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84.茶葉(1 / 1)

原文:茶茗性苦,熱渴能濟,上清頭目,下消食氣。

釋義:茶葉味苦、甘,性寒。歸心、肝、肺、胃經。能除煩熱口渴、清利頭目、消食化滯。用於發熱心煩口渴、風熱頭痛目昏、食積痰滯等。

功效:清頭目,除煩渴,消食化痰,解暑利尿。

主治:風熱頭痛,煩渴,食積痰滯,暑熱尿赤。

配伍應用精要:

茶葉配川芎、白芷、防風,清利頭目、祛風止痛,治風邪上攻之偏正頭痛,如川芎茶調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茶葉衝泡飲服,醒神除煩止渴,治暑熱煩渴、頭昏神疲、嗜睡。

茶葉配藿香、陳皮、神曲,消食化痰,治食積痰滯、嘔瀉腹痛,如午時茶(《經驗百病內外方》)。

茶葉研末濃煎服,解暑止痢,治暑濕瀉痢。

茶葉衝泡飲服,清心降火、利尿解暑,治暑熱尿赤。

用法用量:煎湯或泡服,9~15g。

使用注意:本品有興奮作用,失眠者忌服。

來源與品種:茶原名茗,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的芽葉。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均有栽培。

現代研究:本品主要含鞣質、揮發油、生物堿、黃嘌呤、黃酮、多糖等。本品有收斂、抑菌、抗炎及維生素P樣作用;能興奮高級神經中樞,使思想活躍,消除疲勞,過量則引起失眠、心悸、頭痛、耳鳴、眼花等不適症狀;可興奮心髒、擴張冠狀血管;能鬆弛平滑肌,用以治療支氣管哮喘、膽絞痛等;能加強橫紋肌的收縮能力;有利尿、增強胃液分泌作用;有收斂腸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