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瓦當有哪些品種?出現了哪些變化?
隋唐時期,社會經濟得到空前發展,各地建築極為繁榮。全國範圍內出土的隋唐瓦當紋飾表現出很強的一致性,絕大部分瓦當都飾以蓮花紋,邊遠地區出土的蓮花紋瓦當與唐代兩京地區出土的蓮花紋瓦當紋樣基本一致,其影響遠及古代朝鮮半島和日本。隋唐時期的獸麵紋瓦當也較魏晉南北朝有所增加。琉璃瓦當為這一時期新出現的瓦當品類,五彩繽紛的琉璃瓦當不僅是美麗的屋頂裝飾,而且具有優良的性能。
由於隋代統治時間較短,能確認為是隋代的瓦當較少。從出土資料看隋代瓦當邊輪較寬,邊輪內與主體紋飾間多飾聯珠紋一周。紋飾以蓮花紋為主,蓮瓣有複瓣也有單瓣的,蓮瓣飽滿鼓凸。隋大業四年(公元608年)李靜訓墓出土了一件房屋形狀的石棺,棺蓋是由一塊整石雕成的歇山式屋頂。棺蓋正中刻寶瓶,兩端有鴟尾,並浮雕出筒瓦和八瓣單瓣蓮花紋瓦當。河南洛陽出土的一件隋代彩繪陶房,歇山頂,屋頂正脊兩端置鴟尾,垂脊與戧脊前端飾虎頭,瓦當亦作蓮花紋。除蓮花紋瓦當外,隋代還有獸麵紋瓦當和佛像紋瓦當。獸麵紋瓦當邊輪很寬,邊輪內與獸麵之間有聯珠紋一周,獸麵鼓出。隋文帝陵遺址發現一件佛像紋瓦當,邊輪寬平,佛像外有聯珠紋。
唐代瓦當均為圓形,紋飾仍以蓮花紋為主,也有飾獸麵紋和龍紋、佛像紋等。全國各地出土瓦當紋飾表現出很強的一致性,如新疆、廣東、四川、江蘇等地出土的蓮花紋瓦當與唐代兩京地區出土的蓮花紋瓦當基本一致,這正是封建大一統的產物。
唐代蓮花紋瓦當上的蓮花紋紋樣豐富,邊輪與主體蓮花紋飾間有的飾以聯珠紋,有的飾以凸弦紋,蓮瓣有的作複瓣,有的為單瓣,有的飽滿肥碩,有的瘦長清秀,蓮瓣數量也有多有少。當心有的做乳釘狀,有的做蓮蓬狀,有的為花瓣狀,還有同心圓形及空白當心者。獸麵紋瓦當邊輪內與獸麵之間亦常飾聯珠紋。其中,初唐時期瓦當以泥質灰陶為主,燒製火候一般。蓮花紋以寶裝複瓣居多,當心變化豐富,蓮瓣渾圓飽滿,凸起較高。初唐時期獸麵紋瓦當邊輪較寬,獸麵凸起較高。初唐時期還有少量佛像紋瓦當,與隋代佛像紋瓦當不同,佛像周圍為一圈聯珠紋,其外又有一個由聯珠紋組成的小龕,製作非常精美。盛唐時期瓦當以泥質灰陶為主,還有少量紅褐陶等。寶裝蓮瓣所占比例減少,單瓣居多,還有一些變形蓮瓣紋瓦當。蓮瓣整體較初唐時期偏瘦,紋飾凸起不高。獸麵紋瓦當較唐代初期增多,新出現一種有一周鬃鬢須連成短線紋帶的獸麵紋瓦當。獸麵凸起不似初唐那樣高。這一時期個別建築還使用龍紋瓦當。盛唐以後蓮花紋瓦當有減少趨勢,蓮瓣基本上都是單瓣,有一些蓮瓣細長近似菊花瓣。無論是蓮花紋還是獸麵紋瓦當,紋飾均較平。
唐代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政權的建築構件與唐朝中心地區的基本一致,如瓦當都是以蓮花紋瓦當為主,同時這些地區出土的瓦當也具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龍紋瓦當出土於唐華清宮蓮花池遺址,龍是天子的象征,蓮花池正是天子沐浴處。蓮花池造型結構特殊,平麵形狀就是蓮花形。從蓮花池遺址出土的蓮花紋柱礎、三彩龍形套獸、龍紋瓦當和蓮花紋瓦當,就可以看出當時蓮花池的建築之奢華和湯池主人的尊貴身份。
在陝西地區出土的唐代瓦當中,有一些瓦當火候很高,表麵黝黑而有光澤,這種瓦即是《營造法式》中所說的“青掍瓦”。《營造法式》卷十五記載:“青掍窯燒芟草,次蒿草、鬆柏材、羊屎、麻糝、濃油、蓋罨,下令透煙。”在即將燒成還未還原氣氛時,用熏煙法進行滲碳,煙中的碳元素最後沉積於磚瓦坯體表麵,使成品變得黝黑有光澤。青掍瓦當在陝西地區盛唐瓦當中所占比例很大。青磚瓦燒製時所費燃料較多,坯麵製作時要擦拭打磨,並加入滑石粉,質地密實,孔隙又經過滲碳,防水性能更佳。青掍磚瓦製作工藝複雜,燒製成本又特別昂貴,是當時的高級建築材料。
唐代已出現了琉璃瓦當。琉璃瓦當的製作通常在瓦當坯製好以後,先初燒一次,然後出窯塗刷釉料,最後再度進窯焙燒而成。其釉料為玻璃材料,即石英、長石以及礦物類的著色劑。琉璃瓦(包括瓦當)的抗風能力及排水性都優於一般的陶瓦。唐代大明宮清思殿遺址出土了很多琉璃瓦,有板瓦、筒瓦和少量瓦當殘片,有的是黃、綠、藍等單色琉璃瓦,還有很多黃綠藍三色的三彩瓦。在唐長安西明寺遺址的發掘中也發現了綠色琉璃瓦當的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