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喪鍾為誰而鳴(2)(1 / 3)

很快,朱家軍又乘勝包圍了江州,此地正是陳皇帝的臨時都城,也是白居易當年創作《琵琶行》的地方。江州是江西的門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雖然江州城內陳家軍兵力甚多,但這裏也跟太平城一樣,可以從水路發起強攻。

於是,廖永忠在船尾造橋,名曰“天橋”,高與城齊,他命將船順風倒行,使“天橋”與城牆連接,朱家軍戰士們攀緣而上,一下子就攻進了城去……陳皇帝一看風緊,連夜帶著老婆孩子棄城逃往武昌。

朱家軍隨即占領江州,又繳獲了戰馬二千餘匹,糧數十萬石。朱老大還派出徐達領一支水師前往追擊陳友諒。

當時的陳家軍正在沔陽一帶趕造超大型戰艦,以期卷土重來。所以,當徐同誌聽聞敵人要出巨艦來迎戰自己時,出於慎重考慮,他隻得將部隊屯集於漢陽的沌口,以做好進一步應敵的準備。

隨後,朱元璋改安慶府為寧江府,以儒士吳去疾任知府事,又立寧江翼;改池州路為九華府,以劉行任為知府。

就這樣,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朱家軍連破敵人兩座重要的城池,其中一座還帶有都城的意義,並大量地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致使陳友諒倉皇西逃。

這足以暴露出陳家軍外強中幹的本質,也為朱老大掃滅陳氏的大漢政權樹立了信心。

八百裏鄱陽咱的家

自從攻占了江州這座戰略重鎮之後,革命形勢一路看漲,朱家軍席卷江西的局麵已經非常明朗。

不久,朱老大派兵攻取了南康(南昌北麵),接著又有大漢的(行省)平章吳宏獻饒州(南昌東北)來降。這年九月,一直處於觀望狀態的王漢二的老哥王溥也獻建昌(南昌東南)投降。

就在朱元璋西線戰果繼續擴大的時候,東線的張士誠又坐不住了——看來他《三國演義》是沒少讀,也懂得玩平衡戰略。

這年的十月,老張派大將李伯升率兵十餘萬乘虛進攻長興,張家軍水陸並進,一口氣直殺到長興城下。

守將耿炳文先前就向朱老大訴過苦,他手下現在隻有七千來人,要對付十數倍的敵人,幾乎沒有勝算。

當時,朱元璋人在江州,聽聞長興告急,立馬從各處抽調軍隊前往支援。結果,張家軍乘夜劫了朱家援軍的營,援軍見勢頭不好,竟一下子潰散了。

敵人加緊圍城,耿炳文手下左副元帥劉成率眾出西門迎擊敵人,雖有小勝,但還是眼睜睜地喂了虎口。張士誠部又建連環寨,還打造樓車俯瞰城中情況,並運土石填護城河,放火船燒水關,攻城更加猛烈。耿炳文率領大夥晝夜應敵,在內外聯係完全中斷的情況下,足足又堅持了一月有餘。

值得一提的是,小耿同誌雖一連駐守長興十年,從無失手,善守固然沒錯,但也令他荒疏了野戰和反攻的本領。專攻“守城專業”限製了他未來事業的提升空間。

這年十一月,朱老大見敵人攻勢很猛,不得不派出了常遇春這支王牌增援長興。

李伯升素聞常同誌的威名,一聽說他率援軍到了,立馬棄營逃遁。結果反倒是常同誌率兵一路追擊,俘斬對方五千餘人。

長興解圍後,朱老大命平章吳宏等率兵取撫州(南昌東南)。當時守備撫州的是陳皇帝手下右丞鄧克明。吳宏先禮後兵,派人去招降鄧克明。

這鄧克明鬼得很,他假裝同意。當聽說鄧愈所率領的另一路朱家軍也駐兵於不遠處,便派人到鄧愈處聯絡,要以其地請降。

鄧愈聽聞過此人的名聲,心裏犯了嘀咕:吳平章那裏招他,他不去,為何偏要投到自己這邊來呢?這裏麵有名堂。

於是,鄧愈一麵承應下接洽事宜,一麵則率軍星夜兼程直撲撫州,待到第二天黎明時分,大軍出其不意突然從東、西、北三門闖入城中。

鄧克明徹底蒙了,一時間方寸大亂,倉皇上馬從南門出逃。但是跑出去沒一會兒,他老兄又急急地回來了,因為他又考慮到單槍匹馬恐怕很難衝出去,弄不好在亂軍中還掉了腦袋。

多了這個心眼,他便乖乖地打馬溜回,趕緊亡羊補牢,“遣其員外羅天錫以分省印及所掠撫州、建昌、臨江、汀州等四路,南豐、寧都、富三州,臨川、樂安等十八縣印”,向鄧愈正式投降。

鄧克明被鄧愈留在軍中監視,鄧愈又命其弟誌明前往新淦,去收羅舊部。鄧克明借口說要到九江去麵見朱老大,鄧愈便派兵護送他前往。可就在途中,狡猾的鄧克明伺機逃走了。

一個多月後,當南昌及其附近地區都被朱家軍攻占後,鄧克明惶恐不安,這一回他是真想投降了,可是又害怕朱老大會報複他。最後,他化裝成一小商人乘小舟來到了南昌城下,想先找個算卦的卜上一卦,讓老天幫他拿拿主意。

結果,卦還沒算完,被人抓了個現形。朱老大指斥其為人反複,於是姓鄧的終被囚送應天。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

眼見陳皇帝那邊風水不行,江西大勢已去,大漢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平章祝宗等便遣使到江州去麵見朱老大,談判龍興(即南昌)等地的投降事宜。

使節鄭仁傑帶來了胡廷瑞的意思:“明公英武蓋世,海內豪傑皆延頸傾心,樂為任使。廷瑞等欲歸命久矣,然無路以請,今特遣仁傑輸款。但所領將校,久居部曲,人情相安,恐既降,而以此輩屬之他人則非所願,故預陳本意。”說了一堆,無非就是投降可以,但前提是不得拆散舊部,不接受改編,也最好別換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