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概述(2 / 3)

(1)瓊脂的質量控製瓊脂有瓊脂粉和瓊脂條兩種,檢驗室常用的多為瓊脂粉。瓊脂粉應為白色幹燥粉末,加熱溶於水後pH接近中性,透明無沉澱,用量不宜過多,一般為1.4%~1.6%。

(2)蛋白腖的質量控製蛋白腖為幹燥的白色或略微黃色的細粉末,pH偏酸接近中性,加水溶解後無沉澱,是否能被微生物利用、符合生物學指標,需做微生物的生長檢測。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蛋白腖,在配製培養基時應根據微生物的要求進行選擇。

(3)牛肉膏及酵母浸膏的質量控製牛肉膏及酵母浸膏為棕褐色半固體,溶於水後呈透明無沉澱,是微生物生長良好的營養物質,其效果好壞,應在培養基中加入後,觀察培養細菌生長情況進行判斷。

(4)膽鹽的質量控製膽鹽為淺黃色粉末,種類繁多,有豬、牛、羊、兔及3號膽鹽等,不同種類的膽鹽有不同的抑菌作用,所以選擇時要根據培養基的要求,切勿相互代替。

2.培養基性能的質量控製

(1)物理性狀

①透明度:無論是固體培養基還是液體培養基都應有較好的透明度,特別是液體培養基要求更為嚴格。如有混濁、沉澱,則直接影響到細菌生長情況的觀察。

②pH:應嚴格按照各種培養基的要求校正pH,對於一些生化反應培養基,pH的正誤直接影響細菌的反應結果及判定。

③硬度:固體培養基的硬度要適中,過硬不利於細菌的生長,菌落表現得較小,過軟且不宜劃線分離。保存菌株或觀察動力的半固體培養基硬度也很重要,一般要根據瓊脂的質量適當考慮。

(2)生物學要求微生物隻有在適宜的培養基上才能表現出其應有的生物學特性。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培養要求。

①培養基的敏感性:一些常用的選擇性培養基,除了對非目的菌有抑製外,對目的菌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就必須了解目的菌對該種培養基的敏感程度和適應性。

②培養基上菌落的特征:微生物在不同的培養基上,其菌落的大小、形態特征及顏色的表現是不同的。檢測培養基的性能如何,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菌進行分離培養,觀察其菌落的生長情況是否典型。

3.常用培養基的質量控製

(1)增菌培養基及選擇性培養基的質量控製菌株接種於增菌培養基中,即使菌種含量很少,經培養一定的時間後即大量增殖;在經過選擇性培養基培養後,目的菌即可增多,而其他非目的菌則被抑製。

(2)鑒別培養基的質量控製檢查分離培養基的質量如何,首先觀察培養的目的菌是否能很好地生長,同時根據生化反應的差異和其他細菌比較鑒別。

(3)生化培養基及試劑的質量控製用陽性和陰性對照菌株試驗,同時對所使用的試劑進行鑒定。

4.染色液的質量控製

染色液配製後,應選用標準菌株做陽性和陰性對照,從而鑒定其染色液的性能。

5.各種診斷血清的質量控製

沙門氏菌屬、誌賀氏菌屬、病原性大腸埃希氏菌(EIEC、EPEC ETEC)、耶爾森氏菌等診斷血清在使用時應注意有效期,勿使用超期血清,以免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同時必須經常用標準菌株測定血清凝集效價。

二、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目前我國食品微生物檢驗仍普遍應用傳統的常規方法,如測定細菌總數時采用平板菌落計數法,測定大腸菌群數時采用大腸菌群MPN計數法。這些檢驗方法雖然對設備儀器要求不高,但操作繁瑣,特別是往往不能有效及時地報告檢驗結果,對產品生產的指導意義削弱,也給產品的流通帶來一定的影響。

隨著國民經濟和國內國際貿易迅速發展,以及人類對食品質量的要求日益嚴格,對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簡易、經濟、有效、自動化。近二三十年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許多新技術、新方法應用於微生物檢驗。如利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化學特性和代謝產物的差異,發展了微量快速培養基及微量生化反應係統。利用光技術、色譜技術、電子技術、免疫技術及放射技術發明了許多自動化儀器(但自動化儀器往往價格昂貴)。現簡單介紹幾種微生物檢驗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