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在呻吟、老人在歎息、遊客在躲藏……2003年夏天,歐洲遭受有史以來最猛烈的高溫天氣襲擊,大約有3.5萬人在熱浪中喪生。
歐洲開啟高溫模式
對北半球的人們來說,2003年是一個十分火熱的年份,這年夏天,熱浪席卷全球,而位於大西洋邊緣的歐洲更是火熱異常。
這一年,歐洲早早便開啟了高溫模式。進入6月後,南歐各國的氣溫紛紛上揚,一路飆升。到了盛夏8月,意大利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6-10℃,瑞士氣溫突破200年來最高,而熱浪最嚴重的法國,高溫也創下了150年來的極值。
高溫熱浪肆虐下的歐洲,一切都似乎被烤化了:鐵軌因熱膨脹變形,火車不得不減速慢行甚至停開;核電站因冷卻用的河水或海水升溫,導致不能正常發電;高溫烤枯了大片大片的樹林和草場,造成森林火災頻頻發生……在城市和鄉村,許多單位和家庭的電器因高溫而功能紊亂,不能正常使用,就連巴黎著名的埃菲爾鐵塔也沒能幸免於難,在烈日的長期暴曬下,鐵塔頂端的一個電器線圈有一天突然起火燃燒,冒出縷縷青煙,讓各國遊客為之震驚。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它橫貫法國、意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等6個國家。這座巍峨雄峻、風光旖旎的大山也未能抵抗住熱浪的侵襲,在長達數月的烈日照射下,山頂上的積雪大量融化,露出了過去難得一見的峰巔。高溫幹旱還導致河流水位下降、航運受阻,使農作物大量減產,損失十分嚴重。
成千上萬人熱死
這場高溫熱浪帶給歐洲的影響,不亞於一場戰爭:成千上萬鮮活的生命被熱魔吞噬,在高溫熱浪達到鼎盛的8月,僅僅兩周之內,便有上萬人被奪去生命——整個2003年夏季,歐洲各國約有3.5萬人死於熱浪襲擊。
死亡人數最多的是法國。進入8月後,法國的氣溫一浪高過一浪,首都巴黎的氣溫更是達到了自1873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高溫像一道無形的地獄之門,將人們牢牢困在其中,老年人成了熱浪的首批受害者:持續多日的高溫天氣,使得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難以忍受,出現了中暑、熱中風等症狀。很多老年人在家人外出度假時,選擇獨自一人留守家中,結果在熱浪襲來時,他們在家中悲慘地死去,還有些老人雖然被搶救過來,但也死在了人滿為患的醫院和養老院裏。8月29日,法國政府首次向外界公布,在當月前2周持續超過40℃的高溫中,共有超過1.1萬人死亡。由於死亡人數劇增,法國各地的太平間和墓地不堪重負,政府不得不啟用超市的冷藏庫暫存屍體。在巴黎南部的朗吉斯,一個占地4000平方米的冷藏庫便被政府征用,改成了臨時太平間。
持續不斷的熱死人事件,引起了法國公眾的震驚和憤怒,因為在同樣遭受酷暑的周邊鄰國,死亡者總數不過1000多人,而法國還自稱擁有世界上最完備醫療設施和最好的醫療體係。在政府公布的報告中,專家們指出,熱浪固然是上萬人被殺的罪魁禍首,但在此期間,醫生人手和醫院床位不足也是造成眾多老人死亡的原因之一。他們認為“眾多的從業人員在同一時間啟程去度假”對“緊急情況下的服務能力有嚴重影響”。另外,實行每周35小時工作製,尤其在傳統的8月假期期間,很難保證醫療機構人手夠用。
在巨大輿論壓力之下,法國衛生總局局長阿本哈伊姆不得不引咎辭職。但他堅持聲稱,自己隻是這場危機的替罪羊而已。
動物難逃厄運
無處不在的熱浪,同樣對動物們的生存是嚴峻的挑戰。在8月的炎炎烈日下,歐洲各國動物園想盡一切辦法,以幫助那些珍貴的動物度過酷暑。
北極熊長著一身厚厚的皮毛,本來就怕熱的它們,在熱浪中更是痛苦異常。為了給它們解暑,西班牙馬德裏的動物園飼養工作人員製造了大量的冰塊,讓它們整天待在冰水裏,到了後來,工作人員給它們喂食時,甚至都要將食物裹在冰塊中——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有這樣的運氣,由於炎熱,法國伊爾-維蘭省有2.5萬家禽不幸倒斃;在布列塔尼地區,有數千隻雞被活活熱死;在萊茵河流域,數萬條鰻魚窒息死亡,屍體飄滿了河道……而一些動物為了活命,不得不自己想辦法:布穀鳥等一些鳥兒提前遷徙,遠走高飛;各種魚類由於炎熱,在水下潛得更深;初夏的幹燥使植物大量枯萎,昆蟲數量少了許多……這一年夏天,在熱浪籠罩之下,歐洲大地白天也很難看到鳥兒飛翔的影子,而夜晚則很少聽到昆蟲的吟唱。
聖誕樹大批枯死
這一年夏天的高溫熱浪,給整個歐洲都留下了難以忘卻的記憶,而對法國人來說,酷暑留下的不僅僅是酷熱的印象,而且還影響到之後整整五年的聖誕節:持續的高溫天氣,使法國當年新植的100多萬棵聖誕樹枯死——這意味著,直到2008年的聖誕節,法國都將奇缺聖誕樹。
罕見的高溫熱浪天氣,還將法國凡爾賽宮一棵321歲高齡的古橡樹被活活烤死。1682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搬到凡爾賽宮時,栽種下了這棵橡樹,因為路易十四的皇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喜歡在這棵橡樹下乘涼,所以它被命名為瑪麗·安托瓦內特之橡樹。321年過去,這棵樹雖然老得隻剩下了幾根樹枝,但據凡爾賽宮中的園藝總管阿倫·巴拉頓介紹,如果不是熱浪襲擊,它仍可以再活三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