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跌破道德底線的添加與偽造(2 / 3)

蘇丹紅具有偶氮結構,含有偶氮苯。含有偶氮的染料大部分是沒有毒的,但當偶氮苯被降解後,就會產生苯胺,這是一種中等毒性的致癌物。過量的苯胺被吸入人體,可能會造成組織缺氧,呼吸不暢,引起中樞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受損,對人體的肝、腎器官有明顯的毒副作用。上世紀70年代,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在動物實驗中得出結論,認為蘇丹紅會引起大鼠、小鼠和家兔的肝髒和膀胱的癌症,並可能導致遺傳物質的突變。有報告指出:在老鼠的皮下注射蘇丹(紅)1號色素可產生肝腫瘤,在人體內也可能造成人體肝髒細胞的DNA突變。因此,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蘇丹紅1號歸為三類致癌物,即動物致癌物。雖然沒有證據證明蘇丹紅同樣能夠引起人體的癌變,但普遍認為,蘇丹紅不能用於食品中。1918年,美國禁止將蘇丹族染料用於某些食品中。1995年英國和歐盟已經將蘇丹(紅)1號列為嚴禁用於食品中的添加劑。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也規定蘇丹紅不得用於食品生產。

然而,由於蘇丹紅價格便宜,添加成本低,染色效果好。經它處理過的食物色澤鮮亮、光彩誘人。就拿辣椒麵來說,添加過蘇丹紅1號的辣椒麵就比天然的更加紅豔,即使暴曬也不會褪色。因此,蘇丹紅被有些黑心的食品製造企業違規當做了食品著色劑進行非法添加,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嚴重損害,違反了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2005年,肯德基新奧爾良烤翅、奧爾良烤雞腿堡和勁爆雞米花等產品中含有蘇丹紅1號的事件被曝光後,蘇丹紅1號在全國引起了軒然大波。然後一場聲勢浩大的查禁蘇丹紅1號的行動席卷全國,在蝦色拉、泡麵、熟肉、餡餅、辣椒粉、調味醬等食品中,竟然都發現了蘇丹紅的存在。

蘇丹紅是脂溶性的,不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如丙酮、氯仿等,在人體內不易代謝排出。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如果想判別某種食品是否被用蘇丹紅染色,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食品放入水中,看看會不會褪色。若長期浸泡不褪色,則有可能是添加了蘇丹紅。

2008年底國家衛生部公布的首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工業色素中,除了蘇丹紅,還包括玫瑰紅B、堿性橙Ⅱ(王金黃、塊黃)、堿性嫩黃O、酸性橙Ⅱ、美術綠。這些色素與食用色素有著本質的區別,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絕對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但由於這些色素價格低,著色力強,不少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體生產者為美化食品的外觀,無視有關法規將其充當食用色素濫加濫用,以謀求更大利益。這些違禁添加色素無任何營養價值,並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的健康。

3、腐竹、粉絲與漂白劑

腐竹,是一種高蛋白、高脂肪含量的傳統豆製品,其色澤黃白、油光透亮,具有濃鬱的豆香味,同時還有著其他豆製品所不具備的獨特口感,深受我國消費者的喜愛。煮熟的豆漿保持在較高的溫度條件下時,大豆蛋白質會發生熱聚合而在豆漿表麵形成的一層蛋白質膜,蛋白質以外的成分(如油脂、糖類)在膜形成過程中被包埋在蛋白質網狀結構之中。隨時間的推移,蛋白質膜越結越厚,到一定程度揭起烘幹即為腐竹。

傳統工藝製作腐竹需要精選上好黃豆,經過去皮、浸泡、研磨、甩漿、蒸煮、過濾、提取等工藝,費時、費力、消耗大量原料後獲得的熟豆漿。將煮透過濾後的豆漿倒入鍋內,然後用文火加熱,使鍋內溫度保持在85~95℃,同時不斷向漿麵吹風。豆漿在接觸冷空氣後,就會自然凝固成一層油質薄膜(約0.5毫米),然後用小刀從中間輕輕劃開,使漿皮成為兩片,再用手分別提取。漿皮提取遇空氣後,便會順流成條。每3~5分鍾形成一層漿皮後揭起,直至鍋內豆漿揭幹為止。最初漿皮黃亮,口味醇香,品質較好,後續漿皮的色澤發生由淡黃色向褐色的變化,且越來越深,越明顯。這是因為在長時間的加熱保溫過程中,豆漿中的糖類受熱分解為還原糖。豆漿中的氨基酸,特別是賴氨酸和蘇氨酸與還原糖反應生成類似醬色的色素。這不僅影響腐竹的色澤,而且造成某些氨基酸損失,破壞了蛋白質中氨基酸的配比,從而降低了腐竹的營養質量。

