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至明代的瓦當有何特點?

宋代以後,建築裝飾更注重在“小木作”方麵,普遍追求門窗、欄杆及室內隔扇、天花的裝修藝術之精美,瓦當裝飾功能漸趨退化。瓦當的使用雖很普遍。但當麵的麵積縮小,基本上都是圓形,多為紋飾瓦當,文字瓦當目前僅見河北易縣龍興觀遺址出土一種。

宋遼金元時期瓦當紋飾各地差別不大,一般都是獸麵紋、蓮花紋或其他花卉紋等,偶見人麵紋,北方地區還有龍紋、鳳鳥紋,南方地區還有飛燕紋等。大致長江以北獸麵紋瓦當非常盛行,南方則基本上以花卉紋為主。蓮花紋瓦當與唐代的差別不大,蓮瓣瘦長,當心除乳釘、蓮蓬外,還有一種花形當心。北宋獸麵紋瓦當紋飾亦與唐代的相近,未發現口內銜環的。宋代龍紋瓦當龍身周圍一般沒有雲朵或水紋等裝飾,花卉紋瓦當通常作荷花紋和菊花紋,也有的作牡丹紋。河南地區出土的花卉紋瓦當紋樣對稱,其他地區的則多不對稱。福建地區出土的宋代瓦當邊輪裝飾變化極為豐富,如邊輪上飾以短線紋帶、回紋帶、折線紋帶、曲折紋帶等,極具地方特色。

遼瓦當以獸麵紋為主,其次為蓮花紋、花卉紋和龍紋。蓮花紋瓦當蓮瓣多作乳釘狀。遼獸麵紋瓦當多為三角形鼻,大約遼中期以後獸麵有的銜環,但數量較少。

金代瓦當亦以獸麵紋為主,或有角,鼻子較長,鬢須常常成綹卷曲呈團狀,獸麵額頭上偶見有“王”字。元代瓦當紋飾有簡化趨勢,獸麵紋瓦當多有雙角,鬢須多成綹卷曲呈團狀,有的鬢須消失,口內銜環的增加,有的環呈聯珠狀。元代瓦當較為流行一種下部半圓、上部呈凸弧形的不規則狀的當麵形式,以作獸麵者居多,其刻畫較宋、遼、金時更為精工細致,也更為生動,在北方還曾不止一次發現過這種形製的紀年瓦當範。元代植物紋瓦當也有發現,風格較宋代粗放渾厚。

宋遼金元時期的琉璃瓦當的使用範圍較唐代大大擴展了,在內蒙古、北京、河南、河北、陝西等地宮殿遺址和寺廟遺址均有出土,此外在寧夏賀蘭西夏佛塔遺址亦出土綠釉獸麵紋瓦當。

明代宮苑官署建築多用琉璃瓦當,有黃、綠、黑、白諸色,紋飾則以龍紋、鳳紋以及西番蓮等植物紋為主。明承宋製,明代琉璃瓦當、滴水的式樣、紋樣皆取法《營造法式》,宋代與明代龍紋瓦當上的爪紋區別明顯,如宋代陶瓦當上的五爪尚未形成圓輪形,而明代琉璃瓦當上的龍爪已成輪形,從中可見紋樣的過渡與兩者在時代上的早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