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喪鍾為誰而鳴(4)(1 / 3)

不僅如此,他甚至還遣使向朱元璋通好,獻上寶馬。

朱老大於是派出中書省都事汪河至開封,致書王保保道:元朝的土崩瓦解已成定局,你可得好好打算了。你的養父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我之前派人到開封隻是為了和他交流一下,並不是想投降元朝。既然你想跟我通好,那也行,從今往後,希望咱們和平相處。

這封信已經很不老實了。王保保隻要腦子還清醒,都看得出這姓朱的野心極大,是個刺頭。

本來,如果此刻元朝的各派勢力都聽命於王保保的話,他保準下一個開刀的就是這姓朱的。可是,很多事沒那麼多假設,有人出來挑事了。

挑事的人叫李思齊,論資曆他同李察罕一般老。對於朝廷任命王保保為總司令,他就一百個不滿。甚至連他的部將,如張良弼、孔興、脫列伯等也自恃功高,瞧不起王保保這個小輩。眾人是“各懷異見,請別為一軍,莫肯統屬”。

當然,王保保也不是吃素的,他的野心並不滿足於做一個割據的軍閥,其身邊不少謀士都在鼓動他成就“大事”。

於是,新一輪的軍閥混戰又開始了。

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如果李察罕不死,以他的權威與號召力,再加上他的頭腦,那麼,元末的北方地區出現一個“曹操”式的人物是很有可能的。

在混戰期間,王保保也與皇太子鬧得有些不愉快。

太子想要逼迫老爹退位,可王保保不讚成。

太子又數次催促王保保南征(可見太子也不是個草包),可王保保一麵命弟弟脫因帖木兒等人盤踞山東,一麵繼續西向同李思齊等人搶地盤。

至正二十七年八月,順帝下詔命皇太子親自統帥天下兵馬,並分配任務如下:命王保保以其兵自潼關以東,肅清江淮;李思齊則以其兵自鳳翔以西,進取川蜀;禿魯以其兵與張良弼、孔興、脫列伯等取襄樊;王信以其兵固守山東等地。

可是,詔書雖下,不僅一貫嚷嚷著要親征的皇太子沒動靜,就連向來以忠臣良將自居的王保保也不肯受命。

眼見王保保有不臣之心,其屬下的幾員大將如貊高、關保等便萌生了誅滅主帥之心。最終,他們舉兵討伐王保保——可見,王保保多麼缺乏應有的政治頭腦。

十月,王保保已陷入眾叛親離的絕境,朝廷又進一步瓦解了他的兵權。身處不利的王保保隻得受詔,以一支孤軍屯駐於澤州(位於今山西東南)一帶。

與此同時,朝廷再次下詔命令諸軍南下。

可直到至正二十八年,即洪武元年(1368年),不甘心被人擺布的王保保還派兵占據了太原,殺盡朝廷所置官屬。盛怒之下的皇太子不得不命令各軍夾攻澤州、討伐王保保,而順帝又下詔削奪了他的爵邑。

二月,王保保退守於平陽一帶,眼看已經四麵楚歌。而就在這時,朱明王朝的大軍已經開始了北伐,這反倒“救”了他。

當時,大明王朝的北伐軍隊已經打到了河南,火燒眉毛的蠢材李思齊等人見狀,才趕緊派人私下裏同王保保和解,然後帶領著軍隊跑回關中老巢據守。七月時,貊高、關保等保皇派還在繼續進攻平陽,灰心喪氣的王保保不敢出城應戰。但是一天晚上,王保保趁貊高等人不備,突然率軍殺出,最後竟擒殺了貊高、關保等人。

朝廷聞訊後,強硬的態度也開始出現了急劇變化,而王保保本人又上疏表白了委曲的心跡,於是雙方很快達成了和解。

此時,中原之地已盡被明軍占領,朝廷急忙下令恢複王保保官職,並嚴令各路迅速出兵勤王。

可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這年閏七月底,元順帝父子棄大都北奔蒙古大漠,元朝宣告滅亡。

此後,王保保所能做的,就隻能是不停騷擾大明邊境,反複折騰,讓朱皇帝頭疼而已。

實話實說:作為元末明初天字第一號偶像的王保保,其人很複雜,前後簡直判若兩人。大元滅亡前,不僅看不出他有多高明,反倒可以說愚蠢透頂,熱衷於內鬥和爭權,而對於元帝國外部的致命敵人——朱元璋部,他一直是視而不見、放任和縱容。待到大元滅亡,蒙古貴族逃命漠北了,他反倒顯出了驚人的膽識、謀略和韌性,跟大明王朝周旋良久,勝多敗少,至死不屈。朱元璋在對他頭疼不已的同時,也佩服之至。而他的名氣也在此時達到了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