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食品選購秘籍(1 / 3)

在物質生活豐富多彩,甚至眼花繚亂的今天,人們對食品的需求不再是簡單的“果腹”,在追求口味和包裝的同時,還越來越講究其營養和健康。

然而,由於近幾年屢屢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讓我們對食品安全忐忑不安,以至於揪心焦慮。當我們挎著菜籃子,走在擁擠的菜市場,左顧右盼,一副無助的樣子,我們擔心化學豆芽,擔心激素黃瓜,擔心瘦肉精豬肉……當我們在超市裏推著小推車麵對琳琅滿目的貨架時,心情也不再輕鬆,不同品牌、不同廠家、不同規格的包裝食品,該選擇哪一種?華麗的包裝曾讓我們心動不已,如“天書”般的食品標簽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想要讀懂卻又很吃力。商販們的叫賣聲讓我們猶豫不決,促銷人員的廣播聲讓我們的大腦飛速思考,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把健康買回家,讓我們的廚房變得健康安全起來。

營養、健康是最起碼的,綠色、有機當然更好,品牌、品質還都不能忽略,標簽、標誌和標準是購買的基本準則,廠家、產地和生產日期也很關鍵,理性對待廣告和促銷活動,杜絕“忽悠”,食品選購秘籍將從科學專業的角度,用通俗的語言與我們分享食品選購的各種門道。讓我們本就緊張忙碌的生活變得輕鬆簡單,隨時隨地的享受真正屬於我們的美食美味!

1、食品身份證---標簽解讀

麵對超市裏琳琅滿目的包裝食品,的確讓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為了讓消費者掏出口袋裏的錢,食品商家都會在食品包裝上使出各式各樣的花招和標語來吸引大家的注意。麵對這些五彩繽紛的包裝食品,我們都會試圖從華麗的外表下搜集該食品的各種信息。

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光從食品名稱和包裝上五顏六色的圖片,還不能夠完全看到它的本質。價格和品牌固然是購買食品的重要參考因素,除此之外消費者應該霧裏看花,不要被口感和包裝所迷惑,認真的辨認和識讀標簽中的詳細內容,以便買個明白、吃個安心。

食品標簽是向消費者傳遞產品信息的載體,亦是食品的身份證明,是指預包裝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圖形,符號,以及一切說明物。當然,食品標簽上的內容不是隨便添加進去的,為了讓消費者了解產品的真正品質和內涵,各國都製定了相關的法律,要求加工食品在包裝上必須寫明產品的信息,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早在1987年,我國就製定了GB7718《食品標簽通用標準》,對我國食品標簽中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規範和標準化管理。該標準隨後分別在1994年、2004年和2011年進行了修訂。2012年4月20日起,由衛生部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已經正式實施。

GB7718-2011中表示,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的預包裝食品標簽標示應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淨含量和規格、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係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及其他需要標示的內容。

然而,消費者真的對這些信息買賬嗎?真的願意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嗎?調查表明,絕大多數消費者根本不看包裝上的產品品質信息,關注配料表和營養信息的比例也不足20%,而其中表示能夠看懂的還不到1/4。如何讀懂食品標簽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確實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尤其是麵對一些生疏的專業術語,更是摸不清頭腦,至於如何選擇適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就更是難上加難了。忽略食品標簽,盲目的選購食品,國家的法律法規就喪失了發揮其保障消費者權力的作用了。

那麼,食品標簽應當如何讀,不妨按以下項目逐一細看:

(1)辨別食品類別

食品標簽上通常會標明食品的類別,類別的名稱是國家許可的規範名稱,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質,免得生產廠家忽悠老百姓。比如,超市中酸牛奶、乳酸菌飲料、乳酸飲料和含乳飲料常常擺放在一起,不少消費者在選購時會混淆不清,甚至誤認為是同一類產品,其實通過“看”標簽還是能區別開來的。

例如,當你拿到一盒飲料,包裝盒上注明是“優酸乳”,究竟是一種飲料還是一種牛奶產品(酸奶)呢?仔細看會在包裝上發現寫著“乳飲料”一類的字樣,你就會知道,這是在少量牛奶當中加了水、甜味劑、果味劑,屬於“乳飲料”,不屬於牛奶產品,而是含奶飲料。“酸牛奶”是用純牛奶發酵製成的,屬純牛奶範疇。因此在選擇酸奶的時候莫把“乳飲料”當做“牛奶”,兩者的蛋白質含量相差很多,營養價值可是大相徑庭了。

