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要拿命幫別人打?”張飛出門前問了西鄉一句。
“因為我們太弱了。無論誰勝了,我們都不會好過。否則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至少袁紹不能贏。”
七日後,西鄉隨軍於隊中,正轉過一處山坳,聽得山坳後殺聲震天,眾人疾馳前往,遠觀一將馳於軍中,白馬,銀槍,亮銀鎧,身周七尺內無人站立,萬軍中卓卓不群,端的是玉麵如意小郎君。此將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把袁紹的小心肝驚的撲騰直跳,好在左右顏良文醜引大隊人馬來援。
雙拳難敵四手,小郎君不得不護著公孫瓚往界橋退去,一時形勢急轉直下。
張飛見其勇武,頗為欣賞,當先虎吼一生,拍馬衝了出去。
西鄉和關羽二人,不甘落後,一左一右,落後張飛半個馬身,一齊隻取袁紹而去。
卻說袁紹春風得意馬蹄疾,當先追趕公孫瓚。不到五裏,卻見山背後閃出一彪人馬,當先三人,卻是當日虎牢關下戰呂布的三將。袁紹紹驚得魂飛天外,手中寶刀墜於馬下,忙撥馬而逃,眾人死救過橋。
劉備見袁紹退去,也不追趕,回合了公孫瓚,一同歸寨。
至中軍大寨,公孫瓚拉著劉備的手說:“若非玄德遠來救我,幾乎狼狽。”又引當時陣中的白袍小將與眾人相見。
這是西鄉第二次見到公孫瓚,雖然容姿不減,但是掩不住風塵之色。也方知原來玉麵如意小郎君姓趙名雲,字子龍。
一番動問完畢,公孫瓚又與劉備商量起了退敵之策。西鄉心生一計,出曰:“我有一策,名瞞天過海,可敗袁紹。”
公孫瓚頗為驚奇:“願聞其詳。”
當即西鄉把計細說,應如何如何。言畢,眾人拍手稱讚,當即依計行事,各自準備去了。
卻說袁紹由大勝到打敗,落差太大,一時鬧心,心神俱疲,當即囑咐布置了一番守禦之法後,早早休息去了。
當夜二更時分。一隊人馬,八百餘人,人著黑衣,牽黑馬,銜枚,去鈴,悄然摸索前進。
至袁軍寨前幾百米,突然發動衝鋒,守軍倉促迎敵,人不著衣,馬不著鞍。
寨中一時大亂,火光四起。
火光中,西鄉的臉若隱若現。
袁紹被亂聲驚醒,披衣急起,足不及履,步出帳外,大聲呼喝,聚集殘兵,又連斬了數個逃兵,欲要穩住兵勢。
眼見亂勢漸漸被控製下來,方舒一口氣,可是突然地麵震顫起來,顯示遠處大批騎兵隊伍的到來,敵軍增援又至。
剛剛聚集的殘兵,再也控製不住,紛紛各自逃竄。
袁紹見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不得不令顏良文醜,率兵墊後,同時收攏敗兵。自己領著一幹文官,往冀州逃去。
直至殺到天明,劉備和公孫瓚方才收兵,開始收拾袁軍棄下的騮重。
袁紹大敗後,采納田豐之計,於城內堅守不出,當縮頭烏龜。
奈何公孫瓚所部,皆是北地騎兵,而劉備所部又兵員稀少。隻能望城興歎。兼且公孫瓚乃是遠征之軍,糧草轉運不便,相拒月餘後,已快彈盡糧絕。最後不得不收兵而回。
臨別時西鄉以公孫軍皆白馬,黑白相混頗為不美為由,又乘機索要八百匹黑馬。
公孫瓚所部大是白馬,若是黑馬自成一軍,又太少。加之此次欠下一人情。當即把八百黑馬送與劉備。
西鄉無中生有,憑白得了八百黑馬,終如願讓所部轉為騎軍。
瓚班師之日,又表薦劉玄德為平原相。
一場大戰,功未成,萬骨枯。白骨生前之名,有誰記?盡湮滅於曆史的星空中。
哈哈,堅持住了,表揚自己。另外從這章開始雖然延續曆史脈絡,但是劇情大多重回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