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圖瑪和她的孩子們還算是幸運的,在這一年,索馬裏大約有六分之一的兒童沒有過上5歲生日,因為這些營養不良的兒童在烈日下長途跋涉尋找食物時,有的筋疲力盡而死,有的中暑或被渴死。而在肯尼亞,也有超過6萬名兒童夭折,他們大多死在逃難的路上。
隨著非洲之角地區幹旱的加重,更多的索馬裏人逃難至首都尋求救濟,使得摩加迪沙的饑荒狀況進一步加劇。還有一些移民逃往鄰近的埃塞俄比亞,使當地情況愈加混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出呼籲,要求國際社會盡一切努力,防止危機進一步惡化。在聯合國的援助下,靠近索馬裏的肯尼亞達達布建立了難民營。很快,那裏便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每周都有成千上萬的索馬裏人逃到那裏,本來難民營設計容量為9萬人,但難民人數暴增到將近40萬。而難民營的兒童“筋疲力盡、營養不良、嚴重脫水”,為了救助這些孩子,不少國家派出醫療隊趕赴當地。
澳洲高溫熱浪
澳洲即澳大利亞,這個總麵積達768.2萬平方千米的國家,是全球麵積第六大國,也是全球最幹燥的大陸,這裏降雨稀少,高溫熱浪時常光顧。
2009年初,澳大利亞東南部遭受了150年來最炎熱的熱浪襲擊。高溫熱浪不但給各行各業造成巨大影響,而且熱浪助發山火,釀成了一場200多人死亡的“黑色星期六”慘劇。
高溫炙烤新年
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與北半球的季節剛好相反:當北半球處於盛夏季節時,澳大利亞正好是隆冬,而當北半球雪花飄舞、寒氣襲人時,澳大利亞卻正是烈日高照、酷暑逼人的盛夏。
高溫熱浪從2008年底便開始初露端倪。2009年1月1日,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迎來了新的一年,然而,在新年的鍾聲中,當地居民企盼已久的清涼並沒有到來。這一天,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的氣溫突破了35℃,而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的氣溫也不遜色。在火熱氛圍中,人們勉強過了一個新年。元旦之後,熱浪變本加厲,氣溫在烈日的照射下步步攀升。1月上旬,澳大利亞南部一些地區氣溫便突破了40℃。1月28日開始,高溫熱浪進一步加劇,到2月3日為止,墨爾本市的氣溫一直保持在40℃以上,而維多利亞州部分地區更是觀測到了48℃的高溫。據氣象數據統計,這種高溫熱浪現象,是自1855年有相關記錄以來的第一次。
熱浪的嚴重影響
生活在滾滾熱浪之中的人們苦不堪言,截止到2月4日,當地便有近30人被高溫奪去了生命,這些不幸遇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過度的炎熱,導致他們產生心髒病等並發症而死亡。在死亡名單中,也有一位年僅24歲的小夥子。1月28日這天,他在有軌電車車站等車時,突然休克一頭栽倒在地,路人趕緊將他送到醫院,然而他再也沒能醒來。1月30日,是南澳大利亞州居民的噩夢日:這一天,該州熱暈被送到醫院的患者絡繹不絕,醫護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床位也一度緊張。盡管醫院全力搶救,但仍有一些患者被死神奪走生命,僅阿德萊德就有19人死亡,其中14人是老年人。
在持續多日的熱浪襲擊下,一些鐵軌因熱變形,東南部地區交通係統幾近癱瘓,維多利亞州僅1月29日便取消數百次列車;墨爾本和阿德萊德等大城市的多處建築工地被迫停工,工期延長,令多個建築公司蒙受損失;熱浪對電力行業也造成巨大影響,1月30日墨爾本市北部部分地區大停電,導致超過50萬居民以及商戶無電可用,導致嚴重損失……高溫熱浪襲擊維多利亞州時,正值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在墨爾本如火如荼進行,步步緊逼的熱浪,迫使這項著名的體育賽事被迫調整時間,這使得世界各地的電視轉播機構不得不臨時調整轉播時間,對此,包括費達拿在內的多位著名運動員提出了不滿。而在調整日期後的比賽中,由於天氣太熱,球員在炎炎烈日下汗如雨下、直喘粗氣,觀眾們則幹脆逃離了看台,全都躲到遮陽處觀看比賽,使偌大的體育場內顯得空空蕩蕩。下午,在猛烈的熱浪進攻下,澳網主賽場羅德·拉沃競技場不得不在部分比賽中關閉頂棚,全場被迫開啟空調。
此次高溫熱浪,可以說是澳大利亞經濟遭受全球金融海嘯後的又一次重大打擊。
悲慘的黑色星期六
在連續的高溫天氣影響下,各地的森林、草場等極易燃燒,處於一觸即發狀態。2月7日,一場大型山火降臨維多利亞州,大麵積的農田和森林被摧毀,200多人死於火災,1萬多人無家可歸。
這是澳大利亞曆史上最慘重的一次森林大火,因為該場大火發生在星期六,因此被稱作“黑色星期六”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