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那王梅嘴一歪,嫌棄的道,

“啥二兒媳婦啊,我那未來兒媳婦人家可是紡織廠的正式工人,薑南她算啥呀,隻不過看她可憐收養了她,勉強也算是我們楊家的幹閨女了,這門婚事也算便宜她了。”

先前那婦人撇了撇嘴,不認同的說,

“我怎麼記得不是這個樣子的,當時薑南剛來村裏的時候,你還到處炫耀說,得了個媳婦,還白得了一間城裏的房子,聽說楊偉那工作也是……”

王梅趕緊打斷她的話,撇清關係,

“你絕對聽錯了,薑南這蹄子來到我們家,都是當女兒養的,她和我家阿偉可是兄妹關係,都不住一個屋裏的,那工作也是阿偉自己憑本事得來的……”

那婦人撇了撇嘴,顯然不信,可村裏能進城工作的人少之又少,誰懂裏麵的彎彎曲曲,楊家能從薑家手裏弄來工作,也算他的本事,

“得了吧,還當女兒養呢,你們家把人家薑南當丫頭使喚村裏誰不知道,那孩子常年累月睡的柴房,哪有屋子可睡……”

當初村裏誰人不曉啊,這薑南就是楊老三給自己小兒子準備的童養媳,隻是現在楊偉那小子大約有出息了,便想過河拆橋,想攀高枝,想把這傻姑娘給甩了。

說起薑南,大家都挺可憐這個小姑娘的,從小腦子就比常人慢半拍,相依為命的老父親在病死前把她托付給了好友楊老三。

薑家家境雖然也不多寬裕,但薑父在紡織廠有份公式的工作,每個月有工資領有福利拿,家裏又隻有父女倆人,比起在村裏下地掙工分的楊家,生活條件要好上不少。

而楊老三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當時已經有了訂婚對象,王梅為了正大光明的讓小兒子接手薑父的工作。

便當著薑父的麵提出了讓小兒子以後娶薑南這小姑娘的提議,並保證會好好照顧小姑娘的。

薑父自知時日不多,又擔憂自己走後女兒會被人欺負,他唯一信得過的也隻有楊老三了,女兒薑南的情況,能托付給楊家二小子,是最好的選擇了。

不過,薑父在這也留了一手,找了人做擔保,和楊家人立了一份協議。

薑父走了後,薑南不夠年齡接班,按照協議,作為內定的女婿,楊偉順利的接手了薑父的工作。

也包括薑家在城裏的房子。

而心思單純的薑南則被哄著跟著楊老三夫婦回了村裏,過起了寄人籬下下地掙工分的生活。

薑南心思單純,認定了楊偉是自己未來的丈夫後,也毫無怨言的待在村裏,這姑娘腦子雖然不好使,但幹活是一把好手,不僅下地掙工分不在話下,家裏頭也盡心盡力的伺候著楊老三一家。

而這楊偉去了城裏接手薑父的工作後,條件好了,眼界也高了,哪裏還瞧得上傻乎乎的薑南。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把薑南嫁出去,甩掉這個包袱,楊偉這想法不奇怪,

可奇怪的就是,

像周清宴這麼好的對象,楊家怎麼會肯放棄,換薑南嫁過去呢?

人群中有個聲音就問出了這個問題,

“不是,周家這麼好的人家,這楊老三家的怎麼就願意讓薑南嫁過去呢?”

當初得了這門婚事,楊家可得意了,還得到處炫耀自己女兒楊善良得了一門好婚事,這以後的日子啊,可就享福了。

這才多久啊,咋地新娘子就要換了呢,

這聲音可不小,王梅聽得一清二楚,她臉色就是一僵,但很快掩飾過去,笑嘻嘻的道,

“就是因為周家好,所以我才準備把薑南嫁過去享福呢,薑老弟把女兒托付給咱家,咱得為她的未來打算好。”

這字字句句誠懇,聽不出絲毫問題,好像完全是在盡心盡力的為薑南考慮,可問題是,這話出自王梅之口,

王梅是什麼人啊,無利不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