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化的需求刺激著營養保健食品市場產品的多樣化,高回報更促進了營養保健食品行業的急速發展,廣告業的發展更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後來居上的美容減肥產品,也成為拉動保健食品的一個新增長點。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在這短短的30年,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特殊的行業。
然而,管理體製落後、企業追求短期利益、消費者消費觀念錯誤、保健食品行業背後的種種亂象使得保健食品行業處於嚴重的信用危機中。其實生活中,很多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了解還是很有限的,包括保健品特點、功能和適應人群等,消費者在選購時,考慮較多的因素就是廣告和價格,麵對種類繁多、價格不菲的保健品,該如何選擇呢?本章將詳細介紹有關保健食品的知識,並指導消費者正確選購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
1、保健食品學問多
所謂的“保健品”、“營養品”、“滋補品”等其實都是“保健食品”的俗稱。關於保健食品的概念及名稱長期以來並沒有確定的評論,世界各國依照各國的理解,有很多不同的認識。
“功能食品”一詞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早在1962年,日本厚生省的文件中給功能食品下了定義:“功能食品是具有與生物防禦、生物節律調整、防止疾病、恢複健康等有關功能因子,經設計加工,對生物體有明顯調整功能的食品”。
1990年,日本將“功能食品”改為“特殊保健用途食品”(Food Specified Health Use)。韓國曾稱保健食品為“療效食品”(Therapeutic Foods),德國將此類食品稱之為“改善食品”。歐美各國普遍采用“健康食品”(Health Foods)或“功能食品”(Funcitional Foods)的說法。此外,國際上還有營養食品(Nutritional Foods)以及美國科學家提出“藥用食品”(Phama Foods)的稱謂。
1997年5月1日,我國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規範了保健(功能)食品的定義。該標準規定:“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機能,適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所以對保健食品的理解應包括下列五個要素:
①在屬性方麵,保健食品必須是食品,必須無毒,符合食品應有的色、香、形、質等要求,而且在日常膳食中可望達到的消費量就能顯示效果。
②在成分和加工方麵,它可以是含有某種成分的天然食品,或者是食物中添加了某些成分,或者通過食品工藝技術去除了其中某種成分的食品。
③在功能方麵,它具有明確的、具體的,而且經過科學驗證是肯定的保健功能。可通過調節人體生理功能,促使人體從亞健康狀態逐漸恢複健康,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④在適用對象方麵,保健食品通常是針對某方麵功能需要調節的特定人群而研製生產的,所以可能隻是用於某些特定人群,如限定年齡、性別、體質或限定遺傳結構的人群,不可能對所有人都有同樣的作用。
⑤保健食品不是藥,不以治療為目的,不能取代藥物對病人的治療作用,隻能作為輔助治療。其次,保健食品的特定功能不能取代人體正常的膳食攝入和對各類必需營養素的需求,因此不能因為吃了保健食品,而忽略了一日三餐。
目前,按照調節人體機能的作用,中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受理的保健食品大致可歸為以下幾類:
(1)增強生理功能的保健食品
由於生活特點、工作性質和特殊環境的需要,人們要求增強某一方麵的生理功能,以更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或減輕機體損傷。具有增強免疫、輔助改善記憶、抗氧化、緩解體力疲勞、改善睡眠、調節腸道菌群和促進消化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均屬於此類。
(2)預防慢性疾病的保健食品
鑒於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骨質疏鬆和肥胖等許多慢性病的發生發展與不合理飲食密切相關。因此開發了具有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輔助降血壓、減肥、增加骨密度等功能的保健食品。
(3)增強機體對外界有害因素抵抗力的保健食品
針對目前全球環境汙染的狀況,人們開發了促進排鉛、抗輻射等許多能夠增強外界對有害因素抵抗力的保健食品,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漸增強,這類食品逐漸走俏於保健食品行業。
(4)補充微量營養素的保健食品
當某些人群體內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時,需要額外進行補充的一類保健品,即各種營養補充劑,此類保健食品使用範圍最為廣泛,例如各種鈣劑、鐵劑和維生素等。
2、保健食品市場之亂象
2011年,我國的保健品行業規模達3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0000億元,保健食品需求量的劇增促進了市場的迅速發展。在國家新製定的《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營養與保健食品製造業首次被納入國家食品產業規劃中,並成為重點行業,國家對保健食品產業發展的逐漸高度重視起來。
我國相關監管部門對相關政策進行適時調整,監管體製的也逐步完善,客觀上為保健食品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製保障,保健食品市場秩序有所改觀。然而,回眸過去30年來保健食品行業的發展,貌似繁榮的背後卻崎嶇波折,亂象叢生,危機重重,已經陷入嚴重的信譽危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曇花一現
曾經風靡一時的三株口服液、蜂皇漿、太陽神、中華鱉精等,如今在保健品市場已經銷聲匿跡,替代的是一些新的麵孔,不禁讓人感歎保健食品更新換代之迅速。這些保健食品都是“各領風騷三五年”,卻不能在保健食品行業經久不衰。今天消費者還在購買服用的某名牌保健食品,沒準幾天後就停產了。
回顧中國保健品行業的發展,似乎隻有酷熱與寒冬,大批品牌的保健食品在熱潮中湧現,又在寒冬裏消亡,其壽命不超過兩三年,有的甚至不到幾個月便夭折,生命力之短暫令人扼腕歎息。曆經30年的保健食品行業,如今仍然不見好轉,使整個保健品行業陷入了一種混亂無序和畸形發展的怪圈之中。
(2)違法廣告的推波助瀾
現如今的保健食品行業,企業視廣告為保健食品的生命,不惜花費巨資進行廣告投放,卻不顧產品本身的質量,成為不折不扣的廣告產品。僅2012年第3個季度,查處的違法保健食品廣告有23769次,這相當於每天查處違法保健食品廣告達264條,保健食品類廣告已經淪為違法廣告的重災區。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虛假宣傳、誇大宣傳的現象。
目前,我國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通過發布《違法廣告公告》,通報並移送至同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依法查處。違法保健品廣告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未經審批而刊播出來,另一種雖經過審批,但擅自篡改審批內容。
保健食品廣告應當引導消費者合理使用保健食品,據我國《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規定,保健食品廣告不得出現下列情形和內容:
含有表示產品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例如,“根治”、“根除”、“不反彈”、“藥到病除”、“永不複發”、“一次見效”等詞語;
含有使用該產品能夠獲得健康的表述;
通過渲染、誇大某種健康狀況或者疾病,或者通過描述某種疾病容易導致的身體危害,使公眾對自身健康產生擔憂、恐懼,誤解不使用廣告宣傳的保健食品會患某種疾病或者導致身體健康狀況惡化;
用公眾難以理解的專業化術語、神秘化語言、表示科技含量的語言等描述該產品的作用特征和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