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21日,美國在線兼並PLS(PersonalLibrarySoftware)。PLS多年來為美國在線開發網絡搜尋和分類的功能,例如MemberDirectory、AOLFind和ChannelSearch等,起到了關鍵作用。美國在線發現二者的合作關係相當緊密,且PLS在信息搜尋方麵的能力是美國在線所倚重的,因此合並兩家公司是能夠雙嬴的。

同理,美國在線也在1998年7月以2.87億美元兼並ICQ。既擴大了網絡顧客群,也借助ICQ這個網絡發燒網站為AOL作免費廣告,為AOL帶來更多的人潮。同一年,美國在線還並購CompuServe公司。CompuServe提供的特殊服務使美國在線的服務內容更豐富,美國在線也借此獲得200萬個客戶。

線上購物

根據美國IRG(InternetResearchGroup)發表的資料指出,美國在線上網購物的會員由1998年7月的550萬人,增加到1999年8月的1100萬人,一年增長1倍。目前仍以每天2.5萬人的速度在不斷增加中。除新的上網購物人口不斷增加,再次上網購物的用戶也在穩健成長中。大約有500萬的AOL會員每月至少會上網購物一次,其中有80%的人會在下個月再度上網購物。美國在線幾乎有半數(43%)的新會員在加入6個月內即會上線購物,且新增加的上網購物者中有60%是女性,女性每個月平均購物次數是男性的兩倍。

另外一個支持美國在線線上購物的主力,是其經營的虛擬社區。在相關的社區或聊天室中,會員們可以溝通彼此的購物經驗和產品使用結果或功效。雖然未必都是正麵的反應,但已經帶動起討論風潮,並進而引起其他已注意或未注意到的會員的興趣,甚至增加對產品的購買欲,或提供更多相關信息來吸引更多的網絡人潮。

這些不斷成長且持續消費的網絡購物人群,在1999第二季度為美國在線創造了21億美元的收入,超過前一季度的18億美元以及1998年聖誕節期間的12億美元。在廣告部分,美國在線的成績也十分亮麗,它在Myers集團所發布的媒體品牌調查報告中占據前十大媒體排行,是榜上唯一的一家網絡媒體。Myers公司分析,美國在線不局限於單一媒介的經營形式,使該公司比美國三大電視網更能贏得投資人的興趣而擴大經營規模,其品牌效果可見一斑。

3、全球開花

2000年,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正式合並,組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媒體和娛樂公司——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該公司董事長斯蒂夫凱斯這位“夏威夷小子”在16年內創造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網絡神話,現在又琢磨著創造新的奇跡,力主推動美國在線進軍海外,達到“全球開花”,建成“世界上最有價值和最受尊敬的公司”。

盡管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已經合並,但兩家子公司在營運操作上相對獨立,繼續沿用各自原有的品牌。美國在線在利用母公司擴展實力的同時,下大力氣加速“全球化”。到2000年5月份,加上下屬的“電腦服務”子公司的用戶,美國在線的交費網絡用戶達到了3200萬,其中600萬屬國際用戶。目前,美國在線以8種語言向16個國家的1000多個城市提供服務。

歐洲是美國在線向外發展的“福地”,不到5年時間,美國在線囊括了560多萬用戶。在英國,美國在線目前成為最大的網絡服務提供商,在德國和法國位居第二。如此佳績當然與它的營運戰術分不開。除了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和投入大量資金外,美國在線格外注重“地方化包裝”。在英國的廣告推銷就是顯著的一例。1998年,美國在線的推銷專家挖空心思,創造出一個實足“英國味”美人——康妮。她身高1.8米,梳著英國女人典型的發式,一臉甜笑地向人們分發免費的CD盤。這位婦人溫柔可信的形象極大地吸引了英國人,為美國在線拿下250萬英國用戶立下了奇功。

美國在線歐洲的推出對他們來說很明顯將是唯一的選擇,美國在線從接入費用、廣告收入和電子商務部分獲得收入的商業模式將使美國在線歐洲實現贏利。美國在線的用戶上網瀏覽的時間同其在德國的競爭對手T-OnlineAG的用戶相比要多出四倍。而且美國在線在歐洲的廣告收入為5200萬歐元,超過了T-Online的4700萬歐元和雅虎的2900萬歐元。

美國在線的下一個目標是包括日本、中國和澳大利亞在內的亞太地區。美國在線認為,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當地擁有許多強有力競爭者,要想打入,必須下一番苦功夫。

四、未來的挑戰

在網絡時代,網絡公司由於擁有互聯網這個工具,使得它的信息傳輸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進行,對信息的加工和判斷也有了可能。這就使得互聯網的平台有可能成為信息交換的一個平台。當然,如果隻是把這種信息優勢簡單的理解為是某地發生了某事的新聞信息,那麼網絡公司作為一個新興起的行業並沒有發揮他正真的優勢。

在網絡時代來臨時,美國在線不僅很好的發揮了他的網絡營銷優勢,而且還結合傳統營銷策略,結合自身的特點,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營銷模式。美國在線的一切營銷都是為了創造更高的價值,這也是其主要特征。與此相應,美國在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雖然如此,但在激烈的競爭中,美國在線的未來還麵臨著嚴峻的挑戰。

幾年來,一直落在AOL(美國在線)之後的MSN(微軟在線業務部門),不斷發動攻勢,撼動了美國在線網絡頭把交椅的地位。2002年,微軟決定推出一款MSN全新版本,作為新一輪秋季攻勢,公司副總裁YusutMehdi認為,競爭形勢對微軟十分有利,因為AOLTimeWarner(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第二季度的廣告收入暴跌,同比下降3%,又遭遇信用危機,被聯邦調查局查賬。雖說擁有2650萬美國用戶的AOL規模是MSN的3倍,但在過去12個月中它的新注冊用戶的增長減緩到13%,前一年這個數字是21%。而MSN過去12個月新注冊用戶上漲34%。據白金漢研究公司分析師預測,MSN注冊量明年還會增長26%。

AOL和MSN的征戰不僅有在線服務和瀏覽器兩塊戰場,還有在線通信、交易和內容傳輸等,這兩大產業巨頭的最終目標是爭奪互聯網的主導地位,有關業內分析家曾對這場爭奪戰做過預測:如果這場爭霸戰的最終結局要由技術來決定,MSN顯然更具優勢。作為一家技術公司,微軟旗下的MSN不僅深知消費者需要的標準,更懂得隻有掌握了技術標準,才能積聚財富和力量。如果決戰的勝出靠的是市場營銷和內容,那麼AOL更具優勢。AOL具有強大的媒體背景,如雜誌、電影、電視、內容是它的製勝法寶,許多人承認他們使用AOL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們提供的內容。

總之,雖然美國在線是Internet革命中的佼佼者,也是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公司。但是她還必須迎接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