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德仁,會計準則、資本市場監管規則與盈餘管理之遏製:來自上市公司債務重組的經驗證據.會計研究.2011,(3):19-26.
謝海洋.2001年債務重組準則盈餘管理誘因實證檢驗.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1):89-91.
謝獲寶,產權觀下我國企業會計目標構建問題研究.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9):24-28.
謝誌華、肖澤忠,會計與經濟運行.會計研究.2000,(4):41-46.
謝誌華、楊克智,會計穩健性運行機製研究.審計與經濟研究.2011,(2):9-16.
新華網,內地赴香港上市企業逾600家.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9/08/c_122003556.htm?prolongation=1,2011-09-08.
新華網寧夏頻道,銀廣夏賠償案一審審結,涉及836名原告.http://news.qq.com/a/20070122/001242.htm.2007-01-22.
邢會強,證券市場投資者保護立法評價體係研究.張育軍、徐明,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修宗峰,股權集中、股權製衡與會計穩健性.證券市場導報.2008,(3):40-48.
徐馳,試析新債務重組會計準則.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9):53-54.
許年行:中國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廈門大學博士論文打印稿.2007.
薛爽、趙立新、肖澤忠、程緒蘭,會計準則趨同是否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基於新老會計準則的比較研究.財貿經濟.2008,(9):62-67.
薛雲奎、陳漢文、李樹華,中國會計準則製定的“雙目標”論.會計研究.1997,(2):17-22.
薛雲奎,會計準則與會計製度的比較分析——政府利益與民眾利益的目標.上海會計.1998,(12):3-5.
薛雲奎,會計準則製定的方法論研究.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閻達五、陳亞民,關於會計基本目標的幾點思考——為《財會通訊》創刊十周年而作.財會通訊.1990,(3):4-8.
閻達五、肖偉,淺析《公司法》中存在的財務會計問題.會計研究.1995,(4):15-17.
顏敏、王平心,上市公司1999年債務重組盈餘管理實證研究.重慶大學.2003.
顏敏,會計選擇與變更實證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楊丹、陳旭東、逯東、葉建明,中國會計改革30年——經濟和會計互動的中國路徑.會計研究.2009,(1):43-47.
楊榮國、吳文鋒、吳衝鋒、黃偉,我國IPO監管製度變遷的有效性研究.管理評論.2010,(10):29-36.
姚明安、孔瑩,投資者能識別穩健性會計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8,(6):80-86.
姚文韻、崔學剛,會計治理功能研究:分析與展望.會計研究.2011,(2):31-38.
葉康濤、陸正飛,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成本影響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4,(5):127-142.
遊家興、李斌,信息透明度與公司治理效率——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總經理變更的經驗證據.南開管理評論.2007,(4):73-79.
餘應敏,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矛盾及其協調.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2,(9):43-47.
(美)約翰·阿穆爾、西蒙·迪金、普拉比爾吉特·薩卡爾、馬蒂亞斯·西姆斯、阿吉特·辛格著、辛亞傑譯,股東保護與股市發展——對法律起源假設的實證檢驗.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英)約翰·穆勒著,徐大建譯,功利主義.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
(美)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政府為什麼幹預經濟: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角色.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8.
曾穎、陸正飛,信息披露質量與股權融資成本.經濟研究.2006,(2):69-79.
張敦力、李琳,會計穩健性的經濟後果研究述評.會計研究.2011,(7):19-23.
張華夏,博弈論與霍布斯問題——兼答陳曉平教授的批評.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5):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