再例如,2006年《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製品》規定,凡是代可可脂添加量超過5%的產品都不能直接標注為“巧克力”,必須標明“代可可脂巧克力”或“巧克力(代可可脂)”。代可可脂是用以代替可可脂製作巧克力和可可粉的人造食用油,以植物油提煉而成,其結構與天然可可脂大為不同,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脂肪酸。代可可脂口感較差,沒有香味,通常溶點要比可可脂高一些,代可可脂的巧克力食用過多,容易導致肥胖,會引發心腦血管等相關疾病。

(2)看懂配料表

食品的營養品質,本質上取決於原料及其比例。按法規要求,各種配料應按製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進行排列;加入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

例如,在為糖尿病病人選購雜糧餅幹時,不僅要關注是否標注為“無糖食品”,還要看其配料表,如果某廠家生產的雜糧餅幹的配料表上寫著“小麥粉、食用植物油、燕麥粉、蕎麥粉、玉米粉、高梁粉……”說明小麥粉的含量最高,這樣的餅幹不適合糖尿病病人食用,小麥粉中澱粉含量很高,在人體內最終轉化成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如果產品的配料表上寫著“燕麥粉、蕎麥粉、食用植物油、小麥粉、玉米粉、高梁粉……”說明該類餅幹中燕麥和蕎麥粉的含量最高,燕麥本身是低糖、高能、高營養食品,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經常食用燕麥還具有降低血糖和減肥的功效,其品質顯然會好得多。

同時,目前我國對食品添加成分的標注也越來越嚴格了。新《通則》規定,從2010年6月開始,企業不能簡單用“色素”、“香精”、“甜味劑”、“增稠劑”等模糊的名稱,必須明明白白、如實地標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劑的具體名稱,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劑”一詞的後麵,讓消費者明白這些陌生的名詞都屬於“食品添加劑”的範疇。這樣一來,過去那些隱姓埋名的食品添加劑均出現在配料表中,比如,一個小小的冰糕,有的居然多達幾十種食品添加劑。

因此,消費者可以從配料表中直接看到一些陌生的名詞,色素如“檸檬黃”、“莧菜紅”、“胭脂紅”等,香精如“酸奶香精”、“藍莓香精”和“玉米香精”等,甜味劑如“阿斯巴甜”、“甜蜜素”、“糖精”、木糖醇、山梨糖醇和麥芽糖醇等,增稠劑如“明膠”、“黃原膠”、和“卡拉膠”等等。這些食品添加劑均經過安全性毒理學評價證明,在使用限量內長期使用對人體安全無害,所以不必被這些陌生的詞彙而嚇到,當然,還是越少越好。

由於糖醇類甜味劑升血糖指數低,也不產酸,所以是糖尿病人或者肥胖病患者的甜味劑的理想甜味劑,同時具有防止齲齒的作用。

(3)閱讀營養成分表

到超市裏逛逛,不難發現目前已有不少包裝食品標注了營養成分表,對於非專業人士的普通消費者來說,一些似曾相識的營養素名詞配上一些摸不著邊際的數值究竟意味著什麼?你會關注營養成分表嗎?營養成分表如何讀懂才能有助於作出合理膳食的選擇?

據國家營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既有營養不足,同時又有營養過剩的問題,特別是脂肪、鈉(食鹽)、膽固醇的攝入較高,是引發慢性病的主要因素。沒有一定的常識,“營養成分表”隻能是“天書”。要想看得懂並且真正利用好,還必須提前先做一點功課。

營養成分表是食品標簽上關於該食品主要營養成分的說明,因為必須以表格的形式出現,所以稱為營養成分表。前不久衛生部發布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將於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則》規定,在食品預包裝上,營養標簽必須明確標示四種營養成分和能量的含量值及其占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四種營養成分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類)和鈉,加上能量共5項。其他營養素亦可標注在這5項之後。

雖然《通則》仍未正式執行,但是市麵上的大部分食品預包裝均有營養標簽,特別是國內一些較大的知名品牌的食品,在包裝上已經明顯能夠找到清晰的營養成分表。規範的營養成分表中,將標注營養素的名稱、含量、營養素參考值,如此一來,食物有什麼營養,一看標簽就知道了,每天攝入的能量就可以詳細計算出來。

(4)對比產品淨含量和規格

淨含量是指標簽上注明容器或包裝內食品的重量。有些食品看起來可能價格便宜,讓消費者怦然心動,其實是廠家為了促銷,將包裝產品進行瘦身,才降低價格出售,大部分消費者隻看價格,忽略了產品的淨含量和規格,因此很容易就被忽悠了。

