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跳槽誤區,平靜掩飾的陷阱2(3 / 3)

對策1:從盲點中發現機會

世界上並不缺少機會,而是缺少發現。有一個養雞場的女工,每月掙300塊錢,後來發現有人將雞糞拉出場外賣錢,她就找到幾個場的場長,要求把處理雞糞的活全部包下來,結果4年賺了100多萬元。要論機會,養雞場場長是不是占先?但他沒有看到,他隻看到了雞和蛋,而那個女工卻看到了雞糞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所以,隻要你感覺敏銳,一樣可以搶占先機,後來者居上,別人的盲點就是你的機會!

對策2:從小品中演出聲望

什麼是職場小品?起草文件是小品,接聽電話是小品,打掃衛生是小品,後勤服務也是小品。唱大戲的機會少,演小品的機會多。其實,比起演大戲的重要崗位來說,演小品的風險小,價值卻不低。很容易表現出你優秀的技巧,又不會引人惡意阻撓。進入職場的第一階段,小品絕對重於大戲。

對策3:從小做起步步為營

像莎士比亞所說的,我的王冠不在我的頭上,而在我的心上。郭為初當初進聯想時,是該集團第一個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員工,但他的第一份工作卻是給領導開車門,拎皮箱。他從小事最優化做起,一步一個台階走上去,最後成為聯想集團(行情論壇)的副總裁。當然,演小品並不簡單,同樣需要精心的排練。所以,演小品要像唱大戲一樣精益求精,一招一式做到位。

困惑之三:要學曆還是要經驗?

(彭學林,男,33歲,助理審計師)

我很早就認為審計是一個發展前景非常好的行業。事實正如我所料,這幾年審計事務所是開一家紅一家,好在我入行早,經驗豐富,工作機會是不愁的。我目前最頭疼的事情是,到底應該繼續工作還是暫停工作趕緊充電?好友為我聯係好了某審計學院,進修審計專業3年,不僅可以拿到本科文憑,還可以邊讀邊考,拿到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書。我學的專業是商業管理,與審計沒有多大關係。我也知道如果不趕緊補充專業知識,以後要進一步的發展就很難了。但花3年時間讀書,會不會喪失很多一線的工作經驗?因為我目前就是靠經驗取勝的。到時候學曆有了,經驗沒了,會不會得不償失呢?

解決方案:在工作中充電

職業人生,是一個不斷補充能量和釋放能量的過程,學習充電是職業資本的積累,工作實踐是職業資本的經營,要取得成功,職業資本和職業經營這兩方麵都需要互補互動。如果你的起初優勢不在職業資本,而在於職業經驗,你可以選擇競爭者少、成長性好的領域,發揮你的先入優勢。如果競爭者多、成長機會少,你應該在工作中及時充電,增加自己的職業資本,變先入優勢為持久優勢。

對策1:測定競爭能力

職業競爭能力測定體係中,有三項指標可供參考:核心技能與個人全部知識體係的比率(應保持在120%以上);個人職業能力與職位能力需求的比率(應保持在120%以上);個人職業能力與競爭對手能力的比率(應保持在150%以上)。如果有一項低於以上指標,等於亮黃燈,需要臨時充電;如果有兩項低於以上指標,就是亮紅燈,應該集中充電了。這種測定,最好是請職業專家協助,要是不具備條件,也可以簡化程序,比如找一些熟悉情況,又值得信任的人幫你做一個大體的估計。

對策2:重能力莫重文憑

許多職業者對充電有一個誤區,似乎隻有上學才是學習。其實,學校並不是唯一的提升途徑,在工作中同樣也能充電,甚至工作本身就是一種蓄能過程。所以,想中途停職進修者應該對學校的教學情況進行認真考察,看是否真的是學有所用,最好不要為文憑而充電;假如一定要去上學,也要妥善處理好現在的工作,不要割斷與工作實踐的聯係。比方說,將研究課題帶到學校,將理論知識帶回職場,利用假期和課餘訓練磨合,盡可能做到學習工作相得益彰。這樣,才能讓停業充電點成為職業戰略轉折點。

困惑之四:性別是優勢還是歧視?

