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HR工作,在大企業可能很容易就有一個Manager的Title,但分管的卻是極小的部分。“如GE的HRManager之一,其實隻是負責為來滬工作的外籍員工辦理相關證件和手續,或許連一個助手都沒有。而一個民營企業的
HR,很可能薪資福利、員工關係、招聘辭退、績效考核都需要你參與,工作的複雜度不可相提並論。”所以,並不存在前者好還是後者好的問題。“關鍵就看你要什麼,什麼最吸引你。”如果你更在乎工作的複雜度,那麼就得舍棄公司的知名度等在你看來不是最重要的東西。
跳槽,百“跳”不離其宗
跳槽這個字眼已經太令人熟悉了,如果用google搜尋一下,可以查到797,000項和跳槽有關的結果,相信每一位職場上飄遊的人都有過幾次跳槽的經曆。這些跳槽的結果如何?一個完整的成功跳槽又是怎麼樣的?成功之外,跳槽又會給職場生涯帶來哪些風險呢?近日晨報人才周刊聯手前程無憂共同組織“天下有槽?天下無槽?”的調查或許能給眾多跳槽者一些啟示。
●2004年的紅包太少有33.82%的受訪者表示沒有獎金,更有9.94%的受訪者感歎流年不利,連目前的工作都難保。
●不滿意自己目前的職位現狀有38.88%的人對自己所在公司的職業發展不滿,這成為跳槽的最大動因;其次便是“對薪資福利不滿”,這一最直接的原因,占31.91%。
●不滿原有公司製度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公司製度(包括休假、福利、培訓、獎懲等製度)令他們不滿”。
●2005年加薪渺茫38.64%的受訪者表示目前所在公司會加薪,但加薪幅度不大,比不上物價上漲幅度;32.88%的受訪者表示公司不會加薪;17.12%的受訪者還不清楚公司是否有加薪的打算;另有7.64%的受訪者感歎非但沒有加薪,反而會減薪。
●跳槽前最需要了解的最被看重的選項(複選)是要了解目標公司的背景(規模、性質等),占73.42%;了解目標職位的情況(薪資水平等)占了68.00%;未來的工作環境(企業文化等)有64.58%。
●核算跳槽成本有39.11%的人認為薪資的漲跌幅度是衡量的標準;而46.16%的人更關注的是職位晉升的機會。
●通過何種渠道85.26%的人選擇了傳統的社會招聘手段(包括報紙、網站、招聘會等),而獵頭和親友同事介紹的隻分別占3.89%和7.42%,還有3.42%的人選擇了其它。
●跳槽時機41.53%的被訪者表示會在春節後的招聘旺季跳槽,可是有超過一半(50.11%)的求職者認為何時跳槽並不重要,機會成熟了隨時都可以行動,另外有8.37%的人會選擇在競爭較少的招聘淡季反其道而行之。
●跳槽後薪資漲了多少有28.4%的人通過跳槽使薪資增長了10%-30%。薪資漲幅30%-50%的也不在少數,約占整個調查受眾的25.18%。
●職業發展空間變大有67.53%的人表示通過跳槽,工作業務麵拓寬了,自己鍛煉的機會也更多了。有24.24%的人通過跳槽成功的轉行轉職,另有21.18%的職位得到了晉升。
●新職位帶來的壓力最大的壓力來自於新的職位職責要求提高了,選擇這一選項的比例高達44.24%;另一大壓力是處理新的同事人際關係,這一選項的比率是17.80%。
●跳槽後的風險對新公司的發展前景不確定性、實際工作內容與招聘時完全不一致和適應不了新工作環境被選為跳槽時要承受的三大風險,它們的得票率分別為:26.20%、23.22%和12.80%。
留守還是轉行的困惑
一個人一生的職業發展道路,好比一張地圖,每一條分叉都會通向不同的目的地。如果你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連一個問路的人也找不到,這可能會令你走上一條和自己預期目標大相徑庭的道路。歲末年初,往往是職場中人患得患失、進退兩難的時候,各種各樣的職場困惑相繼而來,下麵幾種職業設計方案,興許能幫到你。
困惑之一:是留守還是轉行?
