
2.預烘溫度要逐步增加。一般來說升溫速度不得大於30。因為加溫太快,絕緣漆的內層與外層溫差太大,會迫使潮氣由外層向內部擴散,影響預烘效果。
3.在預熱升溫期間,應使新鮮空氣不斷地向烘幹房補充,以加速潮氣的蒸發。當絕緣電阻值較穩定以後,可少供或不供新鮮空氣,以求烘焙速度加快,節省預烘時間。
9.3.2浸漆
浸漆有多種方法,這裏以沉浸法為例來介紹浸漆技巧。浸漬質量取決於繞組的溫度、漆的粘稠度和浸漬時間等因素。
究竟需要多少次,取決於繞組的要求和選用的浸漬漆牌號。在正常濕度即相對濕度不大於70~76工作的電機時,如果采用溶劑漆,一般需要浸漆二次;若是采用無溶劑漆則隻浸一次漆即妥。在高濕度即濕度為工作的三相電動機,采用有溶劑漆時,一般應浸漆三次:若采用無溶劑漆,則隻需浸漆二次。在很潮濕(相對濕度大於95%),或在鹽霧及化學氣體影響下工作的電機,還需適當增加浸漆次數。
采用熱沉浸時,繞組和鐵芯的溫度應控製在60~80度為宜。溫度過高時,繞組與絕緣漆接觸,將促使溶劑大量揮發,造成材料消耗;另一方麵,絕緣漆將在較熱的繞組表麵,迅速結成漆膜,堵塞絕緣漆繼續浸入的通道,乃致造成浸不透繞級的惡果。反之,如果浸漆時繞組溫度太低,則與它接觸的絕緣漆的溫度將會降低,漆的粘度增大,流動性和滲透性較差,也會使浸漆效果不佳。
被浸漬的鐵芯和繞組,至少應浸入漆麵100浸到無氣泡冒出為止。但浸泡時間也不可太久,否則反會泡壞導線的漆膜。
為什麼要多次浸漆呢?這有一定的道理:第一次把漆浸透,並填滿絕緣層的微孔和間隙;第二次是把絕緣層和導線粘牢,並填充第一次浸漆烘幹時溶劑揮發後造成的微孔,以及在表麵形成一層光滑的漆膜,以防止潮氣的侵人;第三次及以上是要在絕緣表麵形成加強的保護層。
浸漆的滲透能力取決於漆的粘度;浸漆的填充能力,主要取決於漆的固體含量多少。因此,第一次浸漆時,漆的粘度不宜過高,否則難以浸透,並極易形成漆膜將潮氣封閉在繞組裏麵,同時影響第二次、第三次浸漆之效果。第一次浸漬的時間宜稍長一些,使漆充分浸透。以後的幾次浸漆,應適當增加漆的粘度和固體含量,時間則應稍短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