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忙碌飛越充實的初中生活一(1 / 3)

1.回到新西蘭上學了

(藤媽心語)孩子的成長是漫長的,近看18年,遠看為一生。故家長一定要有眼光。人的本性是追求快樂。隻有快樂的,才會長久。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要關注的是心靈的成長。雞蛋從外麵打破,是食物;從裏麵打破,是生命。千萬不要每天忙著把孩子變成食物,而是要關注孩子的內心成長,讓孩子活出自己的生命。

離開漢堡的時候,我們坐火車到法蘭克福,從那裏飛到倫敦,然後乘坐英國航空到香港,從香港到深圳。在深圳的親戚家小住數日,我又帶著女兒飛回奧克蘭。在回來的飛機上,我問女兒高興嗎?女兒點點頭,說很高興。然後她問我是不是很高興回來,我說我也很高興。女兒高興的時候,媽媽也高興。

在離開漢堡之前,我就在網上給她找好了奧克蘭的一個初中,因為原來住的地方不是“最好的學區”;而且我們家附近,並沒有好的初中,看來看去,隻有這個小小的私立初中最適合女兒了。從家開車10分鍾就能到,還有校巴可以來回。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以前在這裏上學,有一次我們參加學校的活動,去過一次,感覺是小而精致的學校,與女兒的小學有本質上的不同。女兒小學上的是新西蘭最大的公立小學,經過在德國學校的學習,女兒也開始喜歡上了這種小而精致的學校,所以我們就報了名。到了奧克蘭之後,離開學還有幾天,我和女兒就到處逛逛,看看原來的朋友,日子很快就過去了。

提前幾天我們去了學校,要買校服。女兒說校服不用買全新的,差不多就行了,反正隻有兩年。我說好。就這樣,我們一起買了校服,見了校長,交了學費,女兒的初中生活正式開始了。

現在想來,女兒也許不應該直接上初中,而是再上一年小學,因為德國與新西蘭的學製不同,在德國的時候,她尚未小學畢業,但回到新西蘭之後,她同齡的朋友們都要上初中了,所以她也就跟著上初中了。當時我們倆誰都沒考慮到這個時間問題,都順理成章地認為她應該上初中。

有些家長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把孩子帶回國,會先讓孩子去學個一兩年中文,有的還長一些,以適應中文的環境。雖然我女兒也有這樣的“離開英語環境”的時間,隻不過她是學了德語。德語與英語並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它們之間的聯係千絲萬縷,加上女兒在德國時,上學說德語,下課說英語和中文,她的思維主要還是英文的。所以,她回來奧克蘭之後,還是可以跟得上原來的進度。

之所以說這麼一段話,是因為帶孩子回國學中文的家長很多,但孩子在回國學了幾年中文後,再回到新西蘭上高中,英語就又成了一個問題。我曾經認識一個家長,帶著孩子回國讀到初三回來上高中,雖“惡補”了英文,但等上十一年級以後,孩子的英語變得越來越吃力了,到最後甚至影響了整體的成績。

當時我並沒有時間想太多,因為這時候我和一個朋友一起準備開始一個生意。若開始,我每天可能早上6點多就要離家,下午6點才能下班。這樣的話,女兒就得一個人坐校巴上下學了。女兒這時候個子已經很高了,看著也成熟,但我有點不放心,剛好她班上有個韓國來的小女生要找一個能說英語的寄宿家庭,我一聽立刻邀請她來我家住,這樣她也有一個學習和生活上的朋友,女兒也有人做伴了,真是“兩全其美”。

我和這個女孩的監護人、學校都溝通了之後,我家就住進了這個叫“英姬”的韓國女孩。兩個女孩每天一起走路坐校巴上學,放學時一起坐校巴回家,回家後還能一起看看書,吃點東西。兩人都有個伴,大家都開心多了。

我這時工作變得很忙,每天除了能給她們做飯之外,沒有精力管任何事情,英姬比女兒小一點,可看上去卻小很多,個子還沒有長起來,還是小女孩的心性。而女兒看上去好像突然長大了,她個子長高了很多,像個大姐姐似的每天帶著英姬裏裏外外地忙個不停。隻有在需要我幫忙的時候,女兒才來跟我商量,其他的都一概自己做主了。

這個時候,女兒的學校開始有作業了。初中學的東西比小學多了一些,女兒學的課程有英語、社會常識、PE(體育課)、法語、科學、數學,這些是我知道的課程,應該還有其他我不知道的課程。除此之外,學校還有很多活動,比如給學校設計花園,並把這個花園“做”出來;編寫校刊;參加各個級別的各種比賽,比如藝術大賽、科學大賽、澳洲數學競賽、英語寫作比賽;等等。但是這一切,都是女兒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就做了,做完了回來有時候跟我說一聲,有時候也忘了,然後就是某一天回來跟我說:“媽媽,我得了一個獎。”我說是嗎?她說:“我自己也挺驚訝的,地區級的美術比賽,我得了三等獎,看這個,是畫展的日期和時間。”我從未發現女兒的繪畫天分,這可是頭一回。我陪著女兒和英姬一起去畫展,果然女兒的畫掛在那裏。我這個人是“畫盲”,我沒記住女兒的畫畫了什麼,但是記住了她的這個獎,因為我很驚訝她也有繪畫天分。

後來女兒的學校又組織全年級學生參加“科學大賽”,這個是全國性的,女兒回來說她要做“科學實驗”,我說什麼實驗啊?她說不能告訴我,做好了告訴我,到那時需要我配合她采購一些東西。我說沒問題。

結果,女兒要我帶她去電子商店。我也沒多問,女兒買了幾樣東西,然後說可以了,現在要去買硬紙板,於是我們就又到了文具店,買了做展台用的硬紙板。我的任務就完成了。此後,女兒自己畫圖、連線、拍照,把自己的手掌拍個照片,然後把照片印出來,還要彩色的,她每天就在做這個東西,英姬也會過來幫忙。我奇怪英姬怎麼不做,英姬說她對參加“科學大賽”不感興趣,她不是一個“科學呆子”。我納悶她這種想法從何而來,女兒叫我不要問太多。她鄭重地說:“媽媽,這是個人的想法,我知道亞裔父母的管孩子方法,雖然你從來不用,但是其他家長都用,英姬不是你的孩子,所以你不要給她壓力。”女兒說得義正詞嚴的,我隻好不再問了。於是,某一天的早晨,我開車載著兩個女孩,連同女兒的“展品”一同送到了學校,然後我就忘了這件事兒了。

不知過了多久,我下班回家女兒告訴我:“媽媽,我的那個科學大賽的展品被學校選中送去參加全國展覽了。”我一聽,趕快祝賀。看來女兒自從回來之後,進步神速而且是多方位的。科學大賽的展覽在中區的一個大展覽廳裏麵舉行。布展的前兩天,學校帶著參展的學生把展台布置好了,但是撤展的時候,就要家長來協助了。我沒有時間看女兒的展覽,但還好能抽出時間來協助撤展。女兒說她得了獎:“一個電子的天氣預報顯示器。”我很抱歉我沒能參加她的展覽,她卻豁達地說:“沒什麼,媽媽,我是做著玩的,沒想到能得獎。”

2.兒童金頭腦智力大賽

(藤媽心語)在所有的習慣中,思維習慣是最難培養和改變的,但卻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思維習慣很大程度來源於照顧他的人,父母為最直接來源。所以,了解父母的思維習慣,可以分析孩子的成長方向、所需要的幫助和應該避免的問題。父母如果想幫助孩子,首先要了解自己有什麼、缺什麼、需要什麼和避免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