(吳葦蓮,女,26歲,美術編輯)
前年我從美院畢業後,在一家小報社裏當美編。報紙的發行量不足10萬份,而且是黑白的,幾乎沒有什麼版式設計要做。我的工作和薪水都很少。我是學油畫的,在美院算是個不錯的專業,但在人才市場上卻很難有專業對口的工作。和我同時畢業的同學有的去做平麵廣告設計,有的搞婚紗攝影,都幹得風生水起,收入也很可觀。可我的工作既不能給我專業上的長進,也不能給我多一些的報酬,我實在是不想浪費時間呆下去了。也許,轉行才是唯一的出路?可我既不喜歡婚紗攝影,也沒興趣做廣告設計,不知道做哪一行才好?
解決方案:職場重在經營
有調查顯示,在當代職業群裏,沒有職業經營意識,不懂職業規劃的占到80%以上,女性比例還要更高一些。其實,職業場所好比一個投資場,職業人是用自己的知識能力進行投資。既是投資,當然要有經營,而且還要有收益,才算是成功。大家同時走向職場,別人幹得風生水起,你為什麼波瀾不興呢?關鍵就在於你不注重職業生涯的經營。職業經營,最重要的不是轉不轉行,而是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評價。
對策1:資本評估,身家幾許?
古今中外的許多成功人士,無一不是揚長避短地優選了最適合自己能力、興趣愛好、個性特征並與主客觀條件及環境相適應的工作。在選擇職業時不能好高騖遠或單從興趣愛好出發,要實事求是地檢測一下自己的學識水平和職業能力,將自己的基本素質、專業特長重新梳理一下,這樣才能找到“有用武之地”的合適工作。
對策2:職業分析,身在何處?
在一個有潛力的職場裏,個人資本會成幾何級數裂變增值;而把種子和汗水撒到鹽堿地裏,則可能顆粒無收。分析一下你所在的職場是沃土還是瘠地,是不是真的沒有開墾的價值?如果是,果斷離開,不要浪費青春。如果不是,就要從自己主觀方麵找找原因,不一定非要跳槽轉行。
對策3:目標預測,意欲何為?
在采取新的行動之前,一定要胸有成竹。根據比較優勢原則,跳槽應該以自己的技能優勢為核心,在相關職業領域作選擇。放棄已有成就的領域而轉投其它行業確實不易,不但要從頭學起,而且還要承擔經濟上的損失和精神上的壓力。每一次對自己職業和發展目標的重新設定,都要看是不是“跳”有所值,是不是你的拿手好戲,是不是你的職業興趣?
困惑之二:唱大戲還是演小品?
(龍剛,男,23歲,後勤助理)
當初我到這家保健品公司應聘,是因為這是華中地區保健品行業比較好的公司,薪水福利都不錯,而且大公司的培訓機會比較多。但幹下來,我發現事實和設想之間有太大的差距。參加工作一年多了,一直做後勤部經理助理。由於我是學文學的,十分缺乏後勤管理方麵的專業知識,但公司緊俏的培訓機會都是給已經有專業基礎的老員工,我成了最需要培訓又最不可能被培訓的人。在我們公司,起薪水平雖然比較高,但後勤部門的工資增長太慢,所在部門的平均工資是全公司最低的,比起主要業務部門來,相差太遠。很多朋友羨慕我能在這樣的大公司工作,可我唯有苦笑。老員工告訴我,這個部門不但沒有升職的機會,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被炒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因為後勤服務的工作很簡單,新手很快就能適應,工作又很勤奮,工薪要價又低,所以,工作稍有不慎,崗位就有被擠掉的危險。
解決方案:把小品演精
職業簡明扼要的定義就是“穩定的社會勞動角色”,作為一個職場上的新手,幾乎都會麵臨這樣的現狀:重要的課題、深造的名額、出頭的機會,都讓老員工占了。特別是人員穩定的大公司,比小公司機會更少。新員工能夠進來,就很不容易了,留給新員工的,開始當然是些輔助性的工作。在這樣的環境裏,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了?有沒有可能脫穎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