例如,一種酸奶原來是250ml,賣2元一袋,趕上廠家促銷活動時價格為1.8元,價格可能令你心動,但是細看標簽上的淨含量是220ml,實際上不但沒有降價反而略微漲了一點。再例如,一箱早餐奶原來是250ml×24包,售價35元,現在是250ml×22包,售價33元,規格發生了變化而導致價格下調,其實並沒有優惠。

另外,有些包裝商品的淨含量標注前或者後印有“C”標誌,則說明該生產企業具備了定量包裝商品計量保證能力,並通過了當地省級質監部門的核查,推薦購買(指同等情況下)。

(5)認真查找生產日期、保質期和保存條件

生產日期是指是食品成為最終產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裝或灌裝日期。通常包裝食品上的生產日期字體比較小,位置也比較隱蔽,消費者必須認真查找才能找到,尤其是在購買保質期較短的食品時尤為重要。

保質期是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簽上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於銷售,並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隨著時間的延長,食品的品質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食品仍是安全的。然而,為了獲得最大的益處,應當盡可能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產品。比如,剛生產出來的香腸味道鮮美,剛出廠的酸奶中乳酸菌活菌數量最多,冷凍食品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維生素也逐步下降,口味也在慢慢變差。

目前,許多超市設置了臨界食品專區,即為即將過期的食品,超市常將這類產品進行打折出售,許多人都對這樣的臨界食品產生了顧慮,究竟能不能買回家。正常情況下,隻要在保質期之前,食物可以正常食用,大可以放心購買。隻是購買回家後要盡可能早點吃完,不要再儲藏很久。

另外,在購買各種食品時,不僅要看廠家標注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還要注意觀察銷售環境是否符合保存要求。因為許多食品的都有不同的儲藏條件,如冷凍、冷藏、避光、陰涼、幹燥等,如果不符合標簽上規定的條件,即使食品沒有超過保質期或保存期,有可能也已變質。比如,有些商店的酸奶是在常溫下銷售,夏天氣溫高,可能一兩天都漲袋了,盡管保質期是21天,仍然不能飲用。

當然,不是所有的包裝食品上都必須有保質期的,比如,新《通則》規定下列預包裝食品可以免除標示保質期:酒精度大於等於10%的飲料酒、食醋、食用鹽、固態食糖類、味精,或者包裝物和包裝容器的最大表麵積小於10cm2時,可以隻標示產品名稱、淨含量、生產者(或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因此,當碰到這些包裝食品上沒有保質期時,也不必大驚小怪。

(6)生產者、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係方式

新《通則》修改了生產者、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係方式的標示方式,生產者、經銷者的名稱、地址、聯係方式的標注有助於消費者根據生產者的信譽度進行選擇,出現質量問題便於消費者聯係生產廠家。

(7)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和產品標準代號

新《通則》規定,預包裝食品標簽應標示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是食品生產許可證標識的一部分,由英文大寫QS與12位阿拉伯數字組成,前4位為受理機關編號,中間4位為產品類別編號,後4位為獲證企業序號。比如,廣州市某一月餅獲證企業編號為:QS4401240112344401為廣州市區劃代碼,2401為糕點(月餅)產品類別編號,1234是糕點類別企業序號。

另外,銷售的預包裝食品應標示產品所執行的標準代號和順序號。產品標準代號可以反映食品質量特性及產品依據標準。

(8)注意致敏原

食品致敏原標識在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歐美、加拿大、日本、中國香港的食品標識法規中已有明確的要求,我國也在2011年發布的GB7718《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特意將可能導致過敏反應的致敏原作為非強製要求進行標識。

目前我國要求標識的致敏原信息主要包括以下8個方麵的內容:1.含麩質的穀類及其製品如小麥、黑麥、大麥、燕麥等;2.甲殼類及其製品如蟹、蝦等;3.魚類及其製品如鱸魚、鱈魚等;4.蛋類及其製品如雞蛋、鴨蛋等;5.花生及其製品如花生、花生醬等;6.大豆及其製品如大豆、豆粉等;7.乳及其製品如牛奶、乳糖等;8.堅果及其製品如杏仁、腰果等。

食品企業標識致敏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也是消費者食品選擇的一個指南,對那些有食物過敏史的人群來說,為避免食物過敏提供了幫助。

仔細查看以上信息之後,產品的優劣就一目了然,老百姓不會再被廣告宣而“忽悠”,不再會為促銷活動而心動了,理性的判斷和挑選合適的食品將會變得容易許多。消費者如果能夠正確的理解食品標簽的含義,合理為家人挑選健康的食品,也可以督促企業開發健康的產品,營造一個健康積極的競爭環境,當每個消費者都成為選購食品的大行家的時候,我國的食品品質也會越來越高!

