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公主(上)(3 / 3)

“那你為何胸有成竹?”

“楚司使,我算一下,現在災民很多,無計統計,但重災與輕災的災民,能在二十萬戶,京城百姓與兵戶能勉強維持了,各州縣城裏也備有相關的州糧,但就是這二十萬戶百姓一天得吃多少糧食?飯量大的,一人一天就要吃二升糧,四十天就是一石糧米。這些年國家安定了,每家每戶都在兩到三個孩子以上,一戶有六七口人,一石糧能維護多少天?今天正月十一,還有四個多月時間,又需要多少糧食?要命的是去年許多百姓逃荒,秋播沒有播下去,今年許多地區冬小麥也出現嚴重減產。這樣算起來,會欠缺多少糧食?所以廣南糧食過來很重要,但不能完全指望廣南,朝廷還繼續想辦法,包括開鑿西路,將陝西京西的糧食往京城運,往北方運。”

“這樣啊……”

“但切莫對外麵公布,據我所知,老百姓都知道去年廣南大熟,糧食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宜,看到糧食源源不斷地從密州運來後,一些地主與糧商就會打開倉庫,陸續地放糧出售。他們手中糧食才是主要的,那麼糧價也就隨之緩慢下跌。雖貴,但能讓百姓壓力緩解。危機也就隨之解除。若將真相公布,糧商還繼續捂著糧食不賣,糧價隻高不低。”

“難道他們寧肯糧食爛掉嗎?”

“楚司使,你又說錯了,這樣打一個比喻吧,我手中有五千石存糧,成本是二百文錢一石,現在以五百文錢一石賣掉,稅務加上損耗以及其他開支,一石能賺二百五十文錢,五千石能賺一千二百多緡。但我將糧食捂住,糧價越來越高,賣到一貫錢一石,我隻賣一半,能賺多少錢?賺一樣多的錢,甚至更多,畢竟糧食數量越少,損耗開支也越少,還餘下兩千五百石糧食在手中。實際我聽說了北方有的地區一鬥米快賣到二百文錢。何止一石一貫錢!”

宋九歎了一口氣:“實際去年二大王那個辦法很好,若各州縣官員配合,能將這些糧商坑死。”

有一個經典的案例,宋九僥幸記得,那就是王安石買糧,東南大澇,糧食瘋漲價,朝廷禁令,但王安石在越州以高價公開買糧,結果所有糧商將糧食一起運過去,王安石再弄一些手腳,船隻越來越少,糧食來了,不缺糧了,甚至都沒有儲藏的地方,又沒辦法運回去,糧商隻好捂著鼻子降價賣,越降價百姓越不買,結果一個個虧得兩眼淚汪汪地虧本出售。

陳從信的辦法十分類似。

但各地官府不配合,那麼再好的辦法隻是空談。

因此宋九又說道:“這才是商業運作,切記,不能泄露,隻要不泄露,什麼都不用說,糧食從密州源源不斷而來,那些人自己兒掉價賣糧食,越掉價百姓越不會恐慌,壓力就會轉到這些囤積居奇的商人地主頭上。他們會越急著賣糧,糧價迅速掉下去,危機也就解除。”(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一品富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