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熱浪災難故事歐洲熱浪慘劇(2)(2 / 3)

為了逃避酷熱,不少家庭在假期或周末,全家人一起到河邊或水庫庫區避暑。涼爽的河水使酷熱減輕了不少,然而一些人也為魯莽行為付出了代價,在水庫、河流中遊泳時,不少人送了命,據統計,7月初開始,短短一個月不到,就有70人在遊泳時溺水身亡。

而在莫斯科之外的地區,其他俄羅斯人也同樣飽受高溫熱浪的煎熬。8月12日,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75%的俄羅斯人認為“由於今年夏天遭遇異常高溫,自己的健康狀況感覺下降”,並且有47%的人擔心“高溫會導致生態災難”。

林火煙霧令人窒息

持續的高溫熱浪天氣,還引發了一個令人談虎色變的災害——森林火災。

俄羅斯是世界上森林麵積最大的國家,廣袤的森林護衛著城鎮和鄉村,使得這個國家格外美麗。然而,在高溫熱浪肆虐下,2010年夏天俄羅斯全國共發生了2.5萬多起自然火災。熊熊大火令人恐懼,而遮天蔽日的煙霧更是令人窒息。截止到8月7日,俄羅斯的火災麵積超過了19萬公頃,死亡人數超過50人。特別是首都莫斯科周邊的森林火災,給人們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

從8月5日傍晚開始,周邊持續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霧便將莫斯科完全籠罩。市區上空被厚重的煙霧遮蔽起來,地麵能見度僅數十米。中午時分,天色也如同黃昏一般,大街上行人稀少,車輛隻能緩緩前進;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刺鼻的焦糊味,人們感到呼吸困難,胸悶咳嗽,眼睛刺痛,不少人更是眼淚長淌;醫院裏,擠滿了被煙霧嗆出毛病的人。醫學專家稱,莫斯科空氣中懸濁顆粒含量已超標2倍,而一氧化碳的濃度更是超出允許範圍近3倍。為了防止呼吸道受損,人們掀起了搶購棉紗口罩與防毒麵罩風潮,各藥店排滿了長隊,出現了一罩難求的現象。

由於煙霧持續彌漫,在莫斯科工作的部分外國人也待不下去了:德國駐俄大使館和駐莫斯科領事部暫停工作,奧地利、波蘭和加拿大駐俄使館的部分外交官及其家屬緊急撤離,美國、法國和保加利亞趕緊發出通知,提醒本國公民謹慎前往俄羅斯宣布進入火災緊急狀態的地區……

這場高溫熱浪還給俄羅斯農業帶來重大影響。俄東部和中央區東南部有9500多萬公頃農作物枯死而顆粒無收,其中旱災嚴重的伏爾加河沿岸地區和俄歐洲東南部地區,逾四成春播農作物枯死,七成以上油菜子和大豆顆粒無收,俄農業大省奔薩州也有四分之一的農作物旱死,28萬多公頃土地絕收。

印度高溫熱浪

位於南亞的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印度時常遭到高溫熱浪襲擊,幾乎每年都有幾百上千人熱死。

1998年,印度便因高溫熱浪導致1000多人遇難。

一個熱浪頻襲的國家

讓咱們先來分析一下印度的氣候特征。印度全境炎熱,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國家,一年分為3季:6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為涼季(或稱幹季),3月至5月為熱季。從3月開始,隨著太陽角度的逐漸升高和日照時間的延長,當地的氣溫逐漸升高。這時候,隻有偶爾的一些雷陣雨能使大地退燒。到了5月,當地進入熱季的鼎盛時期,內陸地區的氣溫常常會躥到40℃以上。按照正常情況,5月下旬季風就會挾帶大量雨水如期而至,不過,季風有時並不那麼聽話,一旦它失約,印度就會繼續受高氣壓控製。這時,天空往往連續多日無雨,再加上從西北沙漠地區吹來的幹熱風,在印度中南部內陸地區就會形成50℃左右的高溫,這就是所謂的熱浪。據專家介紹,熱浪在印度幾乎是年年有,隻是範圍大小不等、持續時間長短不同而已。

熱浪是印度的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據專家分析,印度之所以頻頻遭到高溫熱浪襲擊,地理方麵的特殊性也是一個原因。印度的整個國土,看起來像一個倒置的三角形,而且北高南低。它的南麵一直延伸到浩渺的印度洋邊上,這裏地理緯度較低,太陽照射時間長,地麵吸收的熱量多,而它的北麵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體——喜馬拉雅山,巍峨高聳的山脈擋住了北方冷空氣南下,使得南麵的高溫有恃無恐,因而極易形成熱浪。

高溫熱浪來了

1998年5月初開始,印度便被高溫天氣籠罩了起來,40℃以上的高溫頻頻出現。到了5月中旬後,高溫天氣進一步加劇,印度南部和北部部分地區都出現了持續高溫,最高氣溫平均在43.5-47℃,個別地區的最高氣溫甚至接近50℃。

沒有到過印度的人,可能無法體會在這種高溫下的感受。印度的熱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早晚的溫差小:上午7點出門,氣溫便在37℃左右,在大街上走不到300米,渾身便大汗淋漓,衣衫早已濕透。據在印度工作過的中國專家介紹,在40多℃的高溫下行走,陽光照在身上,讓人真的有一種驕陽似火的感覺,不到一分鍾時間,就會感到全身火辣,裸露的肌膚更是被灼得生疼。有人形容:在這種高溫天氣裏,連蚊子和蒼蠅都會被曬死而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