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6章 解說(1 / 2)

日本作家宮下奈都

什麼時候讀辻村深月?

我顫抖著,總是忍不住思考這個問題。這文章是怎麼回事?以如此鮮活、緊張、激烈、致密的文章所描寫的這篇故事、這個世界。充滿了幾乎過度的作為,卻勁道十足,還有與這千回百折地發展的文章個性完全契合的物語世界。

《太陽坐落之處》從距離東京搭車約兩小時的F縣高中的同學們,在十年後舉辦的同學會場麵揭幕。鄉下小鎮的高中生們——現在分別在故鄉與東京兩地生活的前高中生們,每一個各有各的純真、熱情、愛意、憧憬與矜持,也因此潛藏著嫉妒、孤獨、焦慮與惡意。

同學當中的一個,現在成了當紅女星KYOKO,功成名就。以不斷缺席同學會的她為中心,描寫了幾名同學的高中時代與現在。

即使同處一問教室,看到的景色也截然不同。島津有島津的故事,她們也有她們的故事。

五名敘述者都活在以自己為主角的故事裏。對任何人而言,自己的故事主角都應該是自己,然而由於某些差錯,卻會連這樣的事實都變得巍顫不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人生,因為別人而罩上陰影。輕怱大意不得。不知道什麼才是真的。仔細想想,無時無刻都是如此。如果這是真的,那就是假的。可是從那邊看來,那邊才是真的,這邊才是假的。漸漸地,假的想要變成真的,一下正,一下反,又變成正,又變成反。眼花繚亂,無聲無息地翻來覆去,倏怱回神,連成一條完美的環。

要活在那個環中,是多麼迫切而拚命的一件事:而要順利存活下來,又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這些令人刻骨銘心,感同身受。讀著的我,還有被讀的我,不知不覺間渾然一體,令人滿身冷汗。懷著不知道什麼才是真實的思緒,陷入鮮活的登場人物心理,胸口好苦。

若說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件,或許會引來誤會,但至少這個故事裏沒有殺人、自殺,也沒有與死者的邂逅。即使如此,擾人心緒的故事仍接連呈現在眼前。太令人感同身受的、教人不忍逼視的思春期少年少女們。他們/她們的言行舉止是如此地切身,令悸動益發劇烈。

可是我感到訝異。我沒有應該要有的記憶。我的高中時代,有過如此戲劇性的事件嗎?沒有。沒有記憶。明明沒有記憶,卻懂。陷入曾身曆其境的錯覺。

說出聲來的瞬間,開門之前空無一物的場所明確地建構出故事,溯及過往,萌生出期待。

這部作品是在《別冊文藝春秋》二〇〇八年一月號至十一月號連載的。當時我讀了刊登第二章的五月號,興奮難耐,去信編輯:

「我剛讀完別冊文藝春秋五月號,辻村深月的《太陽坐落之處》實在太棒了,我肩膀起伏喘息不止,好想把這樣的興奮跟別人分享。思春期的心情、延續至今的心情的表裏,驚濤駭浪與小波瀾,這一切都真實得讓人心痛,而且還安插了許多的詭計,讀著讀著,我完全折服了。」

當時的興奮,我現在依然記得一清二楚。我這人鮮少會寄出感想。不過內容的細節我已經不記得了。接下來大概是這樣:

「主角們的第一段插曲是小學四年級,這也令我心頭一驚。我忍不住想到自己的兒子,心想:他已經是這種年紀了啊。」

我在信箱裏的寄件備份匣中看到這一段,平時的疑問湧上心頭。什麼時候讀辻村深月才是最好的?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重疊在一起讀,心痛不已的我,懂得小學四年級的心情,也懂得高中生的心情,亦懂得舉辦同學會時的二十八歲心情。還有,我也懂得小學四年級生的父母心情,也可以說就快懂得高中生父母的心情了吧。

說到令我興奮不已,不由自主要寄出感想信的第二章。這一章由座號一號裏見紗江子的觀點來描述,是關於她與男女朋友之間的故事。然後KYOKO牽涉其中。

開頭從我提到的小學四年級生的場麵開始。屏息讀著,漸漸被拉進裏麵,忍不住跟著一同憤怒、流淚。她那熱辣辣的高中時代還有現在,實在是太過濃密,令人腦袋和胸口陣陣發疼。然後到了最後,緊握的拳頭鬆開,一樣忍不住跟著一起哭泣。拍案叫絕。一麵展現銳利如懸疑小說般的鋪陳,卻讓人絕對無法輕鬆自在地往下看。多麼濃密的文章啊。天羅地網般的緊張感。每回我都從書中抬起頭來,卻也無法逃離書中,隻能用自己的腳在故事周圍踱來踱去,不由得按住胸口心想:啊啊,我也是這樣,是這種模樣。當中看不見作者的投影。我完全把它當成登場人物的、還有我自身的故事來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