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伐(1 / 3)

趙匡義仍感到十分鬱悶。

回到開封府,拿起一個魚杆對陳從信說道:“我們去河洲走一走。”

兩人來到河洲,受水災與糧價上漲影響,河洲上的遊人比春天時要少些。僅是少些,遊人仍如織一般。上了五環橋,撲麵而來的再也不是以前荒涼的西河洲,而是一排排奢侈的高大樓宇。大部分賣了出去,包括宋九三個姐姐,兩家酒樓,一家客棧,實際做商鋪收益更大,可她們不會,於是吃老本行。餘下的一起租出去。

原來打算做民居區的,設了許多溝渠,小橋,載了無數花草樹木,沒有將它們毀去,就著它們建造的一棟棟飛樓,碧樹籠罩,飛瓦相連,景色十分美麗。

兩人未下橋,騎著馬繼續向南,從最後一個引橋下去,南麵依然是空地,除了花草樹木之外,還有一個人工湖,景色更美麗。這還是留下來做居民區的,但麵積縮小了數倍,隻剩下原來計劃的四分之一麵積。就不知道以後一套房子會賣多少錢。

民居未建,因為景色好,許多遊人來此休息。

趙匡義放下魚杆開始釣魚。

湖中有魚,可是禁止百姓來釣,護衛看到了連忙過來,準備阻攔,但話到嘴邊,一看釣魚的人,嚇得退回去不敢作聲。趙匡義笑了笑,等著魚兒上鉤,對陳從信說道:“剛才我在皇宮說楚昭輔能力有限,當選一良吏為副使,皇兄說可選宋九,我說不妥,皇兄堅持己見。”

“二大王,恐怕不如你意,趙相公不會讓宋九擔任三司副使的。”陳從信說道。若是宋九進入三司,非是判官,而是副使,以他的能力,再加上楚昭輔與趙普的矛盾,三司就能脫離中書掌控。不過陳從信十分悲觀,認為不可能實現。

“你們讓我事了拂衣去,忍到什麼時候!”

“馬上就有結果。”

“說說。”

“若是中書配合,糧食危機必然過去。若是中書不配合,隻能解決京城危機……北方各州縣!陛下非看不出來,姚恕之死因私而死,也是犯了錯,讓趙相公抓住把柄。可是因私誤公呢?”

“是啊,我怎麼沒有想到,但那樣,會有多少百姓遭秧哪。”

“楚昭輔能力不行,中書不配合,必會出現那樣的結果,除非二大王全力協助楚昭輔,二大王,你能值得這麼做嗎?”

“若是讓宋九那小子知道內幕,必恨死了我。”

“二大王,這世間有光明有黑暗,有人走在黑暗中,有人走在光明中,各有各的作用。”

“我知道了,”趙匡義道。他也未打算讓宋九深入,說不定以宋九那個姓子,反而會產生反感,不值。就這樣挺好。

湖中魚兒多,不一會就釣上來一條大鯉魚,趙匡義說道:“去宋九大姐酒樓弄點酒與調料過來,讓她再送一個廚子過來。”

“是,”陳從信笑了笑,二大王仍然不甘心,既然他反對的,皇上反會重用,因為麻煩宋九大姐,做給宮中的那位看,相信這件事馬上就會傳到宮中。可未必管用。

這一切大姐是不知道的。

她現在怕趙普,也怕趙匡義,一直都怕,隻好乖乖地讓一個廚子過來,帶來調料與餐具,替趙匡義做了魚生(生魚片,北宋開封人喜歡的食物之一,金人與元蒙入侵後,飲食習慣改變,後來漸漸不見)。趙匡義與陳從信就坐在湖邊,看著美景,醮著調味品,吃著魚生,喝著燒酒,吃完了,讓廚子收拾,兩人大搖大擺地回去。

趙匡胤果然聞聽,隻是一笑。

先下了一旨,以潘尹二人同知廣州,兼市舶司使廣南轉運使,王明轉為廣南轉運副使,潘美與尹崇珂在廣南很努力,趙匡胤怒氣也漸漸化解了,一切要轉回正軌。

但又設了一官,讓許九言為轉運判官。這個職位與三司判官或各州通判相仿佛,主要是監督清查賬目,用得好就是轉運使的幫手,用得不好就會成為轉運使的累贅。不過以王明威信,能文能武,許九言下去不會成為累贅。這一詔開始準備將宋九調回來。

可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事。