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熱浪災難故事歐洲熱浪慘劇(2)(3 / 3)

在高溫的統治下,印度整個社會活動的節奏都放慢了,機關單位下午都不上班,有些商店也不開門,各種活動和交往都停止了,一般人家白天不做飯,很多人躲在家中或蔭涼處……在許多地方,城市仿佛失去了生機:街道上車輛稀少,行人十分罕見,隻剩下一條條吞吐著熱量的白晃晃馬路。

上千人被奪去生命

隨著高溫天氣持續,滾滾熱浪在城市和鄉村開始肆虐。

在城市,熱浪傷害的對象大多是農民工。與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印度也有大批的農民湧入城市打工,他們沒有能力在城裏買房,也沒有多餘錢租房,於是便自己動手,在城郊修建了一個個簡易的棚子當居所。這些用木板、鐵皮、塑料布搭的棚子,既不防雨,又不能抗高溫,加之缺少水電供應,農民工們連電扇都不能用,大家熱得無處躲藏,很多人因此中暑。幾乎每天都有悲劇發生:有人在家裏吃飯,吃著吃著,一頭栽在地下,便永遠沒能爬起來;有人上午出門幹活,走出家門後,便永遠沒能回來;一些跟著父母住在棚子裏的孩子,偷著下河遊泳,結果有的孩子被河水衝走,有的溺死,成了熱浪天氣的犧牲品……

此外,那些在街頭擺攤的小販,以及流浪漢也屢屢被熱浪擊倒,他們一旦中暑倒下,等待他們的大多都是死亡。三輪車、卡車司機也大多中暑。5月下旬的一天,一名年輕人開著一輛貨車到城裏送貨,到城裏把貨卸下後,他便感到渾身不適,就在他準備返回時,暈倒在方向盤上,貨車失控衝向一個水果攤,釀成了一起慘烈車禍。

在鄉村,熱浪也到處肆虐。由於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加上1997年雨季雨量不足,導致許多小河、水庫、池塘幹涸,人、畜飲水十分困難。為了找水,村民們往往要跑到幾千米以外,許多年老體弱者無法承受,一些人在找水的路上便倒下了。

這股熱浪持續時間之長,麵積之廣,死亡人數之多,為50年來所罕見。根據官方公布的數字,截止到1998年6月2日,全印度共有1045人在熱浪中喪生。到熱浪結束時,死亡人數增加到1359人。

在人類遭罪的同時,動物們也沒有逃脫厄運。印度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但這一年的高溫熱浪使天堂變成了地獄。在一些野生動物保護區,烈日烤幹了水源,導致動物們無水可飲,一些大象被活活渴死,而一些大象則因為喝了被汙染的水源,導致腸道感染而死亡。孔雀也在這個季節被折磨得不輕,它們漂亮的羽毛此時成了沉重的負擔,由於散熱不暢,一些孔雀被活活熱死。

唯一活得比較滋潤的動物是猴子,由於當地人對它們十分遷就,機靈的猴子在缺水時,就會跑到附近的村莊去找水喝。在一些神廟裏,還有專為猴群準備的水池,不過,隨著水池中的水逐漸幹涸,不同的猴群為了爭奪水源,也時常發生大規模戰爭,它們在打鬥中發出的慘烈叫聲,在炎炎烈日下傳出很遠很遠。

英國高溫熱浪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高溫熱浪、暴雨、台風等極端天氣呈加劇趨勢,特別是高溫熱浪幾乎年年不請自到。2013年夏季,一場高溫天氣便降臨歐洲最大的島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即英國)。

熱浪裹挾之下,這個經濟、科學和文化高度發展的國家也一度麵臨嚴峻形勢,成千上萬人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近800人被活活熱死。

涼爽之國遭遇熱浪

英國的國土麵積全部位於大西洋的島嶼上,這裏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在盛行西風的吹拂和海洋的影響下,英國的氣候溫和而濕潤,一年四季寒暑變化不大,因此被人譽為涼爽之國。這裏最高氣溫通常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零下10℃,在最低溫的隆冬1月,這裏的平均氣溫也有4-7℃,而盛夏7月的平均氣溫隻有13-17℃。除了氣溫冷暖適宜,英國的降水量也很充沛,這裏年平均降水量約有1000毫米,非常適合植物生長,因此,不管城市還是鄉村,放眼望去總是綠色蔥蘢,景色宜人。

通常情況下,英國的夏天都較為清涼,最高氣溫即使達到30℃也不會持續太久,然而2013年夏天,這種清涼的感覺對英國人來說便成了一種奢望。這年進入7月後,天上的雲便若有若無,毒辣的太陽幾乎天天懸在空中,將大地烤得塵土飛揚;空氣像被發酵或加熱過似的,讓人喘不過氣;氣溫節節攀高,白天氣溫動輒超過30℃大關,7月17日,氣象部門更在倫敦西南部觀測到了32.2℃的最高氣溫,創下了該國全年最高氣溫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