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第一縷晨曦如約而至的刺破了黑暗,打在斑駁的青灰色城牆上,映出一片金色,驅散了清晨裏的一絲寒意。
有些殘破的女牆上,大王旗無精打采聳拉著腦袋,讓人猜不出一夕間已經改了一新。
司徒王允借呂布之勢,如願以償的維護了世界和平,鹹魚翻身。
可惜司徒沒有寵辱不驚的修養,也沒有看庭前花開花落,天上雲卷雲舒的文采,很快就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頗有一朝得誌,即得意忘形。
廟堂上,老頭有些狐假虎威,剛愎自用的不顧百官勸諫,將蔡邕縊死於獄中。全不念當初同朝為官之情。
聖人之言:不在其位,不謀其事。
董卓舊將,懾於呂布之威,上書“大俠,饒命”求赦其罪。
本來此事應該在廟堂之上,恭聽聖裁,可是王老頭又越俎代庖的拒絕了李傕,郭汜等四人的求赦。
當真是昏招疊出。
上策自然是把他們騙至長安,屆時自然我為刀俎,其為魚肉,隻需一獄吏即可除之。
抱歉,過了很久啊,不過這章還是沒有寫完,這幾天內會補完吧。
話說使者回報李傕,這李傕卻也膽小如鼠,如一小撮人意淫中的奧巴馬一樣,看了新浪軍事版的驚人爆料,即不發一言,默歎到叉叉叉不可戰勝。
時間緊迫,也不容李傕在感歎完命途多舛,當即命親近之人準備細軟,預要大難臨頭各自飛。卻聽背後傳來一聲“將軍三思。”
李傕豁然回頭,隻見帳中的書記官正拱手立於背後。
李傕平時那裏容的下人忤逆自己,但此時落難的鳳凰,也隻得現在也認真的打量起了對方來。
一張微瘦,略尖的臉,一雙眼微闔,有些渾濁,唇上兩撇須彎彎的翹著,身著一身黑色粗布衫。站在一片陰暗處,似乎要融了進去。
李傕知道他還話沒講完,“先生何意?”大難臨頭之際,本能的恭謙下士起來。
當如是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下士時。
“我等若是散去,亦可投靠朝廷,不濟也可躬耕壟畝,將軍若是棄了三軍,又是待罪之身,重賞之下,則一鄙賤之人也能把將軍抓起來。”
其實日本戰國的名人明智光秀就是上述的例子,在敗於太閣豐臣秀吉後,獨自逃生,最後被農民殺死。
“現在將軍統領十萬兵馬,可殺入長安,事成,自然富貴無比,若是事敗,再逃不遲。”
於是李傕聚眾十餘萬,分作四路,殺奔長安而去。
本來應該平息的紛爭,驟然又風雲再起。
長安。
可憐王允自己惹的麻煩,自己卻擔待不起,聽知李傕殺來,當即請來呂布商議。
鄙視歸鄙視,呂布雖然不滿王允,但是如今長安乃是自己野心的根基,不容有失。
安慰了一下王老頭,當即點兵,出城迎戰西涼軍。
長安城外80裏處,兩軍對壘,量西涼軍中有何人是呂布敵手,戰不過數合,即斬了牛輔,不等西涼軍中再派人出來應戰,便挺戟躍馬,麾軍直衝過去。
方天畫戟舞起,驚風呼嘯,黃沙卷起,彌漫中,有煞氣透出,三丈裏,腥風血雨,斷臂殘肢,死不知幾何。死亡中,戰神披著紅色浮現,高山仰止。
心誌被奪,兩軍交鋒,不過瞬息,西涼軍就開始節節退卻,敗相已露。
不遠的登高處,李傕等人急命鳴金,焦急中的眼神中居然透出幾分希冀,轉頭對身邊的黑衣人說道:“預料之中。”
呂布聽得西涼軍後方的鑼聲,知道西涼軍要逃了,當即催軍急進。
卻不料才追趕數裏,漸聞後軍騷亂聲起,呂布命人探查,去人回報說,身後郭汜引軍偷襲,已折損數百人。
呂布大怒,當即打馬而回,欲要取郭汜首級,先平了後顧之憂,再殺李傕。
誰知當呂布從前陣急急趕回後方之時,郭汜居然已經領軍退去。而前方騷亂又起,不等呂布命人探查,即有人來報,前方李傕又引兵殺回。
如此這般,來來回回,前軍到後軍,後軍到前軍,折騰了半天,都未交過一回鋒,兵馬卻被趁隙偷掉了數千。呂布無可奈何,怒氣填胸,憤憤難平。
長安,自開戰起,張遼和高順就並立於高城眺望遠方,兩人具是沙場老將,隻需觀其煙塵,即可判斷戰局。眼見交戰後方,又起一股煙塵,料是敵軍兩麵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