(張曼莉,女,23歲,建築工程設計師)

我可以接受建築工程公司陽盛陰衰的現象,但不能容忍部門主管對我的工程設計總是持不信任態度。我們公司做工程設計師的女性的確比較少,但這並不意味著女性就不能勝任這項工作啊!我很累,付出的比別人多,麵臨的挑剔還要比別人多。為什麼別的女孩在工作中可以有性別優勢,而我卻不斷受到“性別歧視”呢?我要向哪個方向改變,才更容易接近成功?

解決方案:突破“性別阻力線”

人在職場的不同階段、不同方麵都會受到一些障礙,這就是所謂的“職場阻力線”。張曼莉遇到的是一條“性別阻力線”。突破“性別阻力線”有兩個策略可供參考:

對策1:直線突破

所謂適不適合,隻是普遍意義上而言,並不完全適於每個特定的對象。職場上,有一種錯誤的“歸因趨向”:男人不成功,大半會從能力上找原因;女人不成功,大半會在性別上找原因。大多數成功的職業女性,從不把性別當作失敗的借口。聚焦你的所有能力,做成一兩件實事,比什麼都有說服力。

對策2:迂回突破

如果現在確實不具備突破的能力怎麼辦?那也不一定強攻。你看過水嗎?順境時,一往無前;遇到阻擋時,繞道而過;無路可走時,停下來積蓄,然後“飛流直下三千尺”。常說女人像水,處於職業生涯低潮時,女性更應懂得積蓄。利用自己的專業基礎,先做輔助性工作,當然,即便是做配角,也要做最佳配角。要知道,最不受尊重的並不是配角,而是“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的人。

困惑之五:是堅守還是讓位?

(曹鷹,女,38歲,銀行部門主任)

我是個與世無爭的人,在計劃部工作3年,努力把分內的工作做好。但從去年提升為人事部主任以來,我發現一些人和我的關係變了,特別是培訓部主任,處處和我過不去。遇事找她商量,她給你出難題,不找她商量,她又到行長那裏打小報告,還多次剽竊我的工作創意,本來是兩個部門共同的工作,做好了,她要搶頭功,出了差錯,肯定是推得一幹二淨。行長也不了解情況,還大會小會地表揚她。最近我才知道,原來她一直關注人事部主任這個職位。我是同她鬧翻,還是幹脆讓位於她?真叫人有點左右為難。

解決方案:進步才能競爭

人生本來就是競技場,進入職場更意味著競爭激烈。隻有比對手更高、更快、更強,才有可能贏得競爭。職場競爭形形色色,就競爭的對象來看,分別有來自上級、下級和同級三個方麵,各有相應不同的競爭策略。

對策1:換位策略

站到對手的角度看問題,問題就會變得簡單多了。因為你升職了,而且是重要崗位,別人把你當作競爭對手是很自然的。站到上級的角度想,能夠讓你擔當重任,本身就是最大的信任。至於別人受表揚,也許是真的做得比你好,也許是一種變相安撫。這樣去思考,你就會加深對別人的理解,更客觀地看待問題。

對策2:同盟策略

在雙方的競爭中,第三者可能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所以眼睛不能隻盯著對手,要關注其他員工的反應。有時麵對公眾,不要樣樣都想占上風;如果對方真是個惡人,肯定不會隻針對你,多行不義必自斃。與競爭者結成同盟,多一個朋友,不就少一個競爭對手,何必庸人自擾呢?

對策3:威懾策略

孫子兵法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殺人一萬,自損三千。”靠打敗對手而取勝不是上策,更多的時候,要展示自己的實力,不甘示弱,讓對方不能隨意挑釁。

對策4:攤牌策略

必要的時候,要直麵矛盾。兩個人坐下來,單刀直入,坦誠相見。對方拒絕溝通也不要緊,你的大度,你的胸懷,本身就是一種讓人折服的人格力量。

對策5:雙贏策略

戰爭的至高境界是和平,競爭的至高境界是合作。一個職業白領,進入職場伊始,就應當力求這樣的結果。職場不同於戰場,戰場上人死不能複生,職場上你不可能把別人消滅。“互利互惠”才能“雙贏”,這是與競爭對手尋求共同利益的最好辦法。

來源:eNet矽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