2、識別各種食品安全標誌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食品包裝上的各種質量認證標誌成了人們關注的指標,比如QS標誌,購買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在魚龍混雜的市場裏,如何正確辨認這些食品可是一門學問了。

同等條件下,最好能夠優先選擇有認證的產品。然而,這些標誌都代表什麼,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恐怕都很難回答上來。為此,很有必要將這方麵的知識進行係統的普及,下麵將逐一對各種標誌的含義進行介紹。

(1)變臉的QS標誌

目前,市場上食品包裝上的QS標誌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質量安全”,一個是“生產許可”,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常感到疑惑,尤其是麵對同一廠家生產的出來的食品,究竟如何選擇?

其實,這兩個版本都是符合規定的,隻是新舊版本更替而已。舊的QS標誌,是以“質量安全”的英文(Quality Safety)首字母“QS”和“質量安全”中文字樣組成。為了更準確地表達生產許可證的內涵,強調食品生產實施許可證製度,在2010年,國家質檢總局下發《關於使用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標誌有關事項的公告》。該公告規定,2010年6月1日起,QS標誌以“企業食品生產許可”的拚音“Qiyeshipin Shengchanxuke”的縮寫“QS”表示,並標注“生產許可”中文字樣。

標誌至於為什麼目前市麵上會有兩個版本同時出現,這是由於新舊版本更替需要一個過渡期。2010年6月以前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的企業,有18個月的過渡期,以完成舊版生產許可證標誌包裝物的更替。也就是說,從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出廠的食品標簽中QS標誌應該是印有“生產許可”,而“質量安全”字樣不得再使用。因此,隻要還在保質期內,印有舊QS標誌的產品還是合法的,也可以購買食用。

消費者在購食品時,首先要檢查是否加印有QS標誌,凡是檢驗合格的食品才能加印QS標誌,沒有QS標誌的食品不準進入市場銷售的。

另外,還要對QS標誌進行真偽辨認,QS標誌標誌主色調為藍色,字母“Q”與“質量安全/生產許可”四個中文字樣為藍色,字母“S”為白色。該標誌的式樣、尺寸及顏色都有具體的製作要求,使用時可根據需要按比例放大或縮小,但不得變形、變色。例如,某食品包裝上的“QS”標誌顏色不是標準的深藍色,而為紫色或者黑色,就要對其產生懷疑了。

“QS”標誌除了上述的圖形外,還有自己的證書編號,每家獲證企業的每個獲證產品都有對應的證書編號,編號為英文字母QS加12位阿拉伯數字。對於隻有QS標誌而沒有生產許可證編碼的食品,消費者一定要提高警惕,謹慎購買。麵對不知名品牌的食品,可登錄國家質檢總局網站(www.aqsiq.gov.cn)進行查詢,或者撥打語音電話11698365,編輯短信“qs+12位代碼號”發送到9588365也可以查詢到QS代碼所對應的企業、產品及證書有效期等信息。

(2)無公害食品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環保水平還比較低,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貯運過程及組成成分諸多方麵有不利於環保的因素,國際上農產品的銷售問題突出。1996年,中國凍雞曾因不符合歐盟衛生檢疫標準,禁止進入歐盟市場;1998年,歐盟又以中國部分醬油中含三氯丙醇是致癌物為由,禁止進口中國非大豆發酵方式生產的醬油,使中國1億美元醬油出口額降到400萬美元;1998年中國出口農產品因農藥殘留檢測不合格而被退貨金額達74億美元。顯然農產品安全性質量已嚴重障礙和製約著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因此,安全的、無汙染的優質無公害農產品成為提高農產品質量的主要手段,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清潔生產安全性無公害農產品,使農產品質量不僅要符合中國標準,而且要符合國際標準或進口國農產品質量標準,才能參與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擴大農產品市場占有率,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和農民增收致富步伐,確保人們食用農產品的身體健康。

在中國食品安全體係中,無公害食品是食品安全的底線標準。指源於良好生態環境,按照專門的生產技術規程生產或加工,無有害物質殘留或殘留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並通過部門授權審定批準,可以使用無公害食品標誌的優質農產品及其加工製品。

無公害農產品標誌圖案主要由麥穗、對勾和無公害農產品字樣組成。麥穗代表農產品,對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豐收,綠色象征環保和安全。標誌必須經當地無公害管理部門申報及批準才可獲得使用權,使用期為3年。

人們常常認為無公害食品比普通食品高一個等級,喜歡將它和不施農藥之類的聯係在一起。其實,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允許按規定程序使用農藥、化肥,隻是有害物質殘留不會超過允許標準。廣義上的無公害農產品,涵蓋了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無汙染的安全營養類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