粉絲則是一種高澱粉含量的線狀食品,包括綠豆粉絲、魔芋粉絲、紅薯粉絲、土豆粉絲等。由於綠豆中含有較多的直鏈澱粉,煮時不易爛,口感爽滑,品質更高,如我國著名的龍口粉絲,色澤潔白,耐沸水烹煮,口感筋道。綠豆粉絲的出品率不高,一般100公斤綠豆僅可製得40公斤左右的粉絲。隨著我國綠豆價格的不斷攀升,有些粉絲加工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將大量價格較低的玉米澱粉摻入綠豆澱粉之中,這樣製得的綠豆粉絲不耐煮,口感鬆軟。玉米澱粉雖然是一種無害的食品原料,但它在放一段時間之後經常會顏色發黃發暗,從色澤上就與純綠豆粉絲有較大差別。

可以看出,雖然腐竹和粉絲這兩種食品的主要營養成分相差很大,但是它們中的次品卻都有一個通病——色澤不佳,發黃發暗。而且,即便是優質產品,存放時間久了,顏色也會褐變。為改善腐竹、粉絲的色澤和亮度,一些非食用漂白劑的違法添加值得消費者注意。

漂白劑是指能抑製食品色變或使色素消減的物質,又稱脫色劑。漂白劑通過氧化或還原反應破壞、抑製食品氧化酶活性和食品的發色因素,使食品褐變色素褪色或免於褐變,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我國對食品漂白劑的用途和用量均有嚴格的限製。如硫磺燃燒可以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還原作用可以使食品被漂白並防止食品褐變。我國規定硫磺僅限用於熏蒸蜜餞類、幹果、幹菜、粉絲、食糖中,並且規定最大使用量為0.4g/kg(以二氧化硫殘留量計)。對於當前社會上存在的用硫磺熏饅頭、生薑、筍幹等,屬於超範圍非法使用。而對於一些允許使用硫磺漂白的食品如蜜餞、腐竹、粉絲等,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超量使用,抽查發現某些產品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嚴重。

2011年11月,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由湖南長沙公安機關牽頭,聯合上海、福建、江西等省市警方共同發起了一場針對製售“毒腐竹”、“毒粉絲”等假劣食品的跨省戰役。警方現場搗毀生產、倉儲、銷售窩點273個,繳獲“毒腐竹”、“毒粉絲”等有毒有害食品多達43.3噸,涉案銷售金額超過2000萬元。這些“毒腐竹”、“毒粉絲”的“毒”從何來呢?

為了增加腐竹、粉絲的口感、增加亮澤度,或者為了增加韌性、脆度、保水性及保存期,上餐桌後能夠“久煮不爛”,一些對人體有毒有害工業添加劑被違法加入這些腐竹、粉絲中,包括吊白塊、烏托品、硼砂等。

吊白塊的化學名稱為甲醛合次硫酸氫鈉,是一種工業漂白劑、還原劑,在印染工業中,用作棉布還原染料,合成橡膠時用作氧化還原催化劑,是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使用的。若在腐竹、粉絲製作中加入吊白塊,可使其變得更白,耐煮、韌性好、爽滑可口。但其毒性很大,這與其分解時產生的甲醛有關。甲醛易從消化道吸收,口服甲醛溶液10-20毫升,可致人死亡。人長期接觸低濃度甲醛蒸汽可出現頭暈、頭痛、乏力、視力下降等健康損害。甲醛急性中毒時可表現為噴嚏、咳嗽、視物模糊、頭暈、頭痛、乏力、口腔粘膜糜爛、上腹部痛、嘔吐等。隨著病情加重,出現聲音嘶啞、胸痛、呼吸困難等表現,嚴重者出現喉水腫及窒息、肺水腫、昏迷、休克。1995年,國際癌症研究組織已將甲醛列為對人體(鼻咽部)可能的致癌物。基於甲醛以上的急性毒性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美國環保局限定甲醛僅能在限定範圍和應用量的條件下作為動物食品添加劑。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腐竹及粉絲中檢測出的甲醛濃度雖尚不足以引起使用者發生嚴重的急性中毒,但其長期、潛在的影響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烏洛托品溶液也是甲醛與氨的化合物,一般用於治療多汗症和皮膚病。將其摻入腐竹、粉絲等食品中,會起到增白、保鮮、增加口感、防腐的效果。但對人體的腎、肝、中樞神經、免疫功能、消化係統等均有損害。

硼砂是一種化工原料,常用在陶瓷和玻璃製造中。硼砂能殺菌,在洗滌用品、化妝品中用得也比較多,在醫療上則經常用來消毒。在食品中使用,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不過更重要的目的是改善口感,使食品耐煮筋道。硼砂的毒性不算高。以毒死一隻大鼠作為標準,所需要的劑量是每公斤體重2.66克,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評估結果是:如果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的硼砂不超過0.16毫克,就不會對健康有任何不利影響。這大致相當於一個成年人每天吃下0.1克硼砂。吃到更大的量,可能會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而長期大量攝入的話,則可能影響生殖發育。使用硼砂,要起到改善口感以及防腐的作用,就需要相當大的量,這樣就很容易達到有害的地步。所以,國際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認為:硼砂不適於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在我國它也是禁止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的。

消費者在購買腐竹的時候,可以通過“看捏泡”的方法來鑒別。合格的腐竹為淡黃色,蛋白質呈纖維狀,迎著光線能看到一絲一絲的纖維組織;捏一捏,易碎的腐竹質量比較好;取幾塊腐竹在溫水中浸泡,變軟且泡出的水是淡黃色、不渾濁的,即為優質腐竹。

粉絲可以通過燃燒的辦法來鑒別當中有沒有添加物。一般情況下,純澱粉製品燃燒比較困難,而有添加物的粉絲可以完全燃燒。二是可以用水煮的方法辨別粉絲是否用綠豆澱粉製作,還是摻雜了其他澱粉。沸水煮5分鍾後,形態比較完整的粉絲是純綠豆澱粉製的粉絲,而摻雜了其他澱粉的粉絲則會被較快煮斷。

4、“三鹿奶粉”消失了,三聚氰胺還在嗎

2008年6月28日,位於蘭州市的解放軍第一醫院收治了首例食用河北石家莊三鹿集團所生產的三鹿嬰幼兒奶粉而導致患“腎結石”病症的嬰幼兒,三鹿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正是病因所在。三鹿奶粉事件發生以後,全國緊急開展了奶粉市場整頓,有質檢總局連同有關部門對市場上所有嬰幼兒奶粉進行了全麵檢查。檢查顯示,有22家企業69批次產品檢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除了眾所周知的三鹿牌,大家熟悉的聖元、蒙牛、伊利、施恩等均榜上有名。大量問題產品被撤櫃、召回、銷毀,僅三鹿公司一家就召回受到三聚氰胺汙染的奶粉700噸,牛奶生產行業遭遇了一場空前的危機,中國老百姓開始談奶色變。

三聚氰胺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中間產品,主要用來製作三聚氰胺樹脂,具有優良的耐水性、耐熱性、耐電弧性、優良阻燃性,可用於裝飾板的製作,用於氨基塑料、黏合劑、塗料、幣紙增強劑、紡織助劑等。

三聚氰胺隻是一種很純粹的化工物質和原料,與食品完全沾不上邊,為何會頻頻出現在奶粉中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奶粉中蛋白質含量是一項重要的奶品質檢驗指標,食品工業中通常是通過測定氮原子的含量來間接推算食品中蛋白質的含量。由於三聚氰胺(含氮量66%)與蛋白質(平均含氮量16%)相比含有更高比例的氮原子,所以被一些造假者利用,添加在食品中以造成食品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假象。在奶粉中添加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增加蛋白質檢測指標。

2007年3月15日,美國寵物食品生產商Menu Foods公司向FDA報告有14隻食用該公司寵物食品的動物死亡。據調查,這些動物於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分別死於腎衰竭。接下來,不斷有更多的病例上報,問題產品涉及的公司也越來越多。調查結果指出,摻雜了≤6.6%三聚氰胺的小麥蛋白粉是寵物食品導致中毒的原因,而這些小麥蛋白粉正是從中國進口的。這說明,三聚氰胺是有嚴重毒副作用的。動物長期攝入三聚氰胺會造成生殖、泌尿係統的損害,產生泌尿係統和腎髒結石。而且,三聚氰胺可造